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2月19日,新华社全文发表了邓小平20年前关于“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重要谈话,再次向世人宣示中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定决心,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全面准确理解“一国两制”方针,把“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这篇讲话中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港人治港”的内涵以及爱国者标准的论述,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国两制”,最初是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后来最先用于香港的回归和治理。“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国”,就没有“两制”。只讲“两制”,不讲“一国”,解决台湾问题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努力贯彻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做好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四点意见,继续努力推进两岸交流与往来,努力促进全面、直接“三通”早日实现,才能维护两岸关系大局的稳定与发展。我们将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也有阻止“台独”及一切分裂活动的坚定决心和必要准备。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2.
陈江玲 《岭南学刊》2004,3(6):37-40
在“一国两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全面把握“一国两制”的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要认识到“一个国家”是“一国两制”的核心,“两制”是在“一国”的前提下的“两制”,“港人治港”是爱国爱港者治港,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  相似文献   

3.
重温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和香港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由衷地钦敬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具有的理论创新的勇气、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预见性,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一国两制”方针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一国两制”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制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一国两制”的含义,邓小平的解释简洁明了:“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  相似文献   

4.
一、多角度设问。在课前,围绕问题,精心设计系列性提问,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例如关于“一国两制”问题,既是热点问题,又是课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复习这一知识点时,我结合课本知识设计了十个问题:(1)什么是“一国两制”方针?(2)提出“一国两制”方针的根据有哪些?为什么说实行“一国两制”方针是切实可行的?(3)“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台湾当局提出的“一国两府”有什么区别?(4)“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和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5)实行“一国两制”方针为什么不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统一战线》2013,(1):11-11
河北省政协常委、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得利钟表集团总裁梁伟浩说,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迅速融人世界经济轨道的过程是与提出并实现“一国两制”方针同步完成的.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是中国实现全球化进程中作出的两个重要决策;“一国两制”是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实现新时期三大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必然结果;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新变化,同时,中国的发展也给全球化作出了新贡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改革开放政策、“一国两制”方针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正>"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保障,"两制"派生并统一于"一国"。由此,"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区高度自治权"密不可分,是实践"一国两制"的核心所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实施2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同时,也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香港回归已经半年多广。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越来越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国际人士的理解和支持。当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如何完成两岸和平统一。综合各方观点,“两制”不是争议的中心议题。因为完成两岸统一后,大陆和台湾各行各的社会制度,照现在的大陆和香港一样,平平安安。此外,台湾还可保留军队。台湾当局在香港回归前后,扬言要“一国良制”、“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这是有意搅浑局势。“两制”是对任何一方的制度不作触动。台湾“良制”也罢,三民主义也罢,与大陆…  相似文献   

9.
一、高度自治是"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内容"—国两制"是我们党和国家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确定的一项基本方针。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我国于  相似文献   

10.
李立 《台声》2006,(11):62-67
金秋9月,我在台湾作学术研究,有幸与李敖大师长谈,其睿智和敏捷实在是一般人难望其项背——笔者:您提出支持“一国两制”。当时旁边就有人说了,您是支持还是开玩笑,还是觉得这个词不错,拿来可以让别人一下子产生眼球的注意力。支持“一国两制”和《反分裂国家法》李敖的两岸观李敖:当时只有我一个人敢支持,也敢这样讲。因为讲得很逗,我说问题根本不在两制嘛,现在根本就是两个制嘛。台湾有台湾制度,大陆有大陆制度,两制没有争议,争议的是一国。你觉得你这个国不是大陆那个国,我说美国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定条约的时候,在签上海公报的时候,都说得…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同志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为了使广大读者,特别是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人,更系统、更具体、更完整的了解"一国两制"方针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具体措施等.本刊从本期起开辟《"一国两制"与台湾》专栏。将阐述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措施。欢迎读者来稿指教。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大胆构想,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哲学思想.受到厂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邓小平说“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一国两制”──实事求是的哲学蕴涵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列主义的理论精髓,是中华民族求真务实精神的继承和提升。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正是建立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基础之上所作出的科学结论。首先,“一国两制”着眼于“一球两制”的客观历史事实。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3.
澳门回归祖国九年来,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的指引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2004年CEPA实施以后,澳门的经济出现跨越式的发展.一方面,"一国两制"是CEPA实施的有力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CEPA的成功实施是对"一国两制"具体内容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4.
近期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反反复复地对国际传媒说,反对以“港澳模式”或“一国两制”与大陆进行统一,而且还加大了对“一国两制”方针的攻击力度。究其原因,一是台湾当局坚持分裂立场、阻挠统一进程;二是“九六”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即将由构想成为现实,“‘一国两制”对祖国和平统一的好处看得见、辩得清了,对台湾将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也是台湾当局惧怕的因素。的确,香港回归后,台湾当局在抵制“一国两制”方针对台湾的直接影响方面遇到了难以化解的压力。首先,香港回归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事实,将使台湾当局再也难以…  相似文献   

15.
12月20日,我国政府将庄严宣告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结束澳门400多年饱受奴役的历史,从此,澳门同胞将成为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澳门问题的解决,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又一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方针是我们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及一国之内不同社会制度事实上长期并存统一问题的有益模式。我国政府运用这一方针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誉。现在,“一国两制”方针又将为圆满解决澳门问题谱写新的历史篇章。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殖民者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殖民统治历史的彻底结束,具有…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与台湾民众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对我党统一战线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和平共处原则在一个国家内部创造性的应用,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照顾各方利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创举。按照这一理论,我国已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台湾问题,也必将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最终解决。台湾当局某些领导人和一些分裂主义者,从心底里害怕“一国两制”付诸实施,害怕“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经验对解决台湾问题的示范作用,拼命鼓噪“一国两制”绝不适用于台湾。他们假借“民意”,歪曲“民主”,把“一国…  相似文献   

17.
澳门基本法实施20年来的实践表明,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基本法,才能切实有效地落实基本法,做到依法治澳,保障国家治理体系中"一国两制"的顺利运行。因此,应始终坚持"一国两制",坚持宪法和基本法的宪制基础和秩序,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中央管治权与特区自治权的关系、行政与立法的关系、政府与居民的关系,使其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是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方针,构建和谐社会是促成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经过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探索和实践。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努力探索和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形成了“一纲四目”思想,为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并使之成为得到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的积极推动和正确领导下,香港、澳门回归问题顺利解决,台湾问题也在积极运筹之中。“一国两制”方针在实践中证明了其可行性并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一个中国”的原则胡公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把握这一方针,有四项基本点,即: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统一。中国的统一,必须统一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之上。“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