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诚信: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庆恩 《唯实》2002,(12):58-60
诚信之德是我国传统道德中的精华 ,继承和弘扬我国伦理文化中的这一传统道德 ,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 ,诚实守信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因此 ,在大学生中强化诚信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教育应是高校道德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品德心理结构的视角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方面的认知、情感与行为的基本状况。并通过性别、专业、生源、政治面貌及是否学生干部等方面分析大学生道德素质在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的发现提出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网络发展的现状和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际,客观分析了网络给大学生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时策.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仿真性以及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极易成为精神空虚大学生的精神寄托,从而出现网络成瘾症状。将大学生带离网络成瘾泥潭,需要高校积极引导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整合高校资源为学生服务,社会营造脚踏实地、勇担责任的风气,家庭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大学生树立大学生活的信心与应对困难的勇气,通过四方共同努力,多方发力,促使大学生科学使用互联网,勇敢面对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5.
王湘南 《世纪桥》2010,(9):155-156
伴随网络的飞速发展,我们在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增多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本文对正确看待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以及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实现网络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作为21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信息载体和技术革命结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其价值选择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依靠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形成的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舆情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本文认为要从优化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社会环境,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的高校工作机制以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等方面引导大学生形成具有正能量的网络舆情,并成为社会网络舆情的主导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7.
《湘潮》2007,(5)
本文就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了探析,以寻求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夏天 《世纪桥》2011,(3):87-88
互联网正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它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传统界限,降低了技术应用的门槛,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在现实中的社会平等方面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网络几乎完全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也很容易使当代大学生丧失对社会、国家、家庭甚至对自己的责任感。互联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冲击到了传统教育模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做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9.
道德素质是决策者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决策水平的重要因素,决策者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所作决策的质量。决策者不仅要具有社会人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要求,具有职业人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要求,而且还必须具有领导人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由于网络具有覆盖面广,交互性强,虚拟程度高,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从而引起了教育方式的改变,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大学生学习的社会化. 因此,不断建设和完善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文化,是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主动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今年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灾难。它不但夺去了一些患者的生命,引起了全社会的惊恐,而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了生产、学习和生活秩序的正常进行。无疑,非典的发生是一件坏事。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在一定条件下,从坏的事物中会引出好的结果。抗击非典的斗争提高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就是坏事转化为好事的鲜明例证。一、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抗击非典的斗争,直接提升了广大劳动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本来就是广大医护工作者高尚的道德素质。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处在斗…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公众平台对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发挥了积极作用,而网络思维、网络信息、网络文化则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做好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高校应发挥好不同育人渠道的协同育人作用,清朗网络文化空间,进一步发挥校园网络亚传播圈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13.
范翟  樊祺崇  赵顺  程珺 《湘潮》2013,(1):126-127,129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者的源头,而网络对大学生正产生者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深入探究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规范,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预防高等教育者犯罪的发生。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上网的一些基本情况及具体网络行为的调查,了解到了网络在大学生生活学习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相应地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做出了分析,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入手,结合其成因,指出要从营造文明氛围、创建奖励机制、强化意志训练等方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入手,结合其成因,指出要从营造文明氛围、创建奖励机制、强化意志训练等方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07,(20):26-27
为充分展示广大公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风貌,切实发挥道德模范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由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组织开展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2007年9月18日揭晓评选结果。评选活动共推出307名候选人,最终有53名同志分别获得全国十大助人为乐模范、十大见义勇为模范、十大敬业奉献模范、十大孝老爱亲模范和十大诚实守信模范称号,有254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这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评选范围最广的道德模范评选。9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全国道德模范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始终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胡锦涛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次表彰的全国道德模范,都是群众爱戴的先进典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关心、爱护,宣传全国道德模范,全党全国都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宁夏书画院工会主席沈利萍荣获全国十大孝老爱亲模范称号,赖清林(宁夏军区正师职离休干部)、者连成(宁夏泾源县二中教师)、卢雪鹏(宁夏银川市商城个体工商户、革命烈士)、王新宁(宁夏银川市兴盈出租汽车公司驾驶员)、王新生(宁夏住宅建设发展集团总裁、党委书记)、张志福(宁夏固原福苑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春兰(宁夏白春兰沙产业开发公司董事长)、冯志远(宁夏中宁县鸣沙中学退休教师)、丁丽萍(宁夏平罗县老年服务中心职工)等9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07,(4)
社会的和谐与人的需要和道德密切联系。人们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需要,对于妨碍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人和事必会持有反对、排斥的观点和态度。若要融洽相互关系,就必须以良好的道德品行为前提和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本质上是相一致的。当前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重点,在宏观上是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在微观上是要努力把社会主义道德内化为人们的个体道德素质。社会主义道德内化为人们的个体道德素质的措施主要有教育引导、以法促德和典型示范。我们必须坚持不懈,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不断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界定出发,立足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存在的现实偏离,针对性提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引导对策,以期对后续研究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网络消费在使大学生平等意识强化,自我意识提升,创新意识增强的同时,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混乱、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缺乏。我们既要从外部营造良好的网络消费环境,又要从内部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康的网络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0.
政治认同是认同主体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政治体系的内在接受和认可,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关系着我国当前的政治稳定。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便捷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给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培育带来了积极影响,但同时西方多元文化通过网络的强势传入以及网络对社会负面信息的扩散和放大也会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产生消解作用。为此,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为核心,通过加强网络对社会正能量的宣传、规范网络监管、构建网络在线教育平台等途径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