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洛克希德公司,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双身恶魔"-P-38闪电式战斗机。很少有人知道,除了P-38,洛克希德公司还为盟国生产过一种由民航客机改进而来的双发巡逻轰炸机。在欧洲、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上空,都留下了它战斗的身影。它就是本文的主角:洛克希德海军巡逻机PV-1/2文图拉/鱼叉。  相似文献   

2.
★“闪电”的由来 “闪电”(Lightning)是英国航空工业自行设计并制造过的唯一一种二倍音速飞行的双发单座喷气战斗机。在后来与美军的联合演习中,竟多次成功地“拦截”成功在高空飞行的U-2飞机,为此赢得了军方的青睐。 “闪电”飞机最先是由英国电气公司以纯粹的超音速研究机开始设计研制的,后来又以P-1的代号转为实用型超音速战斗机投入进一步的开发。1952年12月,装第一种后掠机翼方案的试验原型机实现首飞。它的最大设计特点是在  相似文献   

3.
休泼马林公司成立于1913年,创始者是发明家及航空先驱诺埃尔·彭伯顿·比尔林(NoelpembertonBilling),公司的名称是来自他的电报地址。1917年,飞机设计师雷金纳德·米切尔(Reginald Mitchell)加盟休泼马林公司,从此开创了一条光辉的商业/军用飞机发展道路,其设计的S.6b水上飞机在1931年赢得了著名的“斯耐德”杯飞行竞赛桂冠,并刷新了3项世界飞行速度纪录。随后,在S.6b型飞机上发展而成的喷火和海火战斗机生产了22749架,并在二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英国的救星。 战后,休泼马林公司也开始抢占喷气战斗  相似文献   

4.
前言说起美国共和飞机公司的P-47雷电,可能无人不晓,但它的前身——P-43枪骑兵(Lancer)却身名不显,更鲜为人知的是,P-43曾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有过一段独特的战史征程。中国对P-43的兴趣早在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时,美国人就已开始关注中日两国空中力量的对比。1931年8月31日,美国军方的一份评估文件称,中国只有80架战斗机,80名飞行员,其中只有10-12人称得上“一流战斗机飞行员”。但当时的“国民政府”对现代化战机的兴趣异常浓厚,中国军火采购团甚至远赴德国购买过新式容克K-47型战机。这在美国人看来首先意味着巨大商  相似文献   

5.
当你坐在被各种舒适有趣的事物围绕的家里的时候,你很难想象在那些比较原始条件下的生活,但是有一些飞机的狂热爱好者却亲自去体验这种生活。本文的主角,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兰迪·非利斯就是狂热的军用飞机爱好者之一。 在兰迪家参观时,可以看到一些令人难以忘却的东西:在介绍了他正在修复的一架P-47“雷电”之后,兰迪说:“我还有一些非常值得一看的照片。”然后他从厨房桌子下抽出一个装满照片的发黄的盒子。进入眼帘的这些照片令人目瞪口呆。这些6英寸乘4英寸的照片揭示了一个真正的军刚飞机宝藏,照片中有罕见的二菱G4M一式陆攻机(美国人称“贝蒂”式)、洛  相似文献   

6.
超越自我,迎接挑战 1918年,松下以仅有的95日元为资本,创办了松下电器工厂,生产双插座电灯开关。1929年,工厂改名“松下电器制作所”。随着公司的发展,于1935年正式启用现公司名称。 在空前兴盛的1983年,该公司提出了“行动—61"计划,进行所谓“超越限度的改革”。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改革经营体制”和“改革事业结构”,而重点在于后者。企业的经营领域由原先的家用电器向信息(电子)领域转移。当  相似文献   

7.
空中宙斯盾美国海军P-8A多任务海上飞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14日,波音公司获得了美国海军多任务海上飞机(MMA)系统研制和演示验证(SDD)阶段合同。MMA不仅是美国海军现役海上巡逻飞机(MPA)(包括P-3C、S-3、EP-3)的换代机型,其在战术使用方面也有所突破。新型海上飞机的任务将超越原来MPA的传统理念,在网络中心战的背景下,打造可在未来海战场上进行全方位态势支援的多任务平台体系。这种全新理念的飞机被美国海军称为“海神”。  相似文献   

8.
小店老板眼里的国际贸易美国堪萨斯州的威灵顿是一个只有9000人的小镇,59岁的万德尔·弗里曼在小镇上经营着一个炸面圈店,他的顾客中有1/5是附近一家工厂的工人。这家工厂是波音公司和堪萨斯州其他一些飞机制造公司的二级或三级承包商,生产飞机零配件。工厂生意好的时候,雇更多的工人,弗里曼老  相似文献   

9.
P.11/24系列是波兰国家飞机工厂(Panstwowe Zaklaty LotrLicze,简称PZL)在30年代设计制造的海鸥翼战斗机。虽然它们是20世纪30年代最出色的战斗机之一,但几年后必须面对先进得多的对于,它们没有退缩,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它们勇敢地升空作战,谱写的空中赞歌永远流传于世。早期型号 坐落在华沙市区的PZL在1929年研制出了第一种战斗机P.1。P.1出自著名飞机设计师兼飞行员穆特·普拉斯基(ZygmuntPulawski)的手笔,首次采用了海鸥形机翼。这种翼形也被称为“波兰翼”,特点是较窄的  相似文献   

10.
野马来了,野马征服了 臭名昭著的纳粹德国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在纽伦堡说:“当我看到P-51D野马战斗机出现在柏林上空时,我就知道战争已经输掉了。”作为二次大战中最好的战斗机,P-51野马最初竟然是北美航空工业公司(NAA)专门为了外国客户而设计  相似文献   

