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匡政 《政府法制》2008,(24):33-33
面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因救市忙得焦头烂额。然而,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悄悄地在欧洲及各国风行起来,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成为马克思的粉丝。北京王府井书店证实,近段时间《资本论》销量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白领将马克思的《资本论》买来潜心研读。  相似文献   

2.
(一)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马克思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第1卷,第8页)又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同上,第11页)因此应该说,《资本论》首先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著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研究的问题决不仅仅如此,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它还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政治学著作、文学著作、历史学著作,以至我们可以这样地说,它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式的伟大著作。一百多年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①。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不仅科学地论证了唯物史观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揭示了人赖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而且精辟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的基本精神,考察了法哲学领域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从而开辟了文明社会哲学思想发展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哲学教学大纲和一些哲学教科书,在论述生产工具在生产力“三要素”中的作用时,把生产工具说成是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并引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作为理论依据。最近,重新学习了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划分经济时代的有关论述,觉得上述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一些同志为了说明异化问题是马克思学说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便大讲《资本论》中的异化思想,说《资本论》充分发挥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异化思想,《资本论》是异化思想的“体现”,是运用异化思想的“典范”,等等。同时,他们又任意地把异化作广泛的解释,说社会主义也存在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国际生产关系的理论前提马克思是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人。《资本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诸环节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但从《资本论》的体系看,一般地说,马克思是以一个国家——英国为典型来探讨生产关系的,在大部分场合排除了对外的经济联系。当然,并不能说马克思没有看到当时现实存在的国际经济联系,相反,马克思对国际经济关系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  相似文献   

7.
当金融风暴袭击全球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曾一时冷淡的《资本论》却热了,成为畅销读物。人们意识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金融危机的论述并非虚言,资本运动规律的深邃理论并未"过时"。本文以《资本论》为视角阐述了金融风暴的产生原因及本质,以期为防范金融危机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自由、理性、利益与法律——马克思早期立法思想探析丁以升本文所说马克思早期的立法思想,是指马克思在与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决裂之前,在理性法观念指导下所持的立法思想。它们集中反映在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时期及稍前所写的几篇政论文章中,这些文章写于1842年...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这部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宝藏。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创作过程中所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至今仍然照耀着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道路。一、法的关系是一种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意志关系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再一次地扼要表述了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公式:“在那本书中我曾经说过,一定的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简言之,‘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的表述中,虽然资本代表着一种生产关系,但是其也具有生产力的相关属性。本文从不同的层面论述马克思《资本论》中有关资本生产力的思想,同时也揭示了马克思资本生产力思想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赵琛 《政府法制》2014,(23):49-49
马克思《资本论》中,只提到过一位中国人。现行中译本《资本论》第1卷第3章谈“货币或商品流通”时,在注释[83]说:“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他是否因此受到笞刑,不得而知。”那么,万里之外的马克思究竟是怎样知道这位中国人都未必知道的王茂荫呢?  相似文献   

12.
“后退”是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一书的重要范畴。阿尔都塞从独特的视角深刻分析对传统的“颠倒说”进行的批判,认为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关键不是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而是马克思重新退回到了黑格尔原来的起点。通过强调马克思和黑格尔思想的联系,着眼于探索他们的区别,力图揭示马克思是如何超越黑格尔的辩证法而最终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资本论》的发表,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其剩余价值的提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本质。随着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人们逐步将剩余价值理论规律与具体的实际相结合。本文以马克思剩余价值论问题中的按要素分配问题为切入点,讨论马克思剩余价值论中按要素分配是否合理,并阐述了我个人对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论柄谷行人“阅读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者柄谷行人与其他国家的许多后现代主义者一样,也从马克思的思想中汲取了学术营养。他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倾力于研究后现代主义和阅读马克思。他认为,马克思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晚年的思想包含有丰富的非暴力的社会民主主义构想——联合。作为联合的社会主义,可以从世界帝国与法的关系中找到启示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陈曦 《法人》2014,(8):94-94
正对法律进行经济分析的思想自古就有。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就有了用经济观念分析法律规则的思想。到19世纪中叶,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而已。""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在《资本论》  相似文献   

16.
法的关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法权关系,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法权关系或意志关系的内容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谭古 《法人》2010,(6):13-13
“一个社会不能没有商人,近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商人、商品和商业资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这样的阐述。如此看来,创业是一个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推动因素,而通过创业,人们则可以获得自己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胡君 《法治研究》2008,(9):12-14
“人本”或“人道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早年法学思想中体现得最为突出的一种法哲学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或称《巴黎手稿》)一书中,马克思集中对异化与私有制度进行了一种历史辩证法的批判,并在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关于“人类自由”与“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论》第二卷“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这一篇中,第Ⅰ部类与第Ⅱ部类两分部类的交换补偿问题,是一个难点。《学术月刊》1982年第3期上发表了李本玉、郭德宏两同志的文章《怎样理解第Ⅰ部类的分割》,该文通过图式对这一难点进行了研究。他们对目前一些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以及《资本论》注释性读物上关于这个问题的图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卢卡奇意识到人类越来越表现为技术、意识形态等普遍的文化力量而导致的文化历史困境。他通过研读马克思《资本论》中商品拜物教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物化理论和物化意识。笔者通过剖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物化意识思想,揭示其对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