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卫湘 《传承》2009,(22):164-165
城中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凸现的一个社会现象,城中村的改造与发展是推进城市化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以广西柳州市城中村改造实践为例,探究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9年底,广州市政府启动了大规模城中村改造,这种“运动式”改造,是在政府与市场合力推动下“改”起来的。以自发流动人口聚居区与非正式经济立足的城中村,区域空间形态与其非正式经济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以空间形态为核心的改造,可能使原有非正式经济体系发生急剧转型或撤退,并给流动人口城市居住及生活以致命影响。由于城中村非正式经济拥有细分市场下的特定指向性,是城市弱势群体的基本经济方式,应拥有现背景下合理性生存空间。结合原有社区基础,引入更具有弹性与社会效益视野的城市更新理念,逐步实现城市改造,并为非正式经济留下必要生存发展条件,会更有利城市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改造存在改造难度大、管理难度大、普遍受益难度大等问题。对城中村的改造,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模式来实现经济管理体制、社会文化、政治政策以及物质形态空间的完善。要从城中村物质形态空间方面考虑,根据城中村的区位、类型以及区域规划的要求,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任飞 《前沿》2009,(13):154-156
"城中村"是在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问题。"城中村"形成原因复杂,其成员社会结构多层,存在社会问题诸多。如何加快"城中村"改造,已成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一、城市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分类模式按照所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收入来源,城市行政区域中的农村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如图1所示):第一类是位于城市主城区,如图中所示A,虽然仍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但由于城市的发展已基本完全征用了农民原先的生存基础——土地,农民失去了土地,从生活来源与工作渠道上都已经与第一产业脱离关系,主...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改造的福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问题在国内许多大中城市中普遍存在,深圳市福田区根据辖区内城中村的具体特点,采取四种方式改造城中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袁春芗  郑林 《前沿》2008,(6):143-145
对城中村改遣问题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化,已经从最初的规划层面、空间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城中村的改造是一种政府行为,但也有其理论的基础。本文试图从理论的层面探讨城中村,对在城中村的形成、改遣及改遣中出现的问题所用到的理论方法进行认识和归纳,以便能更好地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8.
论“城中村”改造的产权障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中村”作为我国目前城市迅速扩张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原因是集体所有的产权制度。因此,这一产权制度亦成为我们目前对“城中村”进行改造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使“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必须通过资产清核与明晰产权来克服这一障碍。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是我国各地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它是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拆迁改造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重庆市涪陵区的实践,就城中村拆迁改造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一、城中村拆迁改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改造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改造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巨大的利益关系,而且大规模的改造过程可能对城市房地产市场和居住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对深圳市城中村形成的历史、现状作了一个简单的回顾,对改造时出现的法律缺位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建议,对市法院审理城中村改造中出现的部分民商事案件,提出了整体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笔者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主要观察对象,对其21个城中村各经济联社的社员、干部和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为98.4%。从调查数据看,82.66%的干部和社员对本村经济发展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超过85%的城中村干部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产物且具有普遍性,并与现代城市文明形成强烈反差。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城中村”综合改造已成为中部地区现代化建设日渐紧迫的艰巨任务,并直接影响到中部崛起的进程。中部地区“城中村”综合改造有着一些共同的历史背景和相似的社会条件,也面临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和矛盾。加快“城中村”综合改造意义深远,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改造中的博弈关系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的改造过程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政府、城中村村民和开发商利益博弈的过程。在具体实践中,他们都有自己的战略权衡,如政府是否提供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村民是否支持改造、开发商是否介入开发改造等。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合作和整合机制,有效配置资源,推进城中村改造进程,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晓双 《前沿》2012,(18):72-74
在我国,城中村改造的模式因其所涉及区域环境和利益主体的不同呈现出多样性.纵观国内对于“城中村”改造模式的研究,较多的是从改造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经济管理、城市规划、空间形态等角度进行研究,较少有学者从法律层面探讨城中村改造模式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本文立足法理分析角度,对“城中村”改造模式进行深层次剖析,为城中村改造模式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朱世权 《今日浙江》2009,(22):17-18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建设必须攻克的最后堡垒。是高标准、高品质、全方位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城中村改造问题无疑成为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最大绊脚石.本文通过对猎德村改造中存在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现行城中村改造立法存在的缺陷,并对城中村改造立法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龙康生  甘立  姚艳辉 《公安研究》2012,(1):56-59,65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改善城中村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各地全面启动城中村拆迁改造工程,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给治安管理工作带来压力。公安机关应针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定因素,从建立多渠道排查化解城中村改造不安定因素调解处置机制、完善公安机关配合相关部门合力处置城中村改造不安定因素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妥善处置城中村改造所引发的治安问题,维护好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由多种功能构成的有机体,为居民提供居住、交通、生产、商业、休闲等社会环境。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由于城市住房资源配置失衡而引发的社会阶层差异扩大和居住空间隔离分化现象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对社会和谐发展构成潜在威胁。本文通过将城中村改造与建设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结合研究,认为在城中村改造中引入不同阶层混合居住的社区模式,以向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经济适用住房为改造目标,是城中村城市化发展的可持续方式,也是城中村社会有机更新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特殊阶段,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在城中村改造实践中,我国各地探索总结出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和模式。从当前全国各地城中村改造的实践来看,大体可以归纳以下三种:政府主导—直接参与型、政府干预—市场主导型和政府监察—村民集体主导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城中村改造的政府主导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法的行为,因此有必要予以改变。这是规范城市政府行为的需要,也是保护村集体和农民的财产权、维护村集体利益的平衡、实现我国耕地保护目标的需要。我们应当建立以村集体和农民自主为主导的改造模式,理顺村集体、政府和其他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建立完善的集体土地管理制度、集体公共物品供给制度、集体土地和房屋征用征收制度,集体土地和房屋市场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