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劫持人质事件的先期处置是指劫持人质事件刚刚发生,辖区接警警力最先到达事件现场时进行的初步处置。从辖区接警警力最先达到现场,到劫持人质事件专业处置警力到达现场开展工作前的这一阶段,为劫持人质事件的先期处置阶段。一、劫持人质事件先期处置的原则劫持人质事件的先期处置是后续专业处置警力工作的基础,先期处置是否得当会影响最终的处置效果,处置不当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如果处置使用浓硫酸劫持人质事件的方法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对于这类特殊事件,应当根据浓硫酸的理化特性以及其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劫持人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劫持人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机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劫持人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的科学构建将有助于提高处置措施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降低处置成本,减少处置中的随意性,提高处置效率。劫持人质事件应急处置是以劫持人质犯罪的构成为切入点,包括事先科学筹划措施、事中有效控制事态以及事后及时做好善后工作三个方面的处理机制。必须将各方面处理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处置效果。  相似文献   

4.
谈判是处置劫持人质事件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与一般刑事案件不同,检察机关介入劫持人质案件处置、促进和平解决是其有别于一般刑事案件的本质所在。检警配合谈判主体是一种以配合为主与充分调动各方有机协调的谈判主体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结合我国劫持人质犯罪的特点与司法实践的现状,应将检警配合谈判主体模式作为人质危机谈判中的一项可选择性机制。  相似文献   

5.
由于菲律宾劫持人质事件处置不当,导致被劫持的中国香港公民重大伤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比较分析菲律宾与以色列人质劫持事件应对方法的优劣,旨在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如何更有效地保护被劫持人质的生命安全,打击劫持犯罪。在我国以后的人质事件处置中,可以借鉴以色列在关于谈判方法、传媒管控、劫匪处置及强攻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使用罐装液化气劫持人质案件,这几年在我国频频发生,因处置方法不当,曾造成严重后果。文章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分析罐装液化气对人体伤害的特点,提出了处置使用罐装液化气劫持人质案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2,(7):94-95
刘小刚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网络舆论危机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所涉事件具有突发性,舆论压力大;所涉群体的行为非理性,控制难度大。从传播机制看,引发网络舆论危机的源头是个人或组织的不当行为,传播的主要形式包括新闻跟帖、网络论坛等,网民、网络媒体、政府是网络舆论危机中最重要的传播力量。网络舆论危机是多种因素混合交融的结果:网络监管不健全,网络伦理缺位,政府的不当处置,媒体的推波助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应加强网络监管,加强网络伦理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强化媒体管理。  相似文献   

8.
使用液化气天然气劫持人质危机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使用液化气、天然气劫持人质案件在我国时有发生,因处置方法不当,曾造成严重后果。本文根据液化气、天然气的爆炸条件和特征,从物理和化学角度分析液化气、天然气爆炸对人体的伤害特点,提出了使用液化气、天然气劫持人质危机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志萍 《公安学刊》2005,(1):103-106
香港警方处置劫持人质事件的基本模式是集中指挥,谈判先行,武力戒备,力争和平解决.基本经验是:一、确立安全至上是处置劫持人质事件的基本理念.二、指挥员不谈判,谈判员不指挥.三、从处置对象提出的各种要求中,去捕获和满足其基本需求.四、利用和防止"斯得哥尔摩"现象.指挥官在处置初期必须制定行动计划,包括运送计划、接受人质计划、接受死者或伤者计划、人质突然逃走处置计划、嫌疑犯突然逃走处置计划、嫌疑犯投降处置计划、即时进攻计划和全面进攻计划等,每一个计划都须形成书面文字记录,以备事后检讨和问责.  相似文献   

