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著名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而蜚声海内外的襄樊,是一座具有2800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名城,她的历史与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相映成辉,为了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展示三国的魅力.今年七月,襄樊市在互联网上开通了“网上三国”网站。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最精彩、最动人心魄的时代之一。鲁迅先生就曾说过:“三国时的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学的材料。”因此,从三国历史到《三国演义》,从话本戏曲到传说故事,人们对它说不尽,道不够。有关三国的历史遗迹、遗址、纪念性建筑物…  相似文献   

2.
百姓记事     
水珠的故事他们,普通得像一粒沙,平凡得像一滴水,却在世界的长跑中跑过了一圈又一圈。从邹容的《革命军》到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从川军出川抗战到抗美援朝,从成昆线建设到“东方红2号”腾空,从改革开放到西部大开发……无论是浸透了血与泪的近代史还是铸就了辉煌的现代史,世纪的大厦里始终展现着川人的风采。尽管只是沧海一粟,但百年的巨变有他们连起的手臂,历史的阔步有他们迈出的步履。今天,在20世纪即将划上句号之时,让我们用心来聆听川人的历史足音。20年代张珏娟 编今年107岁的张振华,早年曾与邓小平等同期留学法国,是四…  相似文献   

3.
我终于见到了真正的矮人原始部落——俾格曼人。 俾格曼人是中非共和国的史前居民,是中非这片土地的开拓者。经历了数千年之后,他们仍停留在原始社会,过着原始生活。俾格曼人崇尚森林,视森林为“父母”,他们是森林之子。 并非幻想的旅行 童年时代,小矮人的故事使我入了迷,连做梦都想到“矮人国”一游。后来从报刊上得知,当今世界上真的有“矮人国”,它就在非洲的茫茫原始丛林中。于是,到“矮人国”就成为我多年来埋藏在心中的愿望。 梦想终于成为现实!2002年5月,我受命带领一个农业专家  相似文献   

4.
我曾品尝过北方的“涮肉火锅”、“野味火锅”,也食用过上海的“什锦火锅”,广东的“四生火锅”,但我最难忘的还是那鲜嫩脆爽的连城“涮九品”。“涮九品”还得从“涮”字说起,“涮”,就是把生的肉片、鱼片之类放在开水锅里略煮一下就吃。这个“开水锅”其实就是火锅。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人吃火锅菜大概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文化史至少可追溯到宋代。史载,南宋  相似文献   

5.
一幅图是一段历史,是一个见证,它记录了一座“皇城”的变迁,记载了一座“京城”的过去、今天与将来。那里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我调入党派机关,便常常从前辈口中听到“大圩”这个地名。对我来说,那是块既熟悉又神秘的地方。说熟悉,是因它常在党史中出现,当然也因它是广西的四大名镇之一。说神秘,是因我和同事们与它从未谋面,对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不甚了了,感到遥远而陌牛。  相似文献   

7.
杨曙明 《春秋》2012,(5):46-47
大凡到过哈尔滨中央大街的人都会知道马迭尔宾馆。近日我到哈尔滨,就住在马迭尔宾馆。虽然“马迭尔”的设施较为陈旧.但我从心里还是非常愿意感受它那种浓郁的历史气息。  相似文献   

8.
容杰 《黄埔》2009,(5):56-57
在南宁东北面九塘,是历史上闻名的昆仑关古战场,那里有一个墓园,安葬着抗日战争期间在昆仑关战役中阵亡的3384名中国将士。“文革”时,我曾下放到那附近的“南宁五四青年农场”,当地农民对我讲述过抗战时这里发生的昆仑关攻坚战的故事,使我第一次对这场民族抗战感到荡气回肠,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9.
每逢节日时我们不禁怀想历史,而历史是一个个的片断,打开这些片断,会有一种错觉,我们已来到一个新的世纪,而我们的灵魂还徘徊在昨天。人的感情是矛盾的,一面渴望创新,一面需要守旧。现实迫使人们创新,传统令人怀旧。我们急不可耐地奔向新的事物,以为从此与过去告别,而事实上传统并未远去,它仍不离左右,甚至在我们的空气中,在我们的血液里。扎根边疆──苦中有乐我们的第一个主角有急事不在家,他的女儿讲述了父亲的故事。“我父亲是个老革命,1949年参加过渡江战役。他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民族歌舞团。195…  相似文献   

10.
笔者旅居美国加州期间,接触到不少居住在美国的香港人,听到过许许多多有关香港人在美国艰苦创业的故事,亲眼看到过他们在美国的生活情况。他们的生活与创业,有忧有喜,有苦有甜,是一曲曲幽美动人的乐章。二月中旬的一个傍晚,加州大学的周教授开车来接我到他的北岭(bkirtllrldg6)寓所吃饭。我虽然不是香港人,但他知道我有不少亲人定居于香港;我也到过香港探亲,对香港比较熟悉,于是喜欢同我聊聊有关香港的人与事。周教授虽然是物理学教授,但他对艺术很感兴趣。他指着客厅墙上挂着的四幅画对我说:“我虽然加入美籍,但十分热爱我…  相似文献   

