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的思想起源很早。“信”字最早见于《尚书·汤誓》:“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妾汝,尔无不信,联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擎戮汝,阁有枚赦。”这是汤王伐桀的誓师词,汤王让大家尽力帮助他,并会因此得到赏赐,而且让大家相信他,  相似文献   

2.
今年春节后,我收到湖南宁乡彭水梅同志寄来的书,书名为《大写的人》。这本书名奇特的书,使我回忆起20世纪40年代读过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写的。文中有两句话使我久久难忘:“你要想成为一个诗人,必须首先是一个大写的人。”什么是“大写的人”?他没详说,当时我的理解是:一个正派的、爱民、爱国的人。  相似文献   

3.
吴兴华 《唯实》2011,(7):30-35
《论语·泰伯》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存在两种句读和理解方式,但它们都侧重于政治角度,而忽略了孔子的学问家、思想家身份。如果从孔子学术思想的角度进行解读,那么这句话就应该被解读为:人啊,适合于让他去践履仁道,不适合于让他去认知仁道。  相似文献   

4.
以《桃花源记》、《归去来辞》而名世的晋代大诗人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愤而辞去彭泽县令,一下子身价百倍,名垂千古。你看他辞官路上,“舟摇摇以轻飑,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辞官后的陶潜,多么自由,多么轻松,多么快乐!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有“朱彭黄”,赣东北苏区有“方邵黄”。其中的“二黄”(黄公略、黄道)贡献殊多,却英年捐躯。黄道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正如其名,黄道一生的思想和业绩,  相似文献   

6.
黄梅婴 《学习月刊》2009,(15):53-54
我固执地认为,诗与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人以诗名,这便是通常所说的诗人;一是诗以人名,这就要在诗人前加个头衔.诸如当今时代大量涌现的.“书记诗人”、“市长诗人”、“部长诗人”、“将军诗人”等。张庞是我的老首长。30多年前.我们曾在同一个野战部队做宣传工作。进入21世纪.他被许多人称为将军诗人.我习惯性地认为,他也应该属于后一类。近时,他送来一套五卷本《军事与文学的互访·张庞诗文集》,我置于床头.夜夜静心品读,慢慢地.将军印象淡去了.诗人形象站起来。此时我才醒悟,过去的固执和习惯.至少对于张庞是偏见。不过.有一点我不会改变——诗人终究只能用作品来说话.作品是诗人的立身之本.是诗人的唯一光环。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05,(12):53-54
回族在文化艺术方面是出过许多文人、诗人和画家的。元时有萨都剌,著有《雁门集》,在当时诗坛上有很高的地位。他还善于楷书,能画。丁鹤年,著有《丁鹤年集》。诗人戴良称赞他说:“鹤年古体歌行,皆清丽可喜,而注意之深,用工之至,尤在于五七言律。其措辞命意多出杜子美,而音节格调则又兼得我朝诸阁老之所长。其人人之深,感人之妙,有非他诗人所可及。”  相似文献   

8.
在创建闽淅赣革命根据地过程中,黄道是与方志敏、邵式平齐名的。人们通常称他们为方、黄、邵,原因是他们同出弋横,又同期参加革命。今年是黄道诞辰 100周年,特写此文,以示纪念。   黄道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早在青年时代,他就立下了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志向。那时他在南昌二中读书,同当时的进步青年袁孟冰、方志敏等一起组织了“江西改造社”,出版了《新江西》。以后到北京师范大学读书,又结识了李大钊、陈毅等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北师大党支部书记,是北京学联的负责人之一。在此期间,黄道还利用假期回乡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国礼的故事     
据《中华诗词》第3期报道,今年3月,朱镕基总理到湘西故地重游时,诗兴勃发地写了这首七律。《中华诗词》“编者按”中介绍,60年前风华正茂的朱镕基与夫人劳安在湘西读书,60年后他故地重游.感慨颇多,这首诗表达了他的喜悦之情和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10.
殷翔 《学习月刊》2012,(10):49-50
1936年至1937年.废名在北大中文系开设“现代文艺”课.编写了12章新诗讲义,1944年印为《谈新诗》。1946废名重返北大,续编了讲义四章。《废名讲诗》_将这16章并为“废名讲新诗”。废名在前12章提到了胡适、沈尹默、刘半农、鲁迅、周作人、康白情、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冰心、郭沫若,在续编的四章中提到了卞之琳、林庚、朱英诞、冯至和他本人。有些诗人他没有提,  相似文献   

