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一直忘不了沂蒙山区一个叫彭有林的老人,他是莒南县大店镇彭家仕沟人,解放后因为表现积极而被安排到一个小学当工勤人员,他处处争先进,公家的钱,一分一厘都不沾。他仔细研读过《共产党宣言》,激动不已。但是一直没入党,这是个谜。为什么不入呢?临终前,他对儿子彭圣学说,解放前,共产党落难,东躲西藏,人家动员咱入,咱有顾虑啊,害怕啊,就没入;现在共产党坐天下了,有好处了,咱怎么好意思入呢?就这样,老人带着遗憾于1995年去世。彭有林是一个非常可敬的老人,他是一个活得纯粹的老人,一个严谨而憨厚的本分人。在白色恐怖年代,加入组织意味着杀  相似文献   

2.
高才亮 《支部生活》2009,(12):36-36
盛夏里,一场暴雨刚过,会泽县老厂乡播落卡村一条涨满洪水的山沟里,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伯正吃力地将一位80有余的老人背过山沟。过沟后那位银须飘飘的老人感激地说:“谢谢你,你要活一百岁。”被称赞的这位老伯就是闻名老厂山乡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赵文才,这次出诊途中背老人过河只是他为善一生、济世一方的一个小小缩影。  相似文献   

3.
"是你们让我感受到了党的关怀,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我们家一定能早日脱贫,日子会越来越好."在南充市嘉陵区安平镇银匠沟村老党员王官值的家里,老人连声感谢党组织的关心.第一书记阳帅则拉着老人的手祝愿他身体健康、生日快乐,并和老人聊起生活上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一条条具体的举措,让有30多年党龄的王官值深感温暖.  相似文献   

4.
位于祁连山北麓中部的班达沟,因藏族班达部落世代在此居住而得名。沟内有许多湾口子,藏语称“碗尔吉”,后来的汉族兄弟译称为“芭蕉湾”。随着人口的增多,这里演化为芭蕉湾和楼庄子两个自然村落。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后,班达沟属马蹄乡管辖。在班达沟,至今流传着70年前红军西路军的故事。2005年6月,我和贺勇、张东走访了当事人应木草老人,他给我们讲述了这段故事。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19日,尚志市长寿乡.在赵一曼纪念园开园仪式上,省、市领导把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敬让到嘉宾席正中间的位置.他不是赵一曼的后代、亲友,他只是一曼沟一个再平凡不过的老农民.他之所以受到如此敬重,只因他27年来一直在默默地为赵一曼烈士守石碑、擦塑像.  相似文献   

6.
正好马救主离休前为宣化炮兵学院技术教研室主任的曹曙焰老人,1919年生于奉天省凤城县曹家堡子,不到一米六的个头,身材敦实,快人快语。老人说,他十岁那年,一家人前往穆棱县莲花泡子投奔舅姥爷。因为在那儿租地种不合算,后来又去了密山县柳毛河子五道沟。那地方真叫荒无人烟,走出几十里也难见一户人家,但地是真肥,"抓把土都冒油"。  相似文献   

7.
在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的南县库沟乡赵家汪村,有一位叫韩成山的老人。许多年来,周围的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位给农民们看病医伤的“赤脚医生”,而没有人对他的过去有所了解。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使人们知道了韩成山老人的不平凡的经历。今年76岁的韩成山,1945年5月参加八路军,先后参加大小战斗19次,1946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他来到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4师70团3营,担任卫生班的副班长。他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英勇杀敌,尤其是他和另外五位战友宁死不屈,英勇跳崖,死里逃生的事迹,感人至深,被人们颂之为“弘扬革…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爱,是良心的一种自我表白。曲沃供电支公司城市班32岁的共产党员和波,就是用这样的善心,对一个原本素昧平生的老人的关爱一直坚持了5年。如今,他已经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尽管他的工资收入还不算很高,他却按月给老人送去50元零花钱。冬天快要来了,他送去棉衣、棉鞋、棉帽;春、夏、秋季到来之前,他又送去一件件换季的衣服;老人生病了,他给老人请医煎药,同老人拉家常,听老人讲故事,给老人说宽心话。他日复一日不图回报地做着这件事,并决心把对老人的关爱一直默默地延续下去。我有责任让他生活得更好2002年3月的一…  相似文献   

9.
正"两学一做",其中一"学",是学党章党规。说实在的,入党30年了,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学党章,这还是第一次,也是理解最深刻的一次。如果没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可能不会自觉地拿起党章这个小红本本。在学党章过程中,我想起了一个叫彭有林的老人。他是莒南县大店镇彭家仕沟人,解放后在一所小学当工勤人员。他勤勤恳恳地工作,是人们眼里的模范人物。他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仔细研读过《共产党宣言》,但  相似文献   

10.
一位老大娘从吉林省长春回甘肃省平凉, 坐上了刘君安值乘的车。不经意间,催生了一段佳话。见老人一人带了好几件行李,行动不便, 西安客运段广州车队第二包乘组列车员刘君安三步并作两步,接过行李帮忙安置好。一路上, 他跑前跑后给老人送水买饭,乘客都以为他和老人是亲戚。想到老人一个人可能闷得慌,忙完工作他就凑到老人跟前聊天。当得知老人担心在西安转车不便时, 他安慰老人说:"这事包在我身上,您一百个放心好了。"到西安后, 他用自已的钱为老人买好了车票,发现发车时  相似文献   

