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叶耀华 《湖湘论坛》2020,33(2):107-115
张栻在湖湘学派的传承中毁誉皆具、颇有争议,这源于张栻思想的前后转变。张栻坚持在师门传承和儒家道统之间调和的基本立场,并结合自身的践行修养独立思考,使其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特别在心性论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对性的认识上,提出了太极即性,坚持了性之至善;在对心的认识上,坚持了心为主宰,以仁为心;在心性关系上,发展了未发为性,已发为情,心主性情;相应地在工夫上贯穿了主敬的抬升和察识的隐没。张栻心性论的变化实质上源于对心体地位的坚持和抬升,并以此对胡宏师学未圆融处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
仁学和求仁之说在张栻理学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对仁的解释和如何求仁的问题上,张栻经历了一个发展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并表现为早期和晚期不同的仁学特色。张栻早期的仁学,直接来源于其老师胡宏,强调识仁,注重知觉言仁。张栻后期的仁学,得益于与朱熹的论辩,主要表现在《仁说》一文中。在《仁说》中,张栻强调兼能而贯通,真正沟通了仁和性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以爱推仁和以公言仁以及知觉言仁。  相似文献   

3.
二程对孟子的性善说的理解是不同的。程颢以告子的"生之谓性"为前提,认为"性即气,气即性",将孟子的性善之性看作气质之性,属于后天已发;而程颐则认为孟子所论是"穷本极源"之性。程颢指出"人生而静上不容说",为其将孟子所论之性视为气质提供了佐证,从而为朱熹所继承,朱子提出理为"性之本体"一说;而程颐对牛马之性与本源之性的划分则为湖湘学派所继承,张栻对于性之"不容说"做出了新解,维护胡宏的性本之论。  相似文献   

4.
何兆泉  胡晓静 《求索》2011,(6):143-145
南宋张栻师从衡山胡宏,是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卓然自成一家。《孟子说》是张栻生平后期完成的代表作品,在义利之辨、王霸之辨、心性论等各方面,均有发明创获,也反映出与朱熹思想的具体差异,故不能简单地用朱熹来化约和抵消张栻,说张栻归于朱熹,或者说张栻转向朱熹。  相似文献   

5.
在宇宙本体论阐释上,朱熹以太极为理,黄宗羲以太极为元气。伊藤仁斋以无极为理,以太极为元气,表明周敦颐的太极说处于汉唐的太极元气说与宋代的太极理本论间的过渡阶段。在修养工夫论阐释上,伊藤仁斋批判朱熹的理性论及其以四德强解中正仁义的失误,指出朱熹隐盖无欲说的异端本质,同时也不符合孟子的寡欲说,并依据先秦儒学否定了宋儒基于体用论观点的主静说。黄宗羲则认为中正仁义是指性情发而中节,并依据理欲一元论解释了周敦颐的无欲说,以循理为静与不妄动说解释了主静说。总之,朱熹的《太极图说》阐释可称为反汉唐古训的理学阐释路径,黄宗羲的阐释可称为反朱学的心学阐释路径,伊藤仁斋的阐释可称为复古反宋学的古学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6.
张栻的工夫论是一个完整的、前后相续的动态系统。在思想及生命的成长历程中,他不断地“省过矫偏”,从而对前说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提出察识与涵养相须并进的思想。这标志着张栻工夫论思想的成熟与确立。“己丑之悟”,是朱熹思想转变的一个起点和标志,朱熹思想的转变并不能说明和代表张栻思想的转变,“己丑之悟”与张栻思想的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是“己丑之悟”的真正内涵和精神。本文集中探讨张栻工夫论思想确立之历史过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伯良 《新东方》2007,(7):43-45
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心即理也"的见解,否认心外有理。他认为朱熹"格物穷理"是把心理截然分开,是错误的。"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犹析心与理为二也"。[1]"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2]这就是说天理就在人的心中,抛  相似文献   

