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信息安全战略具有极强的扩张性.为实现扩张型战略目标,美国已组建全球最强大的"世界信息战略指挥中心",构建了"网络中心战"和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正在培训全球最强大的信息化军队,精心研究开发信息战高新技术,研究探索信息战的规律并制定扩张型信息战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2.
李燕 《俄罗斯学刊》2022,12(2):115-136
2021年版《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公布了当前俄罗斯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国家安全的未来规划。《2021年安全战略》与之前的2009年版、2015年版相比有较大改变,体现了俄罗斯政府对国内外新形势与国家安全风险和挑战的准确把握。该安全战略呈现出涵盖面广、“综合性”强、“战略内倾”突出、“去西方化”明显等特征。自俄罗斯独立后,中俄两国就开始了安全合作,双方在政治、军事与国防、经济和能源、文化信息与科技以及地区反恐和全球战略稳定等领域的安全合作不断深化,合作呈现出安全理念和安全战略理论上共通性强、在国家和地区及全球安全领域实践中配合默契、双方安全合作方式与途径差异明显、地区安全战略和全球安全理念存在国家利益差别等特征。今后双方将在理论创新、实践深化、区域与全球层面加强配合、推动全球安全秩序更合理及推动构建安全命运共同体方面继续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3.
德国安全政策的转向是中长期和短期因素共同驱动作用的结果,国家崛起和“时代转折”的双重动力推动德国出台首部国家安全战略。德国国家安全战略基于综合国家安全观,提出多元化策略,界定德国在当今世界的角色,并突出了制度竞争要素。该战略文件针对内外安全风险,具体从加强防护性、加强韧性和加强可持续性等三方面布局实施路径,在体制建设上尚未构建系统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无论是战略文件的制定过程还是核心内容,都充分体现出德国与其他欧美国家的战略联动。该部战略不仅给欧洲安全格局带来新变化,而且全方位影响德国与主要大国的关系。不过,德国安全政策的转型仍旧面临若干现实问题和瓶颈,这限制了德国在欧洲乃至全球领导力的发挥。德国首部国家安全战略更多地聚焦原则立场,外界更应当关注其后续转化和实施。  相似文献   

4.
由于气候变化问题对于全球经济社会的全局性和弥散性影响,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行动不但具有重要的安全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影响。安全考量始终是欧盟气候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其经历了从单向度的生态安全向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多维度结合的综合安全变化。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安全影响,并获得未来低碳经济的主导权,欧盟正在其内部及国际上打造一个综合安全保障战略,通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使欧盟获得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社会安全与生态安全。欧盟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其重要的战略支点,通过实施生态现代化战略,以撬动整个经济社会的低碳转型,最终实现其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德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的生态现代化战略既成功实现了减排目标,也提升了德国经济的竞争力,而且还有效缓解了德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是欧盟国家中应对气候变化和实施生态现代化战略比较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王浩  宋天阳 《美国研究》2023,(1):82-112+7
供应链安全已成为美国内政外交战略性议题。究其缘由,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及其暴露的美国供应链风险是诱因,以供应链为纽带的中美产业技术竞争催生的霸权焦虑是根源。因此,拜登政府国家供应链安全战略是中美竞争背景下霸权护持的新探索。文章从供应链安全与美国对外政策内外逻辑互动的既有研究出发,构建了一个统合内政—外交双重逻辑的分析折中主义框架,对该战略进行探讨。概言之,其生成以内外互通为逻辑,在维护美国经济安全与科技优势、助推中产阶级利益导向的国内改革和重建新政联盟以强化对华长期竞争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的同时,以重塑全球供应链体系和拓展盟伴关系强化对华长期竞争的外交与战略基础。其布局以内外互补为逻辑,将产业技术政策与供应链安全联盟战略紧密配合以分别推动供应链回流和友岸外包。其特点、影响与局限内外互联,表现为经济上的国家资本主义、政治上的民粹主义、外交上的伪多边主义及战略上的供应链安全化—意识形态化,在冲击全球供应链体系、加剧逆全球化与深化中美竞争的同时面临美国国内经济压力与政治极化、外交上联盟内部张力及战略上产业技术分工市场规律的结构性制约,因而该战略能否成为美国对华竞争新抓手需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2023年南海地区局势复杂多变,危机频发,南海问题依然是全球最为复杂的海洋争端和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因素。如何在中美战略博弈大背景下应对亚太海洋安全新形势,相关问题亟须深入的探讨与总结。在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2023年度“南海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南海维权维稳斗争的新形势与新问题、美国与小多边机制干涉南海的挑战与应对、南海岛礁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历史视角和法律斗争新态势与新挑战,以及增进南海合作的新思路新办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面对法律、认知、话语斗争等诸多形势变化,中国需要进一步强化证据链建设和话语权构建,结合具体条件重塑相关实践的规范性,增进南海合作和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7.
《美国研究》2021,35(1):9-41
21世纪初以来,美国已构建起涵盖传染病、食源性疾病、自然灾害、网络安全威胁,以及意外和蓄意释放生物、化学、核放射性物质行为的卫生安全观;建立了旨在维护本国和全球卫生安全的战略体系和法律体系,以及军民协作的国家卫生安全治理体系与机制。虽然有相对成熟的治理体系,美国却未能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流行。主要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的相关决策将党派和个人的政治利益以及短期的经济利益,凌驾于维护本国和全球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利益之上。由于不尊重科学规律和专业意见,不能有效地协调联邦与州政府的责任和行动,持续压缩卫生安全投入,缩减国际责任,转嫁矛盾,导致美国和全球的抗疫努力付出了更多生命、时间和资源代价,并进而对全球的卫生安全治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油安全脆弱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南林 《当代亚太》2007,29(10):42-46
石油安全的脆弱性问题是一个国家石油安全的核心问题.脆弱性问题包括了国家石油安全的外部风险和内部保障能力两个方面,更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石油安全的实际状况.通过对我国石油安全国内外环境的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石油安全的脆弱性程度偏高.石油安全问题的重点在于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国内的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不足.因此,石油安全政策研究的重点不仅要放在密切关注外部风险上,更要放在注重内部能力建设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海洋局势的复杂化和世界格局的多元化,海洋问题在当今时代彰显出深刻的战略意义,相关问题亟需深入的探讨与总结。在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2021年度"南海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南海形势评估、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规则建设、中国周边涉海形势挑战与研判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如何在中美战略竞争大背景下应对亚太海洋安全新形势,如何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冷静思考和扎实作为。"南海论坛"旨在为相关涉海热点问题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对话和交流平台,积极促进南海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两种权力资源——物质实力和国际权威——的综合运用是国际政治行为体维护其矿产资源安全的最优战略。运用物质实力追求"资源自立",即提高资源生产和利用效率并控制资源产地和供应通道是一国或地区保障资源安全的首选方案。但是,作为一个在矿产资源禀赋上有先天短板的地区,欧盟在能源和诸多金属矿产上的对外依赖十分严重。同时,随着欧洲霸权的衰落,其对重要矿产产地的直接控制也不断削弱。因此,欧盟追求资源自立的战略工具十分有限。然而,在物质实力有限的情况下,欧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主导建立的全球矿产资源治理体系,包括自由贸易原则和以西方为中心的定价机制、生产标准和信息采集系统等,却因路径依赖效应而得以保留。当今欧盟在矿产资源全球治理中的国际权威仍是其可以仰赖的重要权力资源。在此背景下,欧盟的矿产资源安全战略体现出有限的资源自立与强调全球治理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