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伟 《法制博览》2015,(4):62-63
不干涉内政原则是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上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也是指导当今国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准则,主要就是对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维护国际社会正常秩序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其不干涉内政的起源及发展进行简述、"内政"及"干涉"的进本内涵进行简述,主要对该原则在适用上的一些例外因素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各国学者对该原则的认识分歧,从而导致该原则在适用上的一些问题和障碍。一、不干涉内政原则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国军 《国际展望》2013,(2):84-100
冷战结束前,南海问题并未进入东盟的议事日程。自1992年首次关注南海局势以来,东盟正逐渐加大介入南海问题的力度,逐渐形成了南海问题的"东盟化"构想。根据这一政策构想,东盟希望按照"东盟方式"确立的原则解决南海争端,同时以国际法编织的规则网络约束中国在南海的行为。东盟既宣布在南海争端中保持中立,又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表明它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心态。东盟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背后的驱动因素,既有东盟作为地区组织的总体利益考虑和东盟部分国家的推动,也有区域外大国的干预。从长远看,南海问题"东盟化"面临着内部分歧严重的困难,但短期内却极有可能为东盟创造进一步介入南海问题的机会,特别是通过制定南海行为准则而深度介入南海问题。南海问题"东盟化"可能使中国今后在处理南海问题时不得不面对更多来自东盟"集体行动"的压力。中国应在南海问题上坚守底线,利用好围绕南海问题的两组矛盾,抓住关键国家,推动东盟在南海问题上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雷墨 《南风窗》2013,(15):28-30
中国与东盟就"南海行为准则"问题首次正式明确谈判日期,与东盟内部在这一问题上的共识日趋明显不无关系。中国的东南亚外交,软实力不能缺位,也要实现经济手段与军事安全手段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4.
人道主义干涉是冷战后国际社会争论的焦点之一。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反映出各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日本政府的立场是,一方面积极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促进人权的行动,另一方面在人道主义干涉问题上与欧美国家划清界限。日本国内针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则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日本政府的选择和日本国内的争论,都反映了冷战后日本对国际秩序转型的适应和对自身国际角色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面对日益凸显的全球治理赤字和地缘政治挑战,东盟将参与全球治理作为维护区域安全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推动全球经济政治秩序改革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东盟积极参与区域与全球安全治理,从区域层面补充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促进实现全球发展目标,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东盟参与全球治理的战略与实践表现出以维护东盟中心地位为主体的治理导向、强调主权平等与不干涉内政的治理原则、重视协商与关系的软性治理机制、坚持开放包容的多边主义治理路径等诸多特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东盟参与全球治理也面临着大国战略博弈加剧、逆全球化与单边主义上升、内部凝聚力下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以及成员国国内政局不稳等多重复杂挑战。为此,东盟通过维持大国对冲战略、维护多边主义、加强多边合作、深化东盟一体化建设等具体措施,积极促进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逐渐实现从全球治理跟随者向自觉推动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张哲馨 《国际展望》2014,(3):35-50,155
针对世纪之交东亚地区安全与区域一体化形势的发展,中国于2002年7月向东盟地区论坛提交《中方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方的安全观念和政策主张。这些观念与东盟当时的地区安全观彼此相容,为本世纪头十年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随着近年来东亚地缘局势的变化,东盟的地区安全观出现重大转变,中国与东盟在地区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实现地区安全的基本条件以及维护地区安全的方法等方面均产生较为严重的分歧。在此情况下,东盟对华战略疑虑不断上升,一些国家开始大力提升军备并寻求区外大国的帮助和保护,这又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相互契合,形成东盟与美国合作共同抗衡中国的战略态势。由此而来,中国和东盟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安全困境,对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形成严重障碍。为了巩固有利于自身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中国须调整和补充新安全观的具体内容及表现形式,对其进行及时"升级"。具体而言,需要在坚持新安全观核心思想的基础上,重点促进地区各国对利益相系、义利相融这一原则的共识,主动消除东盟对中国的战略疑虑,不断扩大双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而逐步超越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困境,使双方关系重回全面包容性合作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东盟出台一体化“路线图”欲突破发展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2月27日至3月1日,第14届东盟峰会在泰国中部海滨旅游城市华欣和差安召开。本届东盟峰会成果丰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为东盟在2015年实现经济共同体、落实政治安全和社会文化共同体的行动纲领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因此,本届会议必将在东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东盟一体化进程,推动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东盟与各对话伙伴国的关系将发挥重要影响力。但也应该看到,由于近年来东盟内部问题增多,  相似文献   

