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华 《廉政瞭望》2005,(7):40-41
1998年,浙江省海宁市农民叶沈明 的母亲沈新连在不知情的情况,成为韩 国产预防癌症的人参丸的“试药人”,在 几年的服用过程中血压居高不下,直至 酿成尿毒症,悲惨地死去。面对一直蒙在 鼓里如“小白鼠”一样命运的母亲,叶沈 明与有关部门开始了艰难的较量…… 感恩免费人参丸,奇怪高血压如影随形 1999年春节前夕,28岁的叶沈明外 出打工回家。母亲沈新连兴冲冲地告诉 他:“儿子,现在的社会真好啊,像我这样 的人可以免费吃人参了。”儿子问:“吃人 参,还有这样的好事?” 沈新连给儿子慢慢道来。1998年10 月,马桥镇医院给老年人搞义务体检。沈 新连去了,结果被查出了大肠息肉。医生 说: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不少老人都 有,时间长了就有可能得大肠癌。接下 来,医生对沈说:“有一种人参做成药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挣点生活费,河北某高校贫困大学生王雨通过中介加入了有偿试药者的行列。当他来到医院的临床基地时,发现许多和他年龄相仿的人在那里排队等候体检。他们私下互相打听才知道,原来大家都是来自本市高校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实践中,各地对第三人交通肇事侵权和工伤竞合的赔偿问题处理不同,影响了国家法制的统一。其实,无论从我国相关立法的精神和社会实情看,双重赔偿都具有绝对的正当性:从法律性质来说,两种赔偿并不同质;凡是法律没有明确限制或剥夺受害人权利的就应得到充分的行使。此外,其他法也有双重赔偿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一、国家赔偿法实施的现状我国于1994年制定国家赔偿法,宣示了“政府侵犯同样承担赔偿责任”的宪法原则。然而,环视现实,赔偿案件之少,赔偿数额之低,获赔之困难,已经让不少人对这部法律失去了信心。1996年人民法院一、二审宣告无罪2281人,受理的赔偿案件为35件。1995年1月1日至1997年底,我国各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共  相似文献   

5.
张天辉乘坐妹夫送货的车到成都,不料途中发生车祸致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伤残赔偿不超过10万元.今后护理费该不该赔偿?我国法律并无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也无先例.泸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赔偿金额56,8万元,被告不服上诉,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两费"该赔.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的人身损害赔偿法与维护社会正义的需要有相当的距离。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科学把握当前社会正义的标准,合理吸收现有制度的内容,及时制定比较完备的人身损害赔偿法律。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作为新兴的柔性纠纷化解制度,在目前的制度设计下还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求,其症结源于制度设计的不完善性。通过对磋商主体(包括赔偿权利人、赔偿义务人和第三方参与主体)和磋商程序(包括启动程序、磋商次数和期限、终止情形)的规范考察,可以发现磋商制度呈现出较明显的主体边界问题和程序设计缺陷的法律困境表象。应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构建起参与主体多元化体系,厘清赔偿权利人、赔偿义务人和第三方参与主体的边界。对磋商程序做精细化和完善化运作,适度调整程序的启动时间点,对磋商次数和期限的具体规定作分类划定,并补充终止情形。  相似文献   

8.
"行民交织型"案件涉及行政行为和民事行为两方面的侵权,同一损害结果是一并区分两种责任的事实基础,行政赔偿与民事赔偿性质的相似性是其法律基础。因此,可以将两种赔偿责任放在一起进行认定。行民交织型案件中行政赔偿责任的方式有连带责任和按份责任两种:认定连带责任是基于行民两方面的行为共同侵权;认定按份责任应按照各行为人对损害后果的原因力和各自的过错程度确定。然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按份责任的认定差距较大;而对连带责任的认定则较为审慎。因此,有必要借鉴民事赔偿责任认定的成熟经验来确定司法裁量的相对标准,以避免法院认定此类案件中赔偿责任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9.
一、国家赔偿法实施的现状 我国于1994年制定国家赔偿法,宣示了"政府侵犯同样承担赔偿责任"的宪法原则.然而,环视现实,赔偿案件之少,赔偿数额之低,获赔之困难,已经让不少人对这部法律失去了信心.1996年人民法院一、二审宣告无罪2281人,受理的赔偿案件为35件.1995年1月1日至1997年底,我国各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共受理赔偿案件1126件,审结870件,其中决定由国家机关赔偿的364件.1998年审结国家赔偿案件1431件.据北京市1998年统计,国家赔偿法实施以来,行政赔偿最高额仅为2万元,绝大部分只有千元左右.深圳市中级法院1995年4月1日设立赔偿委员会,到1998年前没有受理过赔偿案件;从1998年到2000年,虽然赔偿案件呈上升趋势,但立案的总共才19宗,只占赔偿申请的极小部分,而国家每年财政拨款的5000万元赔偿金,几乎分文未动.  相似文献   