8.
在表达上,朱熹与王守仁关于欲望的论述是相似的,他们都认同"去人欲、存天理"。同时,他们指出欲望不仅指固定的外在现象,还与心的状态密切相关,如朱熹认为欲望并不仅指声色货利之娱、宫室观游之侈,还应该表现为"心失其正";同样,王守仁也指出非外诱之心,有其私便是"欲望"。可是,两人领悟欲望的方式却不同,朱熹认为"欲非本性所有",而王守仁却认为"欲非本心所有"。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乃是心与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栻是宋儒中最典型的以伦理为本位的思想家,由人道而及天道,把人伦道德关系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而把哲学作为人伦关系的论证工具,这是张栻理学思想的突出特点,也是湖湘学派理学思想特色的重要标志。 本文不准备对张栻的伦理思想作全面的论述,仅就其中最具特色的以“性”为本体的道德论进行探索。 把“性”作为伦理学的基础,前人多曾论及。孔子的伦理观建立在“仁学”的基础上,孟子则以人性“善”为基础,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而  相似文献   

10.
张琴 《求索》2010,(9):126-128
关于《中庸》之"未发"与"已发"问题的理解是理学家思想体系建构的关键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在某种意义上决定其学说的理论走向及学派归属。道南一派与湖湘学派的思想分野也以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为基础。朱熹对此问题的观点原与胡宏相契,后则产生疑问而发"中和新说",终以"心统性情"为此问题之结论。朱熹作《知言疑义》,胡宏"心为已发"之说正为其疑义之一。在理学的视野中,"未发"、"已发"问题又与《易传》"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句、《乐记》"人生而静"句相牵涉,以至于引起诸多争端。朱熹哲学体系的建构实以对该问题的认识发展为枢纽,而胡宏的学说则对朱熹心性思想的建构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的现实要求,要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要实现快速发展,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金融的带动,就没有高新技术的持续开发和产业化。要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进一步创新体制、制度和机制。该文通过分析中国目前科技创新与金融融合存在的问题,从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金融机构科技投资、政策性科技与金融结合等角度,提出有利于科技创新型的金融支持体系和服务平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的高校合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举措,在促进高校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高校合并并非简单地1 1=2,在伴随着巨型大学蜂拥而起的同时,高校合并中所出现的速度太快、摊子太大、管理太难、学科融合太慢等弊端也日益显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在高校合并中趋利避害,实现高校合并1 1>2的组织教学和育人的多级优化,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这是今后高校合并和合并后高校发展必须正视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英美警察学者多年来采用参与者的直接观察、问卷调查、访谈、对数据和卷宗进行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围绕警察职业特点,对警察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普遍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以及这些心理和行为方式所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试图找出更为科学的警察培训及管理方法,其研究成果深化了人们对警察职业和警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丰富了警察科学的内容,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6.
朱瑛  郭三保 《理论月刊》2004,22(6):38-39
随着科技置换军事并与经济耦合,科技的政治功能日益显现,世界已逐步由“军事政治”进入“科技政治”时代,“科技政治”已成为我们时代重要的政治特征。这告诫我们:必须发展科技以提高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7.
18.
假如我们要从以下三个候选人中选择一位来造福全人类,您会选择哪一位呢?先来对他们的基本条件作一些对比: 候选人A:笃信巫医和占卜家,偷养了两个情妇,嗜好吸烟喝酒;候选人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读大学时因吸食鸦片险些被开除,每晚都要喝一公升白兰地,烟不离手;候选人C:曾是国家战斗英雄,保持素食习惯,从不吸烟,不贪女色,只偶尔来点啤酒,年轻时没有做过什么违法的事,酷爱读书,懂艺术,有专著出版。  相似文献   

19.
延伸与扩展:乡镇民主的启动与突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主跟随利益走.中国的改革是从微观开始的.整个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主要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分户经营,建立健全家庭经营制度.家庭成为利益主体,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人身自由支配权.  相似文献   

20.
《大医精诚》论述了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它主要从对待病人、对待同行、对待自己三个方面论述了医德的“精”和“诚”。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注重言传身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精”、“诚”、“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