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推动了马来西亚社会和政治的伊斯兰化,并影响到马来穆斯林妇女的权利和地位.本文从分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妇女观入手,探讨马来西亚政府、政党、宗教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如何从法律、法特瓦、政策、宣传来规范妇女的行为,并分析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执政党与反对党、乌来玛与非政府组织围绕妇女权利展开的争论和斗争.  相似文献   

2.
非政府组织经常被看作是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的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社会发展来说,非政府组织至关重要。关于这一点,印尼这个东南亚地区的最大国家体会得相当深刻。本文将通过探讨苏哈托政府时期印尼非政府组织的生存发展,展示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中的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小额信贷模式出发探讨菲律宾的非政府组织减贫。菲律宾是最早推行小额信贷模式的国家之一,小额信贷被作为减贫的重要工具得到广泛推广。非政府组织"农业与乡村发展中心"(CARD)使贫困阶层妇女实现了经济自立,有助于构建较为稳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本文指出,国家和跨国公司等行为主体需要参与到民生建设中来构建良性的商业生态链。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要重视与当地非政府组织合作开展减贫,创造兼具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共享价值"。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本文论述了郑和下西洋多次到达印度尼西亚的经过,及其在印尼留下的诸如三保洞、三保庙、札克拉·陀惹大铜钟遗迹、遗物,以及"三保公鱼"和"郑和与榴莲"等神话传说.印尼的华人和当地其他民族对郑和遗迹、遗物的钟爱与向往,逐渐形成了"郑和崇拜",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印尼华人"郑和崇拜"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本文认为,印尼华人的"郑和崇拜"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已发展成为今天印尼民间文化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5.
韩国妇女协会联盟(KWAU)创建于1987年2月18日,联盟团结各个妇女组织的力量,为妇女的权利与民主而工作。目前KWAU拥有27个代表韩国进步妇女运动的成员组织。KWAU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消除制度歧视的平等社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过着自尊和有尊严的生活;建设一个民主的社会,人们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权利得到全面的保障。 韩国妇女协会联盟主要通过下列活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制定与妇女有关的法律 KWAU长期以来与许多妇女和民间组织共同工作,制定和修改与妇女有关的法律,旨在保护妇女的权利并…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伊斯兰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具有正面的积极意义.它分为两类,一类产生于殖民主义时期,与伊斯兰民族主义紧密相联,并在当代东南亚市民社会发挥着第三部门的作用;另一类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与现代化浪潮相关联,更多地关注穆斯林个人的发展,并在塑造市民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印尼和马来西亚穆斯林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里,伊斯兰非政府组织在数量和影响上,都强于穆斯林占少数的其他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7.
韩国妇女热线(KWHL)创立于1983年,是一个国家级的妇女组织,在全国设有10个分支机构。韩国妇女热线是韩国妇女人权运动中最活跃的非政府组织,妇女热线的目的是保护妇女的人权和妇女的福利,争取家庭、工作场所和社会中的性别平等。韩国妇女热线还希望促使广大妇女积极地参与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热线致力于消除家庭内暴力、性暴力和其他形式的针对妇女的暴力;促进立法和法律体系的改革;为性暴力的受害者提供援助;争取就业上的平等权利;推进韩国的民主化和团结。 韩国妇女热线围绕…  相似文献   

8.
2007年12月1日,由上海美国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港美中心合作举办的"非政府组织与美国文化外交"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港美中心、上海美国研究所、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地区问题研究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公共与外交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解放军外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余名国内外学者与会,就"非政府组织与文化外交:美国的经验"和"文化外交与和谐世界的建设"两个专题展开了热烈和富有成效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受印尼国内伊斯兰化以及国际伊斯兰跨国运动的影响,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在苏哈托政府倒台后组建了许多极端组织,这些极端组织给印尼国家安全和东南亚地区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9·11"事件以后,美国通过"反恐"战争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并捣毁了"基地"组织和其他恐怖组织在南亚的大本营,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南亚大本营为依托的"基地"组织被迫从原来的集中型向"去中心化"方向转变,从南亚向包括印尼在内的东南亚扩散,并与东南亚本土的极端组织共谋发动恐怖袭击.印尼巴厘岛爆炸事件后,印尼政府在采取军事"反恐"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柔性的"反恐"措施,内容包括"识别""康复""再教育"和"重返社会"等.印尼的"去极端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警察据此掌握了恐怖主义网络的大量情报,还利用"改过自新"的前恐怖主义分子作为教育主体,到监狱教育说服其他极端分子放弃极端意识形态.此外,还为在押囚犯培养一定劳动技能,以便其释放后能自食其力,从而减少释放后因经济不能独立而重返极端组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好政府"理念为焦点,阐述新加坡"政府与社会的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及其良好的社会效应,兼论东亚金融危机之后新加坡与东亚其他"威权主义国家"(如印尼)不同境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台湾杨聪荣博士的著作<新秩序下的混乱:从印尼暴动看华人的政治社会关系>, 分析有关暴动发生的过程,发现其中存在着统治精英和社会上的抗争力量从不同方面利用华人问题, 进行 "暴动操作",以之为政治斗争的一种特殊手段;并相应地寻找理论与实践模式来做 "暴动解除" 的设计,根据一定的方案来加以防患,减少其祸害的程度."暴动操作-暴动解除"可以当作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来加以调查研究;值此全球化区域协作、以人为本和人权主义的时代, 印度尼西亚华人可以利用境内外、国内外的社会网络, 对印度尼西亚国内少数极端主义分子的行动加以暴露, 挫败其"暴动操作";特别是, 可以利用中国和东盟的交流合作体系等平台, 参与印度尼西亚的社会发展、国家建设.这一切既敏感又复杂的活动,如能达到理想效果,则是以非政治化、非意识型态化、非族群体化的原则, 用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的方式进行操作的一种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12.
印尼对于在印尼海域非法捕鱼的外国渔船实施"沉船"政策已有多年,近年来被炸沉的船舶数量越来越多。印尼"沉船"政策涉及渔业、渔民、渔业执法、非法捕鱼等方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印尼的"沉船"政策是涉及经济、社会、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政策。作为一个海洋国家,渔业是印尼的立国之本,但是,印尼的渔业发展水平并不高,渔民是最贫穷的群体之一。由于国内资金短缺,渔业管理与执法能力不足,非法和没有受到管制的捕捞活动普遍存在,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下,印尼政府通过高调实施"沉船"政策来显示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决心。在这种背景下,虽然"沉船"政策遭到外界的众多批评,并且对佐科政府建设"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可以预见,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佐科在总统的第二任期内,仍将继续实施"沉船"政策。  相似文献   

