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邱艳 《经济与法》2001,(3):26-27
笔者前不久遇到这样一案:甲企业以一张5万元的支票向乙企业购货时,正是星期五银行停止营业后。乙企业担心发生“星期五支票”问题,便拒绝甲企业的购货要求。这时丙企业以甲企业保证人的身份与乙企业签订一份保证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如果甲企业的支票有问题,由丙企业向乙企业承担一切责任。甲、乙、丙三方在协议上签字、盖章。  相似文献   

2.
赵红玲 《中国公证》2006,(10):37-38
甲、乙、丙三兄弟的父母去世并遗留下房产一套,但甲、乙、丙三兄弟一直未对该遗产进行分割。2003年,丁与甲、乙、丙三兄弟商量,决定购买这套房子,甲、乙、丙三兄弟均同意把房子转让给丁。于是,四人一起到公证处办理公证,公证处出具了两份公证书:一份为继承权公证书,证明被继承人所遗留的房产由甲、乙、丙三兄弟共同继承;另一份为转让协议公证书,证明甲、乙、丙三兄弟将房产转让给丁。  相似文献   

3.
【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甲系乙的表哥,因乙欠甲4万元长期不还,甲遂准备恐吓乙,让其还钱。某日下午,甲购买了绳子、电击棍、变声器及胶布等工具,并用其从乙父家中拿来的钥匙打开乙的家门,潜藏于床下。乙的妻子丙回家后,已经蒙面的甲上前捂住丙的嘴,并用携带的电击棍恐吓,致使丙不敢反抗。甲使用变声器对丙说:"你丈夫欠我钱,我是来要钱的,我不会伤害你。"丙说:"别伤害我,我包里有钱。"之后甲用带来的绳子将丙捆绑于床上,并用胶布将丙的眼睛和嘴部粘住。甲翻找丙随身携带的包,发现包内有300元现金及两张银行卡,后根据丙的提示在室内又找到一张银行卡。丙告诉甲3  相似文献   

4.
是否应追究乙、丙的刑事责任?编辑同志:甲、乙、丙共同盗窃现金2000元,甲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后,乙、丙闻风逃跑,后甲被判刑三年。五年后乙、丙返回本地,且未重新犯罪,请问是否应追究乙、丙的刑事责任?新疆农七师奎屯垦区人民检索院张文宝张文宝同志:是否应...  相似文献   

5.
关于公司股东转让出资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有限责任公司由甲、乙、丙、丁四人共同投资组建,其中甲占公司股份三分之一多,乙、丙、丁三人占公司股份不足三分之二,四股东按公司法有关  相似文献   

6.
陈律  吴孙有 《人民司法》2012,(19):85-89
一、问题的提出某村农民老张夫妇婚后育有甲、乙、丙、丁四个子女,甲、乙、丙为三兄弟,丁最小为妹妹。四个子女出生后,1978年老张申请到本村一处宅基地并建成房屋四间,剩余一间宅基地尚未建屋。甲于1987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直居住在老屋内,乙于1988年结婚后分户并申请同村一处宅基地建房安居。丙于1991年考上大学后在城市落户,丁于1992年嫁至邻村,户口同时迁出。2005年,甲与妻子、儿子将户口迁入城镇,但甲仍  相似文献   

7.
案情:甲、乙、丙三人共谋通过赌博骗取他人钱财。三人分工,甲充大款──某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乙负责邀人,当“托儿”,丙充当被邀来的“赌友”,先后赌了多次。每次赌博时,甲故意在身边放上一个密码箱,箱上面摆满100元大面值人民币,装出有巨额赌资的样子。每次用麻将赌时,都是“三打一”局势。通过“三打一”和换牌、偷牌手段,以甲的名义先后赢得赌款七万余元,被三人分掉。素增分析:人们对甲、乙、丙三人,以赌博名义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犯罪是没有分歧的。但对此案如何认定,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甲、乙、丙三…  相似文献   

8.
2000年5月15日,甲公司在乙银行贷款100万元,货款期限六个月.自 2000年5月15日至2000年11月15日止, 丙公司为甲公司贷款提供担保。乙银行与丙公司签订的保证合同约定,如甲公司不能按期偿还贷款.丙公司对甲公司的贷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借款到期后, 乙银行在2000年12月.2001年2月、4 月三次向甲公司催要贷款,同时也要求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丙公司在三份贷款催收通知单上均加盖了公章。2001 年5月,乙银行诉至法院.要求甲公司偿还货款.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丙公司应否承担保证责任?  相似文献   

9.
1995年3月18日,武汉某新特药来供越(甲)到湖北某药品经营部(乙)购买人血白蛋白,乙没有现货,其业务员周某介绍说湖北某医药制品有限公司(丙)有货。乙、丙都隶属于同一主管部门,又是邻居,素有业务往来,故申要周某一起去丙处购货。当时甲\丙达成口头协议:“甲向丙购买人血白蛋白2000瓶,总价额32万元。”因丙不认识甲,对其不放心,要求周某出具了借条:“今借到湖北某医药制品有限公司10’沁GI型人血白蛋白2000瓶,周某。”甲给丙远期空白票一张,丙派人将货物送到甲处。1995年6月,远期支票到期,丙前往取款,结果甲的银行帐…  相似文献   

