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当代城市形态的“休克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规划协会全国政策主任、院士级注册规划师苏解放(Jeffrey L.Soule),是一位长期参与中国城市规划 的美国学者。今年4月他重访自己所熟悉的北京,从市中心区沿着长安街步行至东五环路的城市边缘。他说这 是他所难忘的经历,真实感受到了这个城市存在的问题。回到美国后,他写了一篇评论投给本刊,以期进一步 地交流和探讨。经他允许,本刊将他的文章作了适度压缩,并配分段标题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金融体系往往会不断出现或大或小的困境或危机 (一)美国 即便是金融市场最发达的美国,也在不断发生着或大或小的金融困境或危机。困境和危机是不断发生的,需要清醒的是,每次发生的问题,都是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当时并没有认识到这些错误。一般来说在问题发生后,大多数情况能作出了重要的、实质性的政策或机制改进。  相似文献   

3.
彭迪  钱行 《瞭望》1984,(36)
这是本刊特约记者彭迪,钱行到美国盛产花生的普兰斯访问美国前总统卡特后所写的访问记。文中记述了卡特和他的夫人罗莎琳目前的工作与生活。访问中,卡特谈到了中国和中美关系,并谈到他一九八一年访问中国时的一些愉快印象。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8,(25)
首任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回忆———邓小平访美轶事●本刊记者在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前夕,本刊记者采访了我国前驻美联络处主任、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请他谈谈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访问美国时的一些情况。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近20年,但今天重温往...  相似文献   

5.
纪伟昕 《团结》2000,(1):42-48
纪伟昕博士不久前赴美考察研究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以作为研究我国西部开发问题的借鉴。这里发表的就是他的研究成果。因为篇幅较长,本刊拟分两期发表,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张光斗的了解,往往与他主持或参与设计的水利工程有关。在他从事水利事业7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看到了他日常生活中的几张照片,对他的为学、为师、为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伊朗缘何提出与美国人民对话●本刊特约记者荣松德黑兰专电伊朗总统哈塔米去年底表示,他希望同“伟大的美国人民”进行对话。哈塔米说,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人类更需要进行对话,以消除分歧,增进理解。哈塔米的讲话立即在华盛顿引起了积极反响,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哈...  相似文献   

8.
国家主席江泽民将于10月22日—25日访问美国。近期他在会见美国人士时多次表示,我期待着同布什总统就中美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以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进一步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江主席访美前夕,本刊约请首都三位国际问题专家发表笔谈,展望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3,(1)
本刊驻伦敦记者张振安报道英国首相布莱尔在2003年元旦发表新年致辞时重申,如果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不按照联合国有关决议销毁其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他将面临英美的军事打击,武力解决伊拉克问题将势在必行。 自美国威胁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以来,英国一直是美对伊政策最坚定的支持者。在美国紧锣密鼓  相似文献   

10.
黄海 《瞭望》2003,(51)
温家宝总理近日访美时,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表示,美国从根本上不支持“台独”,美国总统布什更直接表示:“台湾领导人的言行表明,他可能想单方面改变现状,这是我们所反对的。”如何解读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发出的这些信息?本刊采访了著名台湾问题专家、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徐博东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国深教授。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教授也对此发表看法,在此一并刊登。  相似文献   

11.
陈伟 《各界》2008,(8):20-21
美国首位黑人国务卿鲍威尔将军在回忆录<我的美国之路>(My American journey)中提及,他担任里根总统第六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期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赠送给他一把手枪,既未镶嵌钻石或珠宝,亦无镀金或象牙枪柄,价值大约一百八十美元.……  相似文献   

12.
在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召开前夕,泰国商业部长阿蒂赛·博他拉米向本刊记者阐述了泰国政府对此次会议及亚太经合组织作用和前景的一些看法。他指出,在目前本地区经济遭受全球经济增长放慢和在美国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双重打击的情况下,亚太经合组织应继续关注并密切支持本地区经济复苏,继续成为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8,(27)
中美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本刊评论员美国总统克林顿于7月3日结束了他为期9天的对中国的国事访问。这次访问是近10年来美国在任总统的首次中国之行,因而备受各方关注。人们普遍认为,这是继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去年秋天成功访美之后,中美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历史上,...  相似文献   

14.
美国街名情趣多●本刊特约记者张洪伟联合国专电美国大都市的街道名称象一个万花筒,其命名的对象包罗万象,从以政治人物的名字、科技名词,到以卡通人物、鲜花、字母、数字等命名,应有尽有,与我国国内大城市多以物品命名的街道或胡同相比,则另有一番情趣。在美国,街...  相似文献   

15.
在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本刊特请新中国第一次出席联合国会议的特派代表伍修权同志撰写了这篇回忆文章。文中就一九四五年国共合作时期中共派代表参加《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和一九五○年他代表中国发言控诉美国侵略等往事作了回忆。他并表示,作为中国的老外交官,希望联合国今后在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美国总统布什5月23日抵 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 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这是他入主白宫以来首次访问俄罗斯,也是他与俄总统普京第5次握手。到本刊截稿的24日,虽然双方的会晤仍在进行中,但从中可以看到布什与普京显然要由此为众说纷纭的美俄两国关系的现状定一个基调,并为其未来发展勾勒一幅蓝图。  相似文献   

17.
刘娟 《理论探索》2005,(3):32-33
克尔凯郭尔借助于人生三境界的美学境界和伦理境界描述了或此或彼的生存困境。美学人的生存游离在或此或彼之间,绝望促使美学人向伦理人的过渡成为可能。但是选择了伦理的生存就内在地选择了绝望,伦理目标只有在宗教中才能得到终极实现。  相似文献   

18.
美国制裁伊朗能够奏效吗?本刊特约记者徐长银华盛顿专电美国白宫5月8日发表声明宣布,克林顿总统已于7日晚签了一项行政命令,对伊朗实施新的经济制裁。这项命令将于30天后开始生效,它将禁止美国人或美国公司与伊朗进行货物、技术和服务方面的一切贸易往来以及为这...  相似文献   

19.
在中美建交20周年前夕,本刊记者访问了参与中美乒乓外交的庄则栋先生。现任北京市少年宫乒乓球教练、特级教师的庄先生,在他的住所接待了我们。进入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那幅引人注目的照片。那是1972年4月庄则栋率中华人民共和国乒乓球代表团首访美国时,...  相似文献   

20.
美俄关系已走出“蜜月期”──写在两国首脑会晤前夕本刊特约记者周锡生华盛顿专电美国总统克林顿5月8日启程前往俄罗斯和乌克兰。几天的日程安排极其紧张。他既要在莫斯科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庆祝活动,会晤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还要对乌克兰进行24小时的闪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