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世界》2013,(9):22-23
记者:您对中日关系的现状如何看?中日双方应当如何改善关系?通过何种对话磋商解决钓鱼岛问题?作为日本年轻政治家,能够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代世界》2008,(4):4-7
中日关系近来发展势头良好,高层互访不断,特别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即 将访问日本,让人对双方关系的未来前景充满期待。那么,您如何评价目前的中日关系,又是如何看待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日关系近年持续僵冷,已跌人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谷,且尤以双边政治关系为甚。在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中日关系今后一段时间的走向仍难以明朗。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很多,其中既有历史的纠葛,也有现实的利益,有已经显现出来的磨擦,也有隐性存在的问题,而在中日政治关系出现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中日间无论显性或隐性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都一一凸显了出来,当中包括极具敏感性、关键性的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它为何成为中日关系中最具敏感性、关键性的因素,近来台湾问题何以在中日关系中越来越凸显。未来又将会如何演化?本文将试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凡 《工会博览》2008,(6):39-40
鼠年正月初一上午,诗人李凤吉突然给我来电,顾不上讲几句拜年的吉利,便急匆匆地传给我一个十分震惊的噩耗:“王群突发心肌梗塞,不幸猝逝!”我顿时愕然,语无伦次,头脑中一片苍白,这可能吗?体壮如牛、嗓声如钟的王群,真的就这么走了吗?说出大天我也不信啊!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陷入僵局。中日两国在四十多年前可以搁置钓鱼岛问题,从而实现两国关系的战略性突破,四十多年后却不能如当初设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搞得剑拔弩张,其中问题到底何在?日本首相安倍妄言是因为中国的“反日教育”。然而,纵观中日建交后四十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日本在推进“政治大国”战略中的右翼取向,从各个方面侵蚀和破坏着中日政治关系发展的根基。如今,当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和亚太战略环境都进入到一个历史性关口时,中日之间的各种矛盾终于集中在钓鱼岛问题上爆发出来。而安倍的政策又恰恰是利用钓鱼岛问题来实现其国内外政治目标,这使中日关系面临陷入对抗性格局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侯国平 《法制博览》2009,(16):73-73
这是真的吗?平儿说,真的,一点也不假。贾琏半遮半掩说,谁知道呢?宝玉说,这事有点雷人。这是咋回事呢?用柳湘莲的话说,都是匕网惹的祸。柳湘莲喜欢上网,大家都知道,喜欢在网上跟帖,发帖,整点个性言论,大家也都知道。千不该,万不该,不该犯糊涂。你发帖可以,批评也中,朝着下岗工人、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7.
通明 《当代世界》2009,(3):36-38
早春二月的日本,春意渐浓,乍暖还寒。2009年2月19~24日,应联合执政的日本自民党和公明党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率领中共代表团赴日出席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200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成功的“暖春之旅”,中日关系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诞生于两国政治关系的“寒冬时节”,迄今已举行过三次会议,为实现中日关系的转圜、改善和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近年来,中日关系陷入了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谷,有时甚至已处于一种危机状态,相应地,国内对日本和中日关系的关注也有所上升。本来,作为一个历史上曾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最为严重、损失最为巨大的国家,作为一个当前仍时刻担心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国家,我国对于日本军事和战争的研究应该十分重视,研究成果积累也应相对丰富,但遗憾的是,我们有关日本军事问题的研究非常缺乏。国内学界在日本思想史、经济史、文化史、政治史和外交史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举世闻名的政治家,而且是近现代中日关系的积极推动者。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关心日本、研究日本,促进中日友好的发展,与日本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近现代中日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研究毛泽东与日本,对于我们了解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了解中日关系在近现代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第二次上台执政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强势推行所谓"俯瞰地球仪外交"。日本执政党外交在其中发挥了缓冲器和"政府代言人"的角色,而自公执政联盟内部各派系也乐于利用执政党外交满足自身利益诉求。在此情势下,中国一方面要通过中日执政党间的交流引领中日关系稳定发展,同时也要防止这种交流的成果被日本国内的"双面人"恶用。  相似文献   

