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探讨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理论贡献,学习邓小平提出的新时期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路和科学思维方法,既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规律,因而有其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 ,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 ,回答了社会主义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问题。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践并发展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出发点 ;江泽民提出了在新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课题 ,为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涉及全局的新矛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黄龙湘 《求实》2003,(Z1):104-105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并论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若干方法论原则。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立足于新的实践,坚持、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了新的回答。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总结好新时期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经验,对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根本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若干重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理论,为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但是,毛泽东在晚年实践中却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邓小平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十分注意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并形成了丰富的思想。这些思想对毛泽东的有关理论是重要发展,也是我们今天的社会改革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重视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正确处理和调节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便上升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问题》讲话中,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杰出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方面,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握住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情况、新变化,并把解决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同改革、发展、法治等总体目标联系起来,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6.
对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把握,厘清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路径,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论文从指导、前提、基础、本质、核心、关键等方面论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正处》发表五十周年之际,重温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重要论述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途径,对新时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个重大贡献。毛泽东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这一理论的最主要的代表作。但是,如所周知,毛泽东在以后的领导实践中犯了一系列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尤其是错误地发动和领导了严重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对于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许多学者从主客观等多方面作了分析。笔者认为,除此以外,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沦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憾,也是导致他晚年错误的重要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正是在这些方面完善和发展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使之成为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深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积极探讨人民内部矛盾在新时期的新表现、新特点,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珍 《党史文苑》2007,(4):50-51,65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正处》发表五十周年之际,重温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重要论述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途径,对新时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毛泽东在科学判断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两类矛盾可相互转化、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原则和方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应该在毛泽东这一学说指导下,牢牢掌握认识矛盾、转化矛盾、处理矛盾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1.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并根据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丰富和发展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针对物质利益、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带来的人民内部矛盾的纷繁复杂的情况,深化和发展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阶级结构的变化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龚珊姣今年是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40周年,这篇论著是毛泽东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重要成果,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早理论渊源。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其理论内容包括: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等。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5,(9)
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矛盾,提出正确区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当今社会对于维持社会公平正义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化解社会矛盾仍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大量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及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体地分析了新时期各个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及其集中表现;阐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娟娟 《唯实》2006,3(12):12-14
江泽民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放到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中加以认识,形成了内容更加丰富的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提出了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这将有利于我党执政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创造积极、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立足于新时期新的实践,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一是提出改革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途径;二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三是靠思想政治工作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认真总结新时期邓小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确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便逐步上升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此,毛泽东对这一历史重要课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1957年2月,他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标志着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系统化和成熟化。毛泽东创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学说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其功不可没,虽然文章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它却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多层次、纷繁复杂的矛盾体系,如何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是一门科学。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所以需要认真研究新时期如何处理好人民内部矛...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现实意义,集中体现在只有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大量错综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凝聚中国力量,保证中国梦的实现。具体体现在:它为正确把握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指明了方向;它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它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明确了出发点和立足点;它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方针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