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充满活力,各种利益充分协调,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稳定有序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高度物质文明,社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高度民主、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第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内涵与四个规定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共中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正确把握和谐社会的内涵,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成员普遍得到尊重的社会,是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日益得到实现的社会,是各种社会矛盾日益趋于缓和的社会,是社会成员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的评价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评价尺度是在社会有机体运行过程中,全面检验和评判社会和谐程度的依据。和谐社会的评价尺度所面向的是由社会要素构成的社会整体及系统,相应,和谐社会的评价尺度呈现一定的系统结构。其中,生产力尺度是评价和谐社会的根本尺度,制度尺度是评价和谐社会的中介尺度,人的发展是评价和谐社会的核心尺度。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 《理论月刊》2006,(3):33-35
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完善法制是对和谐社会的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的推进,必须借助于法治建设。法治社会不等同于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5.
增强社会活力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的根本标志之一。充满活力的社会的标志社会活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一个没有活力的社会是没有生命力与停滞的社会。缺乏了生机和活力,整个社会一潭死水、死气沉沉,这不是我们要追求的和谐社会。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和谐社会不是一个静态社会,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和谐社会不是一个平均主义社会;和谐社会不是一个只涉及人与人关系的社会,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张文 《传承》2008,(20):42-43
公民社会有其丰富的内涵,公民社会提倡共同治理,与和谐社会的本质是相通的、一致的。建设公民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两者各自成体系又一脉相承。构建公民社会是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成本进行经济学分析的结果,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对社会治理途径与成本分析后所得出的必然结果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建设公民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 《传承》2008,(10)
公民社会有其丰富的内涵,公民社会提倡共同治理,与和谐社会的本质是相通的、一致的.建设公民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两者各自成体系又一脉相承.构建公民社会是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成本进行经济学分析的结果,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对社会治理途径与成本分析后所得出的必然结果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弓丽娜 《前沿》2009,(8):139-1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一项重大现实任务,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和内在依据。而社会利益结构分化过程中新的社会利益结构整合所构建出的协调均衡的社会利益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源。因此,社会利益整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管华 《理论月刊》2005,(9):36-38
辩证的解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会发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许多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样性统一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稳定的社会;是一个注重和谐发展的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和谐自我的社会。这些特征充满了辩证法,正确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贾宾 《前沿》2007,(6):168-170
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政府行政权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依法行政能否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尺度,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  相似文献   

12.
管理经纬     
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撰文说,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情保持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社会同经济之间的协调、社会同政治之间的协调、社会同文化之间的协调,等等。实际上,广义上的和谐社会几乎就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全部内容。狭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层面本身的协调,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一个相对单项的问题。我们现在所谈论的和谐社会是狭义上的和谐社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宜将和谐社会概念予以泛化的处理,否则便难以把握和谐社会的基…  相似文献   

13.
张光东 《公安研究》2005,(12):24-26,3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运作有序、良性互动的社会,是社会稳定、百姓安宁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平等友爱、法制健全的社会。公安机关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专门力量,应该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适应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利益格局多元化的转型社会,社会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达到利益分配的均衡,保持社会的动态稳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有能力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进一步而言,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利益均衡,利益均衡的关键又是利益协调机制。为什么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分配的动态均衡呢?本文力图在社会冲突理论视野下,从一个侧面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理性地解读。一、社会冲突理论视野下的和谐社会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过程,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冲突,构成社会系统的各个…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的规范和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对社会组织发展与和谐社会理论考察的基础上,立足和谐社会构建,分析社会组织发展的作用及意义,并阐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并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 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 我们党肩负的使命,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 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明确提出了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 和主要任务,并就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提出了具体要 求,是我们党领导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建 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人有责。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内容是不断促进个人 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我国社会十大阶层的划分,从社会成员低级需要的满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成员较高级需要的满足是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以及社会成员高级需要的满足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方向三个方面,尝试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于一体的社会,这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既具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特定内涵,又显示了社会伦理的特征。协和共生是和谐社会的伦理内核;永续发展是和谐社会的伦理目标;个体德性的张扬、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制度的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伦理路径。  相似文献   

19.
邓莹 《前沿》2012,(23)
现今社会是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的发展是和谐共生的,而和谐社会文化则是在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与评价的文化体系,是当今社会最为先进的文化体系.核心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用以实现人们的思想教育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制度,它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够进行,和谐社会文化就充当了这一载体,并且在建设和谐社会文化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金水  孙枝俏 《群众》2007,(7):77-78
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