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制造业是建设工业强国的重要依托,是提升科技与产业创新能力的主战场,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产业基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顺应世界大势的战略遵循,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传统制造业受内外部环境约束明显、制造业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制造业企业对人力资源重视不够等主要问题。新时代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转换制造业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完善质量为先崇尚实业的市场环境,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创业板市场是专门为具有高成长、高风险特征的高科技企业投资者的退出和企业进一步发展进行融资的场所。发展和建设创业板市场 ,是完善我国市场体系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3.
樊晨翔 《理论探索》2023,(3):115-122
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一环和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平台,中国资本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展资本市场是满足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和财产性收入来源的迫切需要,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健全,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全面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但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尚属于发展中的新兴市场,依然存在着发展规模和成熟度不足、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功能不强、法律体系不完善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因此,需要通过扩大资本市场规模,规范资本市场结构,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完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等路径,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阶段,亟需新旧动力源合力推动。通过梳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政策脉络、学术脉络,可以发现制度创新、市场融合、创新引领、数字经济带动、开放协同等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主要动能。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相比,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纵向政府协同、经济与城市体系分化、营商环境优化非均衡性、外向型经济发展差异性四个区域特征。基于四个区域特征,通过构建了“目标—要素—机制”理论框架,形成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四个协调路径,即权责利对等的协调机制通过激励与约束效应促进行政协同,一体化市场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速市场协同,通过创新溢出效应、数字经济的高融合性等特征推动产业深度协同,自贸区等对外开放门户枢纽通过制度学习效应和经济集聚扩散效应实现开放协同。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研究下一步应围绕多中心空间结构、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等议题展开。  相似文献   

5.
创新驱动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实现推动发展方式、发展要素、产业分工、创新能力、资源配置和创新群体等转变的目标。马克思的创新驱动发展思想、创新驱动发展基础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等为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现在创新驱动发展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出新的制度要求,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之道是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因此,可以从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技术与市场紧密结合等方面,积极探索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西安资本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对解决西安和陕西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缺口,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但实现这一目标面临观念滞后、资本形成能力不足和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低的问题。为此,从实际出发,应加强政府支持、开展柜台交易、建立西安证券交易所等。  相似文献   

7.
资本市场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与资本市场税制密切相关.从我国资本市场税制现状看,它在增加财政收入、抑制投机行为、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我国现行资本市场税制还存在许多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限制了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研究资本市场税制优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岩 《学理论》2010,(19):76-7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全球范围内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快速增长,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多极化趋势,在此条件下,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在此轮竞争中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可预见的将来有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探讨全球化竞争格局下,中国金融崛起过程中资本市场发展应当顺势而为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所应追求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一个以发达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这一金融体系必须是开放的、高度市场化的,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以此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化增长,同时,还要有很好的分散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在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多形势下,我国实体经济的风险和矛盾正在逐渐显现。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将有力减轻市场忧虑,有效切断金融风险传导链,从而让资本市场的活水不断滋润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是中国金融的一大特色,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动全身"作用,中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要多措并举,在夯实法治基础、提升市场化程度、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以及稳步推进对外开放等四个方面强化资本市场改革力度,以推动我国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当前改革中最为困难的问题是企业制度创新和资本市场发育,而且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企业活力来自资本的运动和资本运作的能力.市场活力同样来自企业和资本的活力.这都有赖于合乎现代市场的公司制度的建立和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货币政策通过资本市场的传导渠道有:托宾的q理论,财富效应,资产负债表效应。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影响到传统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与资本的互动性日益增强。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资本市场因素,完善货币政策体系,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常态下,资本市场的收益直接关系到其他经济部门的资金成本,而资本市场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平稳性与可持续性。通过梳理经济新常态下资本市场的基本特征,发现尽管宏观经济运行相对平稳,但资本市场的风险程度进一步增加。分析表明,资本市场的风险主要来自经济新常态下制度建设的滞后和不完善。由此,为保障我国的金融安全,降低金融市场风险,要结合供给侧改革,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维持金融政策的稳定性,调节资本市场情绪;加强法规制度建设,落实市场监管;规范金融衍生品工具,积极进行政策创新;引导投资者正确认识市场风险,合理进行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5.
政绩考评是引导、激励、约束干部作为的"指挥棒"与"导航仪"。基于路径依赖与结构动能的分析视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绩考评大体经历了GDP最大化考评、科学发展观考评、政府绩效评价与法治考评、推动高质量发展考评等历史阶段,呈现出导向性、统一性、多样性、叠加性,以及自上而下的宏观张力扩散和自下而上的微观动能集聚等特点,蕴含着价值、责任、技术与现实逻辑。其中,"方向引领+目标分解"的宏观张力体现价值与责任逻辑,"履责问责+纠错纠偏"的微观动力体现技术与现实逻辑。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政绩考评,应构建以"民生三感"为导向的指标体系,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与容错机制,进一步培育第三方评价市场,建立数字化的考评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0,(11)
后疫情时代,相比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最早控制住疫情,拥有先发优势,但是中国依然面临着消费萎缩、国际贸易投资萎缩、贸易价格波动、主权债务危机等诸多风险;与此同时也迎来了人民币国际化、吸引境外投资、推动价值投资的发展契机。想要化解这些风险并抓住发展契机,就要稳妥有序开放资本市场,稳定市场和公众预期,积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推进政府财政模式转变,这样才能让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实体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区域协同发展是多个主体围绕共同的目标在优势互补中实现合作共赢的过程。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横向对比来看,湖南的优势在于经济地理区位优良、宏微观政策红利叠加、工业发展基础厚实;湖南的短板在于交通技术等级偏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整体经济结构待优化、技术创新能力待提升、生态环保约束增强。湖南应从交通协同、空间协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生态协同五个方面参与长江经济带的分工合作,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中实现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对哈维资本帝国主义理论的分析,针对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强调资本帝国主义是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形态,权力的领土逻辑与资本逻辑是资本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进而对其理论进行理论性的说明和评价,分析了资本帝国主义理论的意义与局限。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2021,(1):18-27
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有效手段之一。作为一个结构性命题,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蕴含着从"局部聚焦"到"全景关怀"、从"单层供给"到"多层多类"、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合作"的趋向,并最终指向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质与量的阶段性适配、推动供与需的高效能平衡等三大目标。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旨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发展阶段转进、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方位发生变化、缩小工农城乡差距以使改革成果更好惠及农村农民的现实背景下,遵循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客观规律,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文章指出,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供给、需求与制度的协同演进升级的过程,当前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分层分类协同供给体系,健全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资金投入机制,优化农村公共服务需求识别机制,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信息技术赋能机制,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六位一体"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