10.
王界凯  郭如谨 《求实》2001,(7):53-55
行政赔偿求偿权是国家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现已实施的国家赔偿法 ,已对这项行政救济制度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标志着我国行政法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但是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 ,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 ,诸如行政赔偿求偿权的对象、范围及其条件 ,仍需要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经销个体户,在经销活动中,不仅常遇到产品质量不合格给自己造成损害的情况,而且时不时有顾客买东西后认为产品质量不合格来找我理论。由于本人文化不高,法律知识懂得极少,我往往感到十分尴尬。请问,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人损害的如何赔偿?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法律属大陆法系,原本没有惩罚性赔偿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首开我国惩罚性赔偿之先河。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第9条也有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基础,也是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范围、赔偿数额等相关内容的基础。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是人格权益遭受不法侵害的人,并且是依法律规定有权请求赔偿的人。  相似文献   

14.
让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政府赋予公众以民主权利的一种行为。目前,我国在公众参与规划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不少城市的总体规划开始向公众展出,也有咨询活动,有的还有公众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的法律途径。从忽略公众角色到重视公众声音,城市规划在决策层面上发生的转变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仍处于最基本的舆论作用层次上,公众参与规划的工作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案情简介:今年3月2日,张X到法院立案咨询,称其去年10月的一天深夜,在驾驶面包车返家的途中,因避让前方一无井盖的下水洞时,与同向行驶欲超车的一轿车相撞,自己负主要责任,两车损坏,均有人员受伤,保险公司要先诉讼再理赔,不知该怎么办? 法律分析: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施行,相应的引起了赔偿案件类型、诉讼主体、诉讼方式、归责原则、赔偿项目及标准的变化,这与每个人都有密切联系,对法院审理案件也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痛批某些部门人为设置障碍造成百姓办事难:"一个公民要出国游,要填‘紧急联系人’,写了母亲名字,结果有关部门要求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天大笑话!"自从我国公证制度建立特别是《公证法》实行以来,公证作为一种由法律授权的专业人员或机构对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进行的证明活动,成为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17.
医疗事故的经济赔偿,是医疗事故发生后医疗单位采取的主要补救措施,也是目前医疗事故纠纷处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我国医疗事故纠纷处理还未实行经济赔偿制度,而是采用“一次性经济补偿”办法。这种“经济补偿办法”存有许多不足,给医疗事故的及时、合理解决带来了一定难度,如何把经济赔偿问题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下来,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认识。1-医疗事故纠纷的处理应该增补经济赔偿制度医疗事故纠纷处理采用的一次性“经济补偿”办法,是由国务院1987年颁布的《医疗事故…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我儿子今年大学毕业,迫于就业的压力,他想成立一家个人独资公司。但我们不知道相关法律对出资额有何规定?个人独资公司如果经营不善、在负债的情况下,个人是否还需承担无限赔偿责任,或以个人其他财产或者家庭财产偿还债务?曲靖马世伟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建立行政赔偿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同时也是法律平等原则的要求,对于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行政机关的法制监督,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行政赔偿实践中,行政主体只对那些引起损害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相对人所受的损害是由于他自己的过错引起的,自然也就谈不上行政赔偿。如果相对人所受的损害有一部分是由于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有一部分是由于行政主体的原因造成的,这时行政主体和相对人应分别承担责任,行政主体只承担本身造成的那部分损害的赔偿。至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在完全合乎法律规定的情况下造成的相对人权益的受损,则不发生行政赔偿问题。这包括行政主体在特定条件下作出的某些行为,如在大地震、战争、戒严等紧急状态下,行政主体损害了相对人的权益,不导致行政赔偿。这些应在行政赔偿立法中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沈阳市某厂王某问:我厂于1996年10月于保险公司签订了一辆汽车的保险合同。今年,我厂该车在正常行驶时,被某轧钢厂汽车撞损报废。我厂向轧钢厂要求赔偿损失遭到拒绝,就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于我厂为此签了一份赔偿协议,协议中规定保险公司赔偿我厂损失可以,但要求我厂必须立即起诉轧钢厂。我厂按照协议向法院起诉了轧钢厂,并要求保险公司履行协议,可保险公司反悔,要求我厂通过法律程序从轧钢厂取得赔偿。请问:保险公司的这种做法合法吗?我厂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