10.
南京"8.30"劫持人质事件已经结束,警方开枪致1名人质重伤,劫犯虽被抓获,但事件产生的负面效应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从保障生命安全、把握作战时机、有效控制作战节奏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处置劫持人质事件应把握的细节。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价值多元化和评判标准的差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新型媒体促使人们第一时间对一些事件进行关注、评价,一方面有利于针对具体事件明辨是非,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舆论的失控态势。道德监督的实现需要发挥媒体的正确引导作用,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劫持人质案件具有公开的暴力性、对抗性、残忍性和处置结果的不确定性。警方在处置这类突发案件时,成功、顺利、安全地解救人质是根本目标。警方在处置劫持人质案件过程中,处置难度很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人质的伤亡。为了达到制服犯罪分子,成功解救人质的目的,现场参与处置的警方人员应当遵守安全第一,统一指挥、协同作战,武力与谈判相结合及智取"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矛盾凸显,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越发突出和尖锐,各种极端突发事件和案件呈多发态势。由于突发事件、案件社会影响大,民众关注度高,且多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联,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矛盾。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对公安机关来说,是社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模式。公安机关正确引导舆论和话语权控制乃应急警务工作的关键环节,抑或评价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谁就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相关的舆论问题,是公安机关应急警务活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徒手制止是一线民警在执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类警察武力(强制手段)。但是,在实践中该手段在适用时往往会出现武力使用不够或使用过当等问题,既可能加剧人身伤害风险,也可能加剧法律风险,甚至导致民警身陷囹圄。在自媒体时代,警察武力使用往往会成为社会焦点,处置不当不仅有损公安机关形象,而且会加剧自身执法风险。  相似文献   

15.
于洋 《公安研究》2011,(12):83-87
近年来,国内劫持人质事件增多。规范与科学的人质危机事件现场处置模式是事件得以有效处置的基本保证。在专业指挥团队领导下的谈判与攻击单位是处置的核心力量,建立一整套规范的运作机制是有效解决事件与降低处置成本的保障。人质危机事件发生后,要采取谈判先行的方式,无效时再转入武力攻击,和平解决、保障生命安全是最理想的处置目标。  相似文献   

16.
恐怖性劫持人质事件处置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恐怖性劫持人质事件的处置活动有三个最显著的特点 :一是处置活动处于极强的持续性对抗状态之中 ;二是处置手段受到极大的制约 ;三是处置过程受到广泛而又高度的关注。为了稳妥处置该类事件 ,发案后必须迅速形成权威、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 ;在确定处置方案时应将人质安全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 ;处置过程中应不间断地进行谈判并应始终把握信息优势  相似文献   

17.
公安机关在处置人质危机事件时,应坚持安全第一、统一指挥、恩威并施和把握战机等原则.一旦发生人质危机事件,公安机关要立即启动处置突发暴力案件预案,快速控制现场,形成对犯罪分子的合围之势;调集专业谈判手,与犯罪嫌疑人展开面对面谈判;组成突击小分队,伺机采取行动.谈判作为处置劫持人质案件和各类危机事件的特殊手段,是处置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尽快建立反劫制暴专业谈判队伍,是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8.
转型时期公共事件多发,其发生必然有"燃点":意外事故引发、非直接利益相关者卷入、谣言流传催生、媒体网络介入、处置不当引致;其酿大机制在于社会弱势心态的蔓延、公民从众心里的推波助澜、责任人"损失厌恶"行为的放纵、网络媒体的炒作、事件微观动员效力与模仿能力的促成、问责不到位的"破窗效应";应对公共事件应把握时效性、公开透明性、客观公正性、权威性和民意基础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公开劫持人质案件的处置具有实时性、紧迫性的特点,在处置过程中需要完善的指挥系统和后勤保障。在处置公开劫持人质案件时,党政领导要在宏观上把握大局,不要直接干预处置工作,负责处置的公安机关应当获得实际指挥权来安排具体工作。公安机关在处置案件时,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整个社会公共服务系统为案件的处置提供人才、技术、设备上的保障,建立完善的社会后勤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20.
近日,岛内正在为台湾垦丁海域漏油污染事件闹得不可开交。对这起“台湾30年来最严重的油污染事故”,台湾新当局反应不力、处置不当,受到广大民众及舆论严厉抨击以及在野联盟、“立委”的一致挞伐,称之为“环保八掌溪事件”。同时,事件也是一面镜子,使人们更加看清了台当局所谓反核、高喊“绿色环保”政治口号的真面目,并对其临机处置的执政能力大加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