11.
黄道烈士一家几乎全都参加了革命,这是与他的带动、教育分不开的。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黄道被北师大开除学籍,并遭到段祺瑞执政府的通辑。时值北伐即将开始,南方党组织急需用人,根据组织安排,黄道就回到老家横峰。黄道的家境并不富裕,一家省吃俭用供他上大学,指望他学有所成。黄道被开除回来,他的父亲黄菊非常生气。黄道竭力做好父亲的思想工作,他说:“我何尝不希望好好读  相似文献   

12.
凤凰县城,古老而美丽。这座湘西边城,因沈从文的一支笔,将她的声名远播海外。在凤凰,人们传颂“凤凰三杰”,这就是作家沈从文、画家黄永玉、院士萧纪美。与院士萧纪美结缘是近年间的事。每每阅读他的“自述”,总有一种激动不已的感觉,且久久回味无穷。与院士们接触,他们常常谈到他。说他快人快语,生性幽默;说他经历传奇,成就斐然……这一来,他的名字常常浮现在脑际。当我独自散步时,脑子里常常勾画着萧纪美院士的形象,那形象常常模糊不清。而当我坐在他的书房里,听他长达3个小时的谈话时,听着听着,我心里豁然开朗。回到长…  相似文献   

13.
并非游戏     
一天,刚渎初一的儿子问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句话出自何处?我告诉他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又找了一本《古代散文选注》,让他自己去看。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2014年8月,隶属湘西的吉首市一名村干部在因贪污公款被查后,依然理直气壮地反问:“我当村干部不就是为了捞两个吗,这怎么还违法了?”这一句反问,着实让人心寒。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3,(2):F0002-F0002
溆浦县位于湖南西部,地处湘西与湘中结合部。是一块古老而红色的沃土,其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即置义陵县,东汉废,唐改置溆浦县,县名沿用至今1000余年。爱国诗人屈原曾流放溆浦并在此长期生活,写下了《橘颂》、《山鬼》、《涉江》、《天问》等不朽名篇,也诞生了党的妇女工作早期领导人和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向警予烈士。  相似文献   

16.
刘思驿 《湘潮》2023,(1):61-62
<正>“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1925年,青年毛泽东在橘子洲头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长沙》。橘子洲是湘江中最大的名洲,由南至北,纵贯江心,西瞻岳麓,东临古城,是长沙“山、水、洲、城”旅游格局的核心要素。今天,我们将踏上橘子洲头,感悟一代伟人的意气风发。  相似文献   

17.
陈克鑫辑 《湘潮》2012,(9):46-47
古代清官“治家”的智慧。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颜之推以“家训”展志,规范子孙,恐遭“败德”之患。《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序致第一》开宗明义,“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必须“轨物范世”、“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其内容涵盖教子、治家、风操、名实、省事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南方八省开始转入游击战争。闽北党组织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制定政策,战胜了重重困难,不仅保存了革命阵地,而且逐渐扩大了游击根据地当时作为闽北分区委书记的黄道同志做出了“绝大贡献”。1939年陈毅同志在《悼念黄道同志》一文中指出“……在三年游击战争环境中,黄道同志尽了他毕生的绝  相似文献   

19.
张勇 《世纪桥》2009,(10):37-41
他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也是第一座核电站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他的名字写进了英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就是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核动力专家,革命先烈彭湃之子彭士禄。  相似文献   

20.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2003年上半年,湖南有16名厅级干部、121名处级干部“中弹”落马,落马之因多为一个“钱”字。这使我想起了《国语》中的一篇文章。《国语》立言: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说的是韩宣子虽然有了公卿官位,却没有多少钱财,叔向认为韩宣子为官有德,所以才贺宣子之贫之穷。从反面讲,倘若韩宣子“不忧德不立,但忧钱不够”,叔向吊之还来不及,还祝贺他干什么?读《国语》,再看看现实中那么一大批中弹落马的厅处级干部,鄙人想学着叔向给公仆贺贫。何谓公仆?《辞海》称公仆为“公人”,是“指封建时代衙门里的差役”。《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