11.
化敌为友     
鲍尔温交通公司总裁福克兰在年轻的时候,由于巧妙地处理了一项公司的业务而青云直上。当时他还是该公司一个机车工厂的普通职员,由于他的建议,公司买了一块地皮,准备建造一座办公大楼。在这块土地上的一百多户居民,都得因此而迁移它处。但是居民中有一位爱尔兰老妇人,却首先跳出来与机车工厂作对。在她的带领下,许多人都拒绝搬走,而且这些人抱成一团,决心与工厂周旋到底。福克兰对公司当局说:“我们一定要将这办公大楼在预期内建造起来。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一纠纷,使这些住户搬走,就得费时费钱,不知何年何日才能打赢这场官司。我们也不能用其它  相似文献   

12.
台湾有位著名实业家,他经营的公司,几年前就跻身台湾十大公司之列。在他的经营策略中,有一条秘诀: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可能是企业投资与展开扩建计划的适当时机。他认为:在不景气之时投资新的计划,至少建厂的成本比较低,同时,在不景气时建厂,等到工厂建成时(兴建一座现代化工厂约需1年半到2年的时间),市场已开始复苏,正好赶上好时机。无独有偶,被誉为“经营之神”日本的松下幸之助也同样认为:经济不景气之时,正是扩建新厂的好时机。经济愈是不景气,建筑材料与工资就愈低,而且企业的弊病,  相似文献   

13.
拉沃奇金是苏联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著名的飞机设计师。二战期间,拉沃奇金设计的飞机以其优异的性能,如功率大、机动性好、火力强等而闻名。二战时期苏联王牌飞行员阔日杜布(战绩62 架)、波克雷什金(59架)、科夫赞(28架) 等都是驾驶拉沃奇金设计的战斗机取得了辉煌战绩,他们对拉氏飞机赞不绝口。二战期间,在三大设计局中他名列第二,战斗机总产量达到23000多架。二战后喷气飞机的研制中,拉沃奇金  相似文献   

14.
王颖 《工会博览》2006,(17):10-10
今年上半年,以高端轻卡欧马可下线为标志,福田公司欧马可汽车厂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厂工会以提升职工技能为手段,以工厂产品升级工作为中心,重点围绕创建和谐企业工程、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开展特色工会活动,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日前,记者来到了欧马可工厂,听工会主席张小莉对上半年的实施的特色工程进行了介绍。技术创新搭建展示平台上半年,厂工会围绕“提升新产品欧马可产品质量”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的一位好朋友——一位在中外合资企业当秘书、书法有点造诣的“白领”,忽然祸从“字”来,被董事会炒了鱿鱼。 说来话短——只因他把“合资厂”的“廠”字,按规范的简化字写成“厂”,气恼了港方老板。 那一天,港方老板到新竣工的工厂剪彩揭幕,剪彩时还喜气洋洋,嘱咐中方经理把剪彩用的剪刀——据说含有18K金,留给显要的“嘉宾”作纪念。而在揭幕时,当把红绸布拉下,工厂的“廠”原形毕露时,他脸上的气象图马上“晴转阴”,把中方经理叫到会客厅一角,狠狠训了一顿,“‘厂’字要写成繁体字‘廠’才够威,才有(?)睇,‘厂’里面空空如也,还办什么工厂?”  相似文献   

16.
1972年5月20日,一代航空 设计宗师图波列夫不幸逝世,享年84岁。作为前苏联最伟大的航空设计师,图波列夫成功设计过百余种机型,几乎涵盖了所有航空领域。从40年代至今,“图波列夫”几乎成为了前苏联轰炸机和大型喷气客机的代名词! 在图波列夫逝世31周年之际,本刊特约航空史专家江东先生撰写《图波列夫的不朽经典》上下篇,重点回顾了图波列夫在60年代前设计的飞机,以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航空设计师。  相似文献   

17.
Ju-87的诞生Ju-87的前身是1934年研制的容克斯K-47。K-47是容克斯公司设在瑞典的马尔默飞行制造厂生产的单发、双座、单翼机。它由容克斯公司设计师赫尔曼·鲍曼设计,是一种全金属结构的下单翼飞机,安装有自动拉升装置,拥有良好的俯冲攻击能力。1935年,为掩人耳目,德国空军技术部以竞赛机的名义向德国航空界招标新型俯冲轰炸机。参与竞标的有阿拉多(Arado)公司、汉堡飞机制造公司(Hamburger Flugzeugbau,布洛姆-福斯公司前身)、亨克尔(Heinkel)公司和容克  相似文献   

18.
麦克唐纳飞机公司的崛起现在航空迷们谈起麦克唐纳公司,往往会立刻想起大名鼎鼎的F-4“鬼怪Ⅱ”和 F-15“鹰”战斗机。但很少有人知道,直到上世纪40年代中期以前,麦克唐纳公司在美国航空工业界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名气和规模远比不上波音、洛克希德及寇蒂斯这些大公司。而麦克唐纳在二战  相似文献   

19.
俘获之商船1910年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一架柯蒂斯飞机,从经过改装的轻型巡洋舰“伯明翰”号上起飞成功,次年1月他又在装甲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的后主甲板上,利用尾钩钩住制动索,平稳安全地完成飞机降落。这两件事情极大地刺激了正在迅速扩充中的日本海军,海军当局立即作出反应,于1912年(明治45年)成立了“海军航空术研究委员会”,研究飞机的使用问题。同时在横须贺的追浜成立了水  相似文献   

20.
2006年3月13日,L-15“飞狮”高级教练机在南昌飞机公司试飞成功,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空军训练体制的完善,也体现出中国军用飞机设计能力的提高。从同型教练机到专业教练机,从歼教-1的“夭折”到 L-15的成功,中国喷气教练机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