11.
正网子沟村是朝阳市建昌县和尚房子乡的一个贫困村。胡青贵是和尚房子乡纪委书记,网子沟村村民更愿意管他叫"胡千尺",因为他总是随身带着一把千分尺。2019年4月17日下午,"胡千尺"又来网子沟村了。村里正在进行危房改造,他过来瞅瞅。2016年建昌县遭受水灾,和尚  相似文献   

12.
大爱无言     
<正>他是一名法官,兢兢业业的法官;他是一名孝子,远近闻名的孝子;他是一个热心人,坚持自信乐善好施的热心人;他是一个坚强的人,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人;他是一个癌症患者,父母、岳父母四个老人中,有三个癌症患者。多年来,他穿梭于家与医院之间,忙碌在四个老人膝下,送走两个老人,仍照顾着两个身患癌症的老人。他的脸上永远挂着笑容,照顾了这个照顾那  相似文献   

13.
"我老伴早逝,姑娘嫁到惠水,我一个鳏寡老人只有帮人放牛度日,政府把我接到敬老院来,日子过得很舒坦。"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沟亭乡布依族五保老人王朝光感慨万分。 日前,在罗甸县栗木中心敬老院,集中供养的85位五保老人和63个孤儿讲述了自己坎坷人生和政府牵手后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4.
正有关古代川江海损事故的传说,多有些玄乎。蜀国一个叫黄齐的人乘船经过三峡,船被浪翻,他掉进水里,被水冲到浅滩,就像有人在背后推他一样。到了岸上,黄齐回头一看,是位老人在推他,但转眼就不见了。而救他的老人,他5年前在朝天岭见过,当时老人对他说,你5年之后会有大难,我一定救你。  相似文献   

15.
安文斌,西宁市城北区司法局局长,他第一次见到老人,是在1991年,那时他刚调到马坊派出所担任管区民警,也就是片儿警。在辖区入户调查时,他时常看到一位年迈力衰的老人挑着沉重的水桶颤巍巍地向巷子深处走去。老人偶而外出散步的时候.依然孤身一人,陪伴在他左右的,是一只乖顺的小黄狗。居委会的人告诉他.这位孤寡老人名叫张德林.今年已经86岁.独自一人生活在省矿建公司家属院已有几十年了。望着老人孤独的背影.安文斌的心隐隐作痛,他陡然生出一个念头:帮助和照料张德林老人!  相似文献   

16.
正他叫邱远祥,1980年在农一师十二团二十四连工作,在此期间结识了妻子李胜芬,当时邱远祥去她家时经常看见一位老人在她家里,他以为那位老人是她的奶奶,后来才知道老人是她母亲的同乡,而且子女都早已过世,经常得到岳母一家人的照顾。1988年邱远祥调到十连工作,夫妇俩还是经常回去看望她,当时老人经常生病无人照看,看到老人那饱经沧桑的面容和孤苦伶仃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他们无福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当衰老日渐蚕食了他们的身体,当躺在病床上的他们倍感冷清之际,一抹深蓝开始为他们的晚年"充填"温暖。他们被称作"空巢老人",而那抹"温暖深蓝"叫做人民警察。近一段时间,祁福孟连续收到7位老人亲笔写下的由他处理老人后事的"委托书"。这7封委托书的背后,承载的是老人们对祁福孟多年来尽心服侍老人的孝心肯定,也是这些老人对他的一种特别的信任。  相似文献   

18.
正一位79岁高龄的老人,居然预见未来十年是他一生中最关键最辉煌的十年。一般人乍听此言,估计即使不当面笑他老人家痴人说梦,内心恐怕多少也会有点不以为然吧。然而,这位信心满满的老人可是一位非常之人。他是开国元勋。他是一代伟人。他是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薄一波曾用三个字评价他:"大人物!"他就是叶剑英。  相似文献   

19.
正在葫芦岛市南票区,有一个平凡的小山村——黄土坎乡和尚沟村。21年来,村子没有一人上访,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辽宁省精神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1年来,村子的"掌舵人"连续七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每一届都是满票当选。乡亲们亲切地管他叫——"走进和尚沟,步步踩石头。河套是公路,山上光秃秃。老人得病怕,小伙娶妻愁。"这是20多年前流传在和尚沟村的一个顺口溜。三  相似文献   

20.
正过去贫穷落后的赤水市两河口乡大荣村插腊沟组能旧貌换新颜,当地村民都说是得益于村支书唐永富的带领,是他挺起了插腊沟的脊梁。"好个插腊沟,三年两不收;夏天饿不停,冬天冷不休。"这首打油诗,形象地刻画了赤水市两河口乡大荣村插腊沟组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如今的插腊沟,水泥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满山翠竹是农民的"绿色银行",1500多亩核桃已定植上山,500多亩连片的鱼塘里,鱼儿活蹦乱跳,从城里来钓鱼休闲的人络绎不绝。当地村民都说,"插腊沟能有今天的变化,得益于大荣村村支书唐永富的带领,是他挺起了插腊沟的脊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