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1999,(47)
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八五”时期,国家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立足于发展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并使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即所谓“资源导向型”战略。在当时情况下,这一设想有其理论和客观依据。但是,随着近年来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一战略的实施遇到了挑战。首先是在基础产品短缺时期,国家推行价格市场化首先放开了下游产品的价格,而上游产品价格偏低的局面由于受国家的控制一直没有改变,利益分配机制对中部地区极不合理,资源品输出地区仍然存在价值双向流失…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是特色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既要依托本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又要有新思路、新战略和新举措.通过对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借鉴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优化黑龙江区域经济布局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1998-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方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耕地非农化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及耦舍协调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我国31个省份耕地非农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在长期内,由于各地区经济、资源差异,各省份的经济增长和耕地非农化呈现出不同的因果关系.在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方面,从总体上看,都从1998年左右的中度失调状态逐步过渡到勉强协调的状态,各区域之间又存在差距.因此,要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实行适度从紧的耕地非农化政策;优化耕地保护调控指标的分配结构;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减少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的盲目依赖,促进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间加强经济能级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研究十七大后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及制度创新安排,构建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的一个新视野.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出有重点的推进态势.如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运用组织和制度资源去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塑造区域整体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地方政府管理经济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建立地方政府间经济能级协调合作机制并确保这一机制的有效运转,地方政府在各自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体制及制度创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而木材生产又是黑龙江经济发展的支柱。近几年来,全省森工企业出现了“两危”(经济危困、资源危机),主要是由于可采森林资源的危机而导致经济上的危困。为使国有林区彻底摆脱困境,尽快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笔者认为,当前认真研究全省国有林区如何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国有林区区域经济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发展国有林区区域经济的内涵及原则  相似文献   

6.
区域公共治理政治协调的逻辑主要是:以区域逐渐增长的利益需求为动力、以体现区域发展价值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在冲突和一致中推进区域战略实现。政治协调的内涵主要包括政府职能、经济、社会三个层面。政治协调视域下区域公共治理的路径的选择应考虑:构建区域治理的利益交换和利益补偿政府平台,国家总体配置和调节区域公共治理资源与功能,完善区域公共治理的政策协调体系,建构以均等化为导向的区域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的发展导致了需要通过政治协调才能解决的区域公共问题的产生和显现:跨地区性公共事务治理失灵,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没有进入区域公共治理的范畴,治理主体的利益差异引发区域公共治理体系的紊乱.区域政治协调的逻辑主要是:以区域逐渐增长的利益需求为动力,通过体现区域发展价值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在冲突和一致中推进和完善.政治协调的内涵主要包括政府职能、经济、社会三个层面.政治协调视域下区域公共治理路径的选择应考虑:构建区域治理的利益交换和利益补偿政府平台,国家总体配置和调节区域公共治理资源与功能,完善区域公共治理的政策协调体系,建构以均等化为导向的区域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的时空约束,有效畅通区域间要素流动。从历史逻辑出发,我国区域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低水平区域均衡到效率优先导向的区域非均衡,再到区域统筹协调转向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历程。从理论逻辑的角度,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价值分配环节赋能资源有效配置;通过价值实现环节赋能市场变革;通过价值创造环节赋能区域间分工协作,从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现阶段,数字经济对于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优势和基础条件,但仍面临“数字鸿沟”现象不断扩大、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不足、地方数字治理方式单一、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等难题。为此,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构建区域间数字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有利于弥合区域间“数字鸿沟”,通过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区域经济管理活动。深入研究这些活动,特别是选择正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科学制定区域政策以及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对于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影响的重大问题。它是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估量,考虑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尽中的各方面关系,对区域经济的指导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存在着种种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必须统筹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 ,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尊重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 ,引导人才、资本、科技的合理流动 ,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体制 ,完善法律法规 ,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搞好大中型企业需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合作,金融部门该循着怎样的思路去做好这项重要工作呢?黑龙江金融部门的初步经验,可资借鉴。 认清重任 及时聚焦 黑龙江是我国大中型企业比重大的省份之一。“一五”时期156项国家重点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丁霞 《党政论坛》2005,(7):39-40
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协调功能, 指的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 执政党能够充分表达和实现社会中的各种不同的利益要求,并利用各种有效的政治资源,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有效地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矛盾与冲突,从  相似文献   