11.
我童年时代,在日本铁蹄的蹂躏下生活过一段时光。而对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的岁月又是无法忘却的,因而每到日本投降纪念日“八·一五”,总会在心中荡起历史的回光流影。特别是战后的日本,从未做过忏悔,更引发了我的愤愤之情。近日阅读《20世纪大全》史料,日历牌告诉我21世纪的第一个“八·一五”又临近了,便引发了这篇文章。记得上个世纪之末我出访过日本时,有一次喝日本的“清酒”喝得多了一点,便斗胆对日本友人说了个自撰的寓言。我说: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镜子的人,是个伟大而聪明的智圣。之所以如此,在于人们无法自知其形影之时,给人们一个自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自产生之日起,以其无穷的魅力让世人追寻着它,探索着它。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困惑于“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之类的基本话题。随着历史的沿革,教育的神秘面纱被一层层揭开,但上述问题仍有扑朔迷离之感。在历史即将进入21 世纪的今天,那些挚着追求的人们终于寻找到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闪光点,从这一点挖掘下去,似乎以往的困惑都渐渐明了了。这一闪光点就是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13.
碧波之下     
魏炜 《人民公安》2008,(3):41-41
警所毗邻风景秀丽的颐和园。闲暇之时.我就喜欢到颐和园里去走走。漫步在万寿山的青砖古路上.任思绪飞扬,欣赏长廊上那一幅幅绘画.想着画里的故事.把自己融入历史的积淀中.或者到后山去看欢蹦乱跳的小松鼠.感受着它们那无忧无虑的快乐。最喜欢的.还是沿着西堤缓步而行.看着昆明湖上波光潋滟,沐着从湖上吹过的清爽的风.任那古柳的丝条轻轻抚过面颊.也任自己的心际空明澄碧。  相似文献   

14.
“但得一士贤,可以收群才”──从康熙《黄金台怀古》诗说开去卢白木清代康熙大帝曾写过一首《黄金台怀古》的诗:"昭王礼贤士,筑馆黄金台;矫矫昌国君,奋袂起尘埃。下齐七十城,声振沧海隈。……但得一士贤,可以收群才。"读罢,引发我对历史上"黄金台"故事的联想...  相似文献   

15.
某贫困县耗巨资建造了一座十分富丽堂皇的办公大厦,大厦主人经常充满豪情地对人说:“这座宏伟的玩艺儿22世纪也不会过时。”笔者闻后不禁哑然失笑。22世纪的大厦,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世人能衡量得清楚吗?就算能掂量得到,那么,把百多年之后的“宏厦之福”提前到今天享受于公仆之身,这种“跨世纪”的“情结”是进步还是愚昧?联想到进入跨世纪期间以来,一些人并未从真正意义上去咀嚼“跨世纪”这个词语的甘苦内涵,而是把它一味当作时髦的“口头禅”甚至“包装套”,“跨世纪”变成了“夸世纪”,不由得也想围绕这个词儿说几句…  相似文献   

16.
正谷丫,云南宜良一位普通农村妇女,从来没有学过画画。从2004年9月至今,她已画了3000余幅风格各异的图画,其中有许多酷似浩瀚星空、云海、远古纹饰等符号……有人称它是第二个"达芬奇密码"。一位农村妇女为何会突然能够绘画,诸多的评论只能联想到天外来客或神灵附体,无人解读这些画作所传达的与人关联的精神诉求。在经过了一些科学机构大费周折的研究之后,最后的所谓解释认为发生在谷丫身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感谢竞争     
谈及竞争,不少人便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商场的尔虞我诈、战场的你死我活、官场的争权夺利……于是有的人对竞争“敬而远之”,曰“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有的人求神拜佛,祈求“一帆风顺”。 竞争真的这么令人可怕吗?如何辩证地看待竞争呢? 在此不妨先讲一段小插曲,曾记得古罗马的著名学者奥维德讲过:“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过它,没有一只狼紧追不舍并要吃掉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 儿时,对这句话的正确性,我是有怀疑的。试想,如果别的马追上那匹马,抢走了前面的鲜草,亦或是狼追上了它,将其五马分尸,它又怎…  相似文献   

18.
走进台湾历史,纯粹是一种偶然。从1995年开始,我用了长达9年的时问沉浸在波涛汹涌的往事中,创作“台湾三部曲”:《台湾风云》、《沧海神话》和《青史青山》。流动的历史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那惊心动魄的沧海故事,明亮浪漫的南国风物,都矗立在澎湃的波涛中,横空出世,风云跌宕。 历史是沉重的,又在沉重中流露出血色粲然的辉煌。 3年前,第一部长篇小说《台湾风云》出版,以春帆楼割台为  相似文献   

19.
季羡林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评价澳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文化交流有过几次高潮,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西方文化的传入。这一次传入的起点,是明末清初;从地域上来说,就是澳门”,“明末清初传入西方文化者实为葡人,而据点则在澳门。” 澳门,一块弹丸之地,却经历了明、清、民国至今将近500年的历史风尘。它是16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远东最早的传教中心,  相似文献   

20.
每当历史进入到一个新的十年,我们都会在“双十”之际隆重地纪念发生在20世纪初叶的辛亥革命。自共和国建国以来,这已成为惯例,即使是在国运多舛,激荡动乱的年代,也从未停止过。这表明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和对辛亥革命先驱的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