10.
[基本案情]某日晚,甲请乙、丙、丁(均无业)三人到某市饭店吃饭,饭后三人沿街道步行闲逛,见范某(女)正在把玩手机,甲见四下无人,就对乙说“:我拽那个女孩的手机哩”,乙说“:你想弄了就弄,你看”。甲上前夺下范的手机就跑,范某遂呼喊求救,范事先约见的同学王某恰好行至此处,听见范的呼救,便去追甲,甲见状将所抢手机扔掉后继续逃跑。后范、王二人将甲抓住。在后行走的乙、丙、丁三人赶到跟前见甲被抓,乙、丙便冒充公安人员要把甲带走,范、王二人表示怀疑不放人,乙、丙便上前殴打王某,致使甲趁机逃走。经鉴定手机价值640元。[分歧意见]第一种意…  相似文献   

11.
这起特殊侵权纠纷案应如何定性?□张海荣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螺纹钢购销合同,甲公司向乙公司签发一张5万元转账支票作为预付款,乙公司遂于出票次日持支票到丙银行请求办理转账付款手续。丙银行在接受支票后的当天,即将盖有“受理凭证专用章”(章内载有“收妥后...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案情某公司老板安排公司员工甲接待外地来的三个朋友乙、丙、丁。甲安排三人入住宾馆后,乙提建议嫖娼,丙、丁表示同意,三人请甲帮忙联系卖淫女,由丙给甲900元人民币作为支付嫖资的费用。甲知道其曾经去过的某足疗店有卖淫女,便电话联系该足疗店经营者戊,说明要带三名  相似文献   

13.
此案中的债务人该是谁?成都中级法院1990年8月,乙因偷税漏税被依法逮捕,关在看守所里。同年12月8日,他的诉讼代理人写了一张“如补交5000元税款就可能减轻刑事处罚”的字条,让甲带给乙,乙又托甲将此字条转交给了丙(当时乙与丙系恋爱关系),但乙口头上...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甲、乙、丙三人于2005年4月共同出资设立北京某食品经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按照公司章程的约定:甲出资40万元,乙、丙各出资30万元,上述出资款应于2005年10月31日全部到位。后甲、乙按期足额缴纳了出资款,但丙在2005年6月出资10万元后,至今仍有20万元的出资款经公司多次催要仍未到位。  相似文献   

15.
关于确认夫妻共同债务的审判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乙系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甲立借据向其父丙借款50万元,约定用于提前归还甲、乙按揭银行购房款。甲却将此款转入自己在某证券公司的账户作炒股之用,后炒股全部亏空,没有归还。甲、乙离婚后,丙起诉甲、乙还款。乙以其根本不知此事和该借款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为由抗辩。另查明,甲向丙借款时没有明确约定为其个人债务,甲、乙没  相似文献   

16.
甲(男)于1951年与乙结婚,1952年生子丙。1954年,因甲虐待乙,乙向法院诉请追究甲的刑事责任并请求离婚。法院以虐待罪判处甲有期徒刑一年,判决准予离婚,丙随乙生活,家庭财产归乙、丙,甲对丙负担抚养费。甲服刑期满后,只身去新疆某单位工作,从此与乙、丙断绝联系。1957年,甲回到家乡山东某地,经人介绍与丁结婚。半年后,甲与丁离婚,又独自返回新疆原单位,此后双方无联系。离婚时丁已怀孕,但甲当时并不知晓。离婚后丁生子戊,丁未告知甲。  相似文献   

17.
一、案件事实1994年2月,A县烟草公司(以下简称A司)急需周转资金。时任A司经理的甲遂找A县粮食局(以下简称A局)财会股长乙帮忙借。乙又找其在B县粮食局(以下简称B局)任财会股长的同学丙帮忙。丙以B局归还原欠A县货款的名义,从B县上级部门C市粮食局(以下简称C局)借得粮食专用资金50万元,并按乙转达的甲的意思办好了汇到甲个人名下的汇票。C局挂B局的账。B局未入账。乙与甲同往丙处取了汇票。甲当着乙的面与丙商定借贷期限一年,月利率2分。在联系和办理借款的过程中,乙与丙均有将甲包括在内三人“都搞点钱…  相似文献   

18.
正一、基本案情甲于1999年从部队转业到江西某地任税务局副局长,此后与该地商人乙相识,成为朋友。2005年初,乙与甲及乙的另一位商人朋友丙三人闲聊,乙向甲提出自己刚刚收购了一个煤矿,甲如有闲置资金可以入股投资,甲即于当年1月入股50万元,同时,丙也入股  相似文献   

19.
从诉讼地位讲,张小进是被告,而不是第三人。可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1.从民事法律关系看,张小进是加害人,由案例介绍可知。陈瑞成(代称甲,下同)是寄托人,耿辛庄大队(代称乙,下同)是保管人,张小进(代称丙,下同)是加害人。由于铜瓦丢失,井钻落水,使井机无法使用,甲与乙发生了基于保管合同之债,乙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经济损失。丙不慎把井钻弄断,坠入井中,造成甲的误工损失。由此,甲、乙与丙发生单方面违法行为之债,丙应负损害赔偿责任。这里,丙明知是生产设备,弄断井钻,造成甲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之提出某男甲与某女乙恋爱而同居,生育儿子丙某,此时,甲染上生活恶性赌博,乙就拒不与甲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丙之户口登记在甲户籍名义之下,并由甲抚养。后因甲触犯刑律而被判处有期徒刑,丙亦由甲之母亲抚养。乙发现丙生活在农村,不利于丙成长。乙就领回丙与自己共同生活,至丙办理入学手续时,因丙为农村户口,办理入学手续多为不便。为此,丙请求法院判令: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