13.
郑文靖 《理论探索》2011,(4):113-116
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主要体现于对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棚户区改造问题的解决能充分体现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当前,地方政府在对棚户区改造中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在获取信息方面强弱互现,在协调利益方面显出较大不足,在政策执行方面效率很高,在学习创新方面能力较强,在资源支持方面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因此,棚户区改造中地方政府要善于处理"优先发展"和"优先解决"的关系问题,重视市场经济手段,承担公正分配与利益协调的责任,逐渐步入"小政府、大社会"的良性治理轨道,依托典型项目进行延展提升。  相似文献   

14.
社会改造是十九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由于社会危机的显露程度和人们对社会危机的认识程度的差异,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这个角度看,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思想萌芽之后,经历了从以政治制度变革为中心到主要注重人的改造,再到以政治制度变革带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发展历程。历史表明,只有人的改造与制度改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以人的改造推动制度改造,在制度改造中实现人的改造,二者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才能最终实现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  相似文献   

15.
谷松 《行政论坛》2014,(2):65-68
区域一体化的本质是实现对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无障碍跨界流动,这与地方政府间因自利性而引发府际利益冲突并运用行政权力对资源配置的市场化造成的阻滞,构成了现阶段我国区域一体化实现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的过程也是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建构和协调融合的过程。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主导与阻滞表现在:地方政府是区域一体化实现的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地方府际间利益冲突是区域一体化实现的主要障碍;地方府际间利益协调是区域一体化实现的关键要素。基于地方府际间利益协调视角的区域一体化实现路径是:形成地方府际间的利益协调系统;运用内外联动的网络协调模式;构建地方府际合作的内生传导机制,优化地方府际间利益协调的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1)
在国家及陕西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安康市90%以上的国土面积被划定为限制开发区域,属于生物多样性维护型的限制开发区域。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安康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因此,需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自身资源环境的可承载能力,着力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的村落由于处于特殊的宏观环境控制区域,其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使村落的空间性质产生分异,分异村落与宏观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村落间的协调发展问题,直接影响到自然保护区整体生态系统、社会经济、文化系统是否能良性循环发展。在此问题上政府应发挥协调作用,把村落的空间分异当成生态和谐、社会和谐、人地和谐的资源并加以利用,明确分异村落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分工合作共建自然保护区人地和谐发展美好家园。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以珠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不同村落为实例,探讨村落的空间分异性质与功能,提出构建区域和谐发展村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不同时期的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经济利益协调问题,论证了利益协调的实现方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利益协调理论。因此,借鉴西方经济学家的利益协调理论,对于协调我国经济利益冲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黑龙江省自然资源与利用状况  黑龙江历史上形成以粮仓、煤山、油田、林海、重机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具有典型的资源型、重工型特征。但是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黑龙江资源无偿调出 ,过度耗费 ,重要资源现已消耗殆尽 ,加之深度开发和利用不够 ,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目前 ,黑龙江省资源处于相当紧张的供求状态 ,只能在提高利用率的基础上减缓资源耗失速度。这使得黑龙江经济发展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 ,资源优势是支撑黑龙江经济发展的支柱 ,资源优势的迅速消失迫切需要诞生新的产业 ,但新的产业目前尚未形成。另…  相似文献   

20.
李文增 《求知》2014,(6):54-56
<正>京津冀的金融协同发展与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及其协调机制的建立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表明,京津冀的金融协同发展首要的是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而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首要的是京津冀区域协调机制的建立。然而多年来正是由于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及其协调机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致使京津冀的金融协同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当前,只有解决好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问题,才能推动京津冀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