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赖名殷 《重庆行政》2013,14(3):85-86
一、有偿新闻现象概述有偿新闻现象在这里表述为"红包新闻"现象,指记者采访写作中,接受被采访单位的各种好处(多是封在红包里赠送),因之在撰稿时为之隐恶扬善。在新闻界,这种现象已延续多年,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2.
中国记协举行加强行业自律座谈会,强调新闻单位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特别是职业道德建设,把加强行业自律、禁止有偿新闻作为新闻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要抓紧抓好,常抓不懈。近年来,新闻界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新的形势下,有偿新闻正在变换手法,以新的方式和面貌出现,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声誉,破坏了新闻工作者的整体形象,妨碍了党的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美国如何遏止有偿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勇 《思想工作》2007,(2):36-36
有偿新闻,简而言之,就是拿新闻媒体的发稿权或者新闻记者的特殊身份作利益交换,这种做法严重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记者与不少美国主流媒体的同行交谈后发现:那种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在美国新闻行当内基本上已不复存在。很多美国记者都说,谈论如何打击有偿新闻“这个话题太老了”  相似文献   

4.
<正> 由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提出要求,企业提供一切采访经费,新闻单位“保证发稿质量”。这种依凭新闻这块“地盘”作交易的癖好的形成,在当前并不少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某些新闻工作者已异于昔日的新闻记者,讲实惠谋实利,也就历史地成了主要思想特征。他们为了追逐可以触摸得着的实惠,对企业老板毕恭毕敬执弟子礼,经理长,厂长短。只要嘴甜一点,面善一点,便宜就大得很。至于是不是昧了良心,管他呢!现在谁不“靠山吃山”呢?一旦“偿金”弄到手,便贴上金箔,大加呵护,忙于排版发稿。这样,名有了,利有了,有的还能升官,何乐而不为?应该说明的是,现在有一种观点,似乎“有偿新闻”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必然产物,这是一种误解。我们的新闻报道要促进社  相似文献   

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厅(局)、新闻出版局、记协,中央各主要新闻单位:《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严格禁止有偿新闻、买卖书号、无理索取高额报酬。"为贯彻落实《决议》精神^,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维护新闻工作的信誉和新闻队伍的良好形象,树立敬业奉献、清正廉洁的行业新风,根据中宣部、新闻出版署颁布的有关规定,结合新的形势,重申并制定如下规定:  相似文献   

6.
又有记者被“红包新闻”打倒了!北京青年报以《50万好处费毁3记者 某报记者站副站长被判12年》为题报道了某科技报驻天津记者站副站长鲁天一利用职务便利,为广州某有限公司撰写报道四篇,收取该公司13.75万元赞助费,被海淀法院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没收财产人民币两万元的消息。其他同案的两名记者,交由天津司法机关另案处理。当前,“腐败”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全民之恨。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小荷才露尖尖角”,可是“早有蜻蜒立上头”。中国早期报人瞧准了报业经济这块新的增长点,开始利用报纸进行商品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