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或许在读到这本书前,更多人会以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将权利看成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但《权利的成本一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一书的作者史蒂芬,霍尔姆斯和凯斯,R·桑斯坦却将这些在我们看来。天经地义”的东西暴露在批判的武器之下。经过他们的剖析.我们发现.权利更需要金钱的保障.没有公共资助和公共支持.权利就不能获得保护和实施。事实就是这样:权利依赖于政府才能实现.需要政府的干预。而政府不是自动生成的.在有充裕资金时才能正常运作。因此必须按照民主原则建立公共机构.需要提供运作资金,纳税人要为此支付税的成本。  相似文献   

2.
法制建设和法制心理学发展都迫切要求在法制心理学体系中建立一个新的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守法心理学。 社会主义法制要求全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守法者,即要求全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行为都遵守法律规范,而不允许违反法律规范。因此,支配社会成员依照法律规范行事的守法心理结构就具有最普遍的社会意义。守法心理学正是法制心理学体系中专门研究守法心理结构的分支学科。 本文谨就有关建立守法心理学这一新分支学科的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3.
学法与守法     
甲:向你打听件事。乙:什么事?甲:有个地方你去坐过吗?乙:打住,上回你不就坐了回轮船吗,就这,我都听了上百遍了。甲:不对。我是问你有个地方你去坐过吗?乙:千万打住,你不就是上回探家坐了趟飞机吗,这,我也听了十几遍了。  相似文献   

4.
(一)守法,就是法律的遵守,指的是组织和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或不进行某一行为的活动。前者指作为的守法,后者指不作为的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第5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这是根本大法对组织和个人守法的原则性规定。立法的目的,就是要使法律变成社会生活的现实。根据法治原则的要求,立法之后,法律必须付诸实施,否则,法律的权威性和尊严将荡然无存,立法的目的也无从实现。而在法律实施的诸环节中,守法是…  相似文献   

5.
论守法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写入我国根本大法当中。作为法治社会的真正确立,要求法律一经制定和生效,必须付诸实施。因此,对于任何社会的法治建设而言,法的遵守都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守法的普遍程度历来是检验“法治”水平最为重要的形式要件。①但长期以来,不管是司法实践中还是法学理论界,都比较注重立法、执法、司法等问题,对守法未予应有重视。由于法得不到普遍遵守,不仅使许多立法形同虚设,也大大地损害了法的权威性和尊严。这种状况应予改变。 一、守法的合义 守法,指在法律效力范围内受法律调整的一定社会关…  相似文献   

6.
守法的执政     
苗勇 《江淮法治》2008,(20):19-19
守法的执政.是依法执政的现实表现。之所以将依法执政的实践表述为守法的执政。是因为,这样更能够表明执政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突出宪法和法律对于执政的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诚实信用,被人们约定简化为"诚信"。法律文本抑或法治发展无不充满着诚信的空间。制定或认可诚信法律规范的普遍性,体现了法治的道德性。在此基础上,诚实信用原则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公法原则,约束重要社会活动主体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律适用阶段,要借鉴其他法域文化中的法官诚信机制,逐渐探索诉讼诚信体系,实现诚信的法治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守法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守法刍议●中山大学法律学系谢晓尧一、守法:法治社会的基本标尺“一个社会法制进步的标志,常常可以通过守法的状态表现出来。”①守法构成了法治社会的主旋律,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和集中体现。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凝聚着自由、平等、公正和效益的恒定价值和神...  相似文献   

9.
孙涓 《律师世界》2001,(12):24-26
新闻的报道主体是事件,而事件的主体通常是人,由于新闻的特殊性,在对事件进行报道时将会对当事  相似文献   

10.
守法与道德存在必然联系,即守法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基础、道德限度,也就是说,社会主体守法的自觉性与道德水平直接相关。同时,还要进一步明确遵守法律的理论依据,这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律文化向来是一个争议颇多但与法律的实施关系密切的概念,本文先将法律文化这一问题悬置,采用一个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概念,然后重点讨论法律文化与守法之间的关系,并在探讨这一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三点针对意见。  相似文献   

12.
权利结构与权利空间□韩崇华权利结构与法律空间权利结构是法律确定自由空间的重要工具,它使各种法律自由在权利结构中确定了相应位置,由此而形成了法律的各种界限。(一)自由空间我们对权利结构的分析是在自由空间中进行的,所谓自由空间是指从公民和法人意志出发的一...  相似文献   

13.
论军人守法     
陈伟 《法制与社会》2011,(12):262-263
军人是一类特殊的守法主体,其守法的客体包括国家普通法律、军事法和相关国际法.公民守法原因中的利益、道德、习惯、畏惧等因素在军人身上有特殊的表现,军事社区的特殊性以及军人具备的特质也在影响军人守法.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守法状态、领导干部带头守法是当前加强军人守法环节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为了更好地坚持人民法院独立进行审判的原则,制定了全市司法干部必须共同遵守的三条纪律。这样严明法纪,很有必要,值得各地人民法院重视。近几年来,诉讼当事人托亲拜友向司法干部说情的情况相当突出,不仅天津如此。该市河西区人民法院审理一起强奸案,罪犯的父亲(领导干部)公然不顾党纪国法,到处托人,要求法院“照顾”,还让其机关的保卫部门找法院“交涉”,软硬兼施。类似现象,其他地方同样存在。这些都是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干扰,值得我们严重注意和认真对待。有人认为,托情与“交涉”,都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不对!每一个公民都享有法律规定的诉讼权利,可以按照法定程序申诉自己的意见。审判人员对于当事人的亲友等人,若来托情,应予教育,若来“交涉”,应予抵制,严格禁止在家里接待托情的人。有的地方,个别审判人员对托情者不予抵制,甚至看到人家的“官”大,就主动上门,到人家的家里或办公室去谈案子,这更是错误的,应该坚决纠正。严明法纪,排除干扰,这对于人民法院坚持独立进行审判,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自1978年以来,我们国家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为和谐社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就我们国家的现实而言,民众对现行法律体系的遵守距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民主法治尚有一定的距离,其中的关键在于制定出来的法律没有得到民众的遵守,这无疑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来说,培养民众的守法意识,建立起民众对法律的信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道德从某一方面反应统治阶级的正当性要求。权利就是一种正当的要求,它反映了人们对行为"正当性"的评价。我们知道,这种正当性的评价根据既可以是法律,也可以是道德、风俗习惯,所以权利就不应局限于法的领域。它应当体现在社会习惯、道德、宗教、法律等诸多方面,包含着习惯权利、道德权利、宗教权利、法律权利等许多内容。  相似文献   

17.
司法是文明社会得以保障的最后一道屏障,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知法守法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更是司法机关应遵循的本职,但是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司法不守法或违法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有效切实地保证司法守法,是中国迎接、真正成为法治国家的基础。WTO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了沈阳市某公证部门对一私营企业违规兼并国有企业的无效行为进行公证,从而导致另一债权人3600万元的债务被悬空的新闻。据悉,当法院作出了撤销该部门违规行为的判决后,这个部门仍然我行我素拒不执行法院的判决。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公证部门本是执行法律的,同时也担当着普法的重任,却  相似文献   

19.
守法之歌     
  相似文献   

20.
守法论要     
法治作为一个动态或能动的社会范畴,其基本的意义是遵从法律.服从法律的绝对权威。人们根据法律对权利的初始配置来设计自己的行为,作为法治的要求和标准之一.要求人们建立守法旨趣。现代法治环境的培育,实际是人的守法精神的培育。“不管一个国家的政体如何.如果在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