11.
孙丽红 《工会博览》2013,(30):58-58
如今,在消费者心中,果汁由于其崇尚自然、物美价廉的特性,早已位居碳酸饮料、乳酸饮料之上,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对于时尚的年轻人来说,喝果汁比吃水果更接近潮流,更时尚。但果汁真的就很营养吗?喝果汁有助于减肥吗?市面上颜色漂亮的果汁健康吗?看看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1945年注定要在台湾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中国抗战胜利、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台湾的日历从昭和20年翻到了民国34年。盘据台湾50年的日本人无奈地撤走了,中华民国政府的接收大员来了,台湾人从“日本国民”回归到“中华民国国民”……。但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日本人愿意拱手交出富饶的台湾岛吗?台湾人民有什么反应?代表中国前来接收的国民政府准备好了吗?结局如何?这些都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赵清 《工会博览》2009,(2):35-35
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裁员风潮袭来,那些裁员时遵循“后进先出”原则的公司真的能够给员工带来安全感吗?瑞典劳工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公司裁员需要遵循“后进先出”原则,这样就能够给员工安全感吗?真正的就业安全感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与日本的国家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无论是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还是从地缘文化来说,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都是紧密相关的,中日关系是两国最重要的对外双边关系之一,中日关系的发展走向,影响并制约着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全面发展,还影响着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15.
日印安全宣言与“价值观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熙德 《当代世界》2008,(12):29-31
2008年10月22日,日印首脑签署了“安全合作联合宣言”。世人不由得发问:一度沉寂的日本“价值观外交”死灰复燃了吗?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中日关系实现了政治转寰,此后近三年来总体平顺。2008年胡锦涛主席访日,双方签署第四份政治文件,将中日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中日之间存在固有矛盾,关系发展中还不断出现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假以时日,坚持不懈。特别是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日本政治形势走向看,更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7.
杨军 《南风窗》2016,(4):73-77
中日恢复正常邦交40周年的时候,本刊做了一期封面策划《中日关系四十而惑》,历经40年,中日关系并没有变得更好,反而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又三年多过去了,中日关系似乎陷入了更深的困境。去年底,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推送了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的署名文章《为中日关系打开一片天空》,傅莹指出"中日关系走到今天这样的复杂境地,是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纠葛的结果"。"虽然中日这么近,打了这么多交道,似乎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了解。"虽然现实并不乐观,但正如傅莹所言:"尽管风雨如晦、月残月缺,两国有识之士为中日关系打开一片天空的努力从未间断。"傅莹在署名文章中提到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川岛真《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一书"虽然观点可以讨论,但其中的资料不可谓不系统、深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月22日表示,中日关系近来有所改善,这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安倍智囊团"二十一世纪构想恳谈会"16名会员中,川岛真被外界视为是较为中立的亚洲事务和中国问题专家。本期"对话"栏目刊发对川岛真的专访,就中日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做了深入的交流。川岛真的观点当然不代表本刊的立场,我们把谈话的主要内容呈现给读者,是希望有益于促进中日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对于川岛真站在日本政府立场上的一些观点,相信广大读者会有自己的立场和判断。  相似文献   

18.
日本政府在2012年9月对中国钓鱼岛实行所谓“国有化”以来,变本加厉地损害中日关系,使中日关系降低到了40多年来的最低点。在2012年12月日本自民党安倍政权上台后,其内外政策更加彰显强势,对内煽动右翼民族主义情绪,加速推动修改现行日本宪法,意将自卫队更名为“同防军”;对外推行全方位强化、巩同日美同盟,企图在外交、军事、经济上包围中国。通过炒作“中国海军舰载火控雷达瞄准日舰、日机”、“日渔船遭中方机枪威胁”等对中国进行污蔑,继续恶化钓鱼岛局势。  相似文献   

19.
60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归根结底反映了中日两国发展道路的成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日本帝国主义的覆灭,使中日和平友好关系得到溯本清源的历史回归.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中日关系面临重新定位和调整,反映两国在发展道路上的新变化.从中日关系的跨时代的视角上,审视两国关系的历史经纬及其规律性,能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地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即将步入21世纪之际,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的中日关系也正处于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如何把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带入下一世纪,这是摆在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以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为契机,1998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首次以国家元首的身份访问了日本,双方宣布“面向21世纪,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这是对新世纪中日关系的一个明确定位。如何保障实行和切实发展上述双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