13.
14.
邵长超 《东南亚研究》2012,(2):103-106,111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中印之间合作的加强,汉语教学在印尼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对印尼棉兰地区汉语教学的现状展开调查,分别阐述了印尼棉兰地区现有的教学形式、师资力量及其具体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汉语教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琛 《东南亚研究》2020,(1):69-88,156
战略文化对一国的外交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印尼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深受印度教和佛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这其中就包含"曼陀罗思想"的影响。"曼陀罗"是指一种同心圆的结构,由核心与边缘组成,其变化由核心决定,并延伸具备了一种战略文化的内涵。本文对印尼自建国至今历经的外交政策进行整体分析,认为其外交政策变化深受"曼陀罗"这一战略文化影响,在其历经的苏加诺、苏哈托、后苏哈托等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曼陀罗"结构,并且由于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核心不同,其边缘也发生了变化和延展。从战略文化视角对"曼陀罗思想"等进行理论和案例分析,不仅有利于理解印尼的外交政策,而且能够为中国对印尼政策提供相关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试论荷兰殖民统治对印尼现代政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回顾了荷兰在印尼的殖民统治过程和特点 ,同时也简要论述了它对印尼现代政治发展的影响。本文认为 ,现代印尼政治中的许多问题都与殖民统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有充分了解殖民统治的历史影响 ,才能更好地了解现代印尼政治发展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7.
亚洲金融危机使印尼华人企业集团受到致命打击,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华人企业集团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重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迄今这一进程仍在继续进行中.伴随着所在国经济的复苏,华人企业集团已开始走出经营低谷,竞争优势逐渐得到恢复并有新的发展.虽然金融危机结束了华人企业集团经营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华人企业集团的经济转型近年出现许多有利条件,可以预期,印尼华人企业集团将通过不断调整内部经营结构和经营策略,逐步摆脱困境并重新获得生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在苏哈托时期,印尼与东盟一同成长,印尼对东盟的发展和壮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后苏哈托时期,印尼与东盟的关系呈现出一种互动的态势.未来印尼与东盟关系将向积极方面发展,其主要理由是:加强与东盟的关系,是印尼各届政府外交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搞好与印尼的关系也符合东盟的长远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试论印尼华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化哲学原理,以印尼华人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本体的解析、时空的察析及其运动态势的审视认为,印尼华人文化是一种构成多元、部类层叠的复合文化,是一种处在不断“当地化”又坚持“中华化”、对立统一运动的移民文化;印尼华人文化既有别于在印尼的异族文化,又不同于中华文化,是“移居”印尼的中华文化与在印尼的异族文化综合融合的结晶,是印尼华人的族群标识,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民族(部族)文化,即华人“部族”文化;印尼华人文化复合了大量的中华文化和非中华文化要素,与生俱来就是中华文化与在印尼的各异族文化进行对话交流的重要中介,是印尼华人、印尼各民族(部族)的共同财富,是中国发展与印尼的友好关系、睦邻善邻友邻、构建和谐亚洲和世界的重要资源,是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的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Indonesia is generally viewed as a moderate Muslim nation that episodically struggles with terrorism. Between 1981 and the end of 2016, Indonesia experienced 156 attacks from some 15 Islamist militant groups. However, the lineaments of popular support for Islamist militancy in Indonesia remain understudied. In this paper, we expand up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popular support for Islamist violence in Indonesia by replicating and extending the empirical framework for mode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ort for various conceptualizations of Shari’a and support for Islamist violence offered by Fair, Littman and Nugent (2018) for Pakistan and extended to Bangladesh by Fair, Hamza and Heller (2017). To do so, we conduct ordered logist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ew survey data which includes information about respondents’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support for Islamist violence. We find considerable evidence that their framework is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support for violence in Indones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