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发展观决定政绩观,政绩观影响发展观从哲学意义上讲,发展观是政绩观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发展观决定正确政绩观,真正坚持科学发展观,必定会坚持正确政绩观。一方面,政绩是相对于发展而言的,是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创造的,谈论政绩就意味着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某种发展;离开了发展,谈论政绩就毫无意义。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逐步导致什么样的发展观,政绩观的变化会对发展观带来重大影响。总之,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方法论与价…  相似文献   

2.
王佐书 《民主》2009,(3):3-6
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念。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指导社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根据发展观制定不同的法律、政策和策略,必然产生不同的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3.
常言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官”的能力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反映,是衡量能否为党建功、为国尽职、为民造福的试金石,也是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组织怎样评价政绩,使用什么样的干部,干部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因此,建立完善与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相适应的政绩考核评价制度,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做好政绩考核评价工作,对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中发展观,都蕴涵着对发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发展价值取向确定.科学发展观也是规律认识和价值取向相统一的发展理论.就规律认识而言,它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就价值取向而言,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的发展要求和价值追求.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和价值追求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价值内涵,包括发展动因、发展标准、发展方式、发展目的、发展理想等等.它集中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于发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维护这一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计划经济产生静态的政治稳定,市场经济要求动态的政治稳定.静态政治稳定南于其封闭性和停滞性,与当前中国丰十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相背离.动态的政治稳定是新时期中国惟一可以选择的政治稳定形态.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发展观演变的价值前提与理论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发展观的历史演变,以追求发展、强调经济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为共同价值前提.它先后主要经历了"改革发展观"、"创新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三个历史阶段和三种理论形态.这三个阶段及其形态之间存在着一种既有共同前提又有推进升华、既有历史继承又有丰富发展、既有不同特征又有统一本质的内在逻辑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自身演变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7.
60年中国特色发展观与发展布局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绝对、无条件的,发展是永恒主题,贯穿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全过程.不同的发展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观,确立了风格各异的发展布局.改革开放前30年,提出了"运动发展观",确立了均衡发展布局;后30年提出了"改革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先后确立了"非均衡发展布局"、"三位一体"发展布局和"四位一体"总体发展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发展结构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是我国既定的方针,是坚定不移的.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治国的根本,同样是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两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开放的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发展,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0.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三个视角:第一个视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阶段性的理论成果;第二个视角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主题,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第三个视角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线以及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项要求.  相似文献   

11.
自近代开始的工业化发展是人类发展史上最重大的非线性转向,由此提出了人类发展观的整体转换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这一转换的最重要成果。当代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作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应有自己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逻辑架构,并在基本的自然观、社会观、和谐观、代价观、人本观等方面作出全面的正本清源,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特别是当代发展观演变的积极成果,同时在研究范式上作出时代性的转换。构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应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新的伟大觉醒为主题;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两大关系及其两大和谐取向为逻辑中轴线;以科学发展的三大世界观基础、四大价值观建构、三大方法论创新为范式结构,形成"一主题三层次"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发展出现了互动和整体性特征,发展需要有执政力和执行力来支撑,发展需要有"四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把握我国发展的这些阶段性特征,是我们深入理解和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35)
当前沙雅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如果能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就会为经济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然而沙雅县社会问题更多的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如何处理好日常宗教问题就摆在了基层干部的面前。基层干部有什么样的民族宗教观决定了其有什么样的宗教管理模式、解决宗教问题的方式、对待宗教的态度,这就突现了基层干部有什么样的民族宗教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施平 《瞭望》2003,(26)
“发展是硬道理”。一个社会如果长期没有发展, 就会问题成堆,矛盾丛生,国家积弱,民生 凋敝。积重难返,必然走向衰亡。但是,不同的发展观会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则会带来不同的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15.
周炳根的"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从三代领导人看发展观的与时俱进"一文指出,中国改革和发展历程中每一项骄人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我们党在发展观上的与时俱进。文章在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具体论述:"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提出完成了发展观上的拨乱反正;"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了发展观上的重大创新;"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了发展观上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发展观是一个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系统而全面的观点。根据我们党所处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基本状况、承担的发展任务以及党的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可以将70年来党的发展观的演进历程划分为: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激进式革命改造为主线的革命发展观、改革开放后以体制改革为着力点的改革发展观、新世纪初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后的新时代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演变历程深刻揭示出:在价值旨归上,党的发展观必须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原则;在思维方式上,要坚持社会主义根本立场之"不变"与不适宜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之"变"的辩证统一;在基本方法上,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外部环境上,必须统筹好国内外两个战略大局。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演变历程对世界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诸多理念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新秩序提供了中国智慧与方案。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新机遇,也面临新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四个坚定不移",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形成"三个格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优化国土开发新格局,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互相促进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正确的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不同的发展观,在实践上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发展观是正确的导向。不同的发展观会导向不同的发展结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协调问题,和我们领导干部头脑中发展观念的导向作用是有一定关联的。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健康、不协调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在领导干部中一定要破除发展是单一的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就是单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严肃地提到了全党面前,同时也向年轻干部提出了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努力实现主观世界的革命化,把自己造就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去迎接祖国和人民的挑选。一、改造世界观是年轻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永恒主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领导干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领导干部的领导行为和个人行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领导行为和个人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就会有什么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会有什…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政治发展的话语权被西方学者所垄断。马克思主义超越西方政治发展观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追溯了政治发展的根源性基础,揭示了西方政治发展观对自由的羁绊,指向一个"个人统一于社会,社会服务于个人"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目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是一种"条件论",其核心内容是,将经济社会的充分发展视为政治发展的历史条件,批评政治发展的各类线性逻辑和表层思维,提出迈向未来共同体目标的过渡时期政权条件。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是一种有机"条件论",强调思想动员、组织联合与积极行动,它不但具有批判性,还具有改造和指引实践的构建性。理论界和实务界既要立足"过渡时期"这个时空坐标,瞄定未来共同体的发展方向,发掘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更要提供丰富的、有竞争性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