8.
苏联、斯大林与新中国初期的对日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苏联在重整东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体制的过程中,把中日关系纳入了反美的冷战政治战略;在这种实用主义战略下,斯大林干涉日共内部事务、鼓动暴力斗争,既破坏了日共在国内斗争的地位,也使新中国的对日外交起步便受到挫折;而在朝鲜战争造成台湾问题的困难之后,苏联又背离中苏同盟寻求单独对日议和,陷于孤立的新中国对日外交走上了曲折的"以民促官"之路。  相似文献   

9.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开启了积极的改革议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公民社会组织纳入决策,这标志着东盟早期封闭式地区治理方式的转变。本文着重研究东南亚地区的决策发展及其政治影响。首先,本文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此后的东盟合法性危机以及改革议程;其次,本文就本地区寻求参与地区决策的团体做了描述;第三,本文分析了东盟纳入公民社会组织的局限,指出尽管东盟宣扬"以人为本",然而,事实上,东盟拉拢与其改革议程一致的团体,排挤不一致的团体。  相似文献   

10.
论战后初期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战后初期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刘红*台湾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而之所以长期悬而未决,且有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则完全是由于美国介入中国内战、干涉中国内政、插手中国内部事务的结果,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美国“弃蒋”政策的提出1...  相似文献   

11.
我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总纲中明确规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我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共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胡耀邦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精辟地阐述了这些原则。达既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向前发展以及恢复它的崇高威望的现实需要。它同"老子党"、"领导党"那一套思想和作法鲜明对立,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之间以独立自主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至今已历时十年,在双边、多边以及整体实践层面上取得了诸多进展。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既是区域秩序重塑的现实产物,也反向推动着区域秩序重塑朝着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区域秩序重塑背景下,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需要持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东盟中心地位赋能,统筹发展和安全两大问题,推动中国和东盟所提倡议实现更加紧密的对接。  相似文献   

13.
东盟的历史转折:走向共同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是东盟成立40周年。回顾东盟所走过的历程,它在推动地区一体化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东盟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面临新时期的新挑战,东盟将进入一个历史的转折关头。为此,东盟领导人提出了2015年建立东盟共同体这一新的目标,起草东盟宪章的任务也浮出水面。东盟共同体究竟为何物?未来的东盟究竟走向何方?关于宪章起草的名人小组的报告给出了清晰的轮廓。本文在回顾和总结东盟过去40年功过得失的基础上,依据名人小组的报告重点考察了东盟在新时期的新定位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14.
冯晓玲 《当代世界》2023,(11):66-71
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既是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在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的同时,也面临东盟内部发展参差不齐、地缘政治形势复杂、生态环境问题凸显、高端产业不足等诸多挑战。鉴此,中国与东盟应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的契机,在海洋贸易、海洋产业投入、海洋开发规则制定、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深化合作,助推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不断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法构建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倾斜性保护原则",但是,该原则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遇到了相应的阻力与挑战,这都源于我国社会法基本原则建立之时闯入了一些误区。对这些误区的分析,将有助于我国社会法基本原则的设计与建立,有助于我国社会法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社会党党际关系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际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8年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国际共运史上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新型党际关系的思想。1982年,中国共产党正式确定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交往四项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突破了原来只同各国共产党交往的局限,逐步同各国各类合法政党进行接触,开展交流,建立了多种形式的联系和交往,并通过加强党际交往促进了国家关系的发展。作为近几年正在重新崛起的力量,左翼政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左翼政党党际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主权原则的确立及其在当代世界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治与法理的角度回顾了近代主权原则在欧洲封建体制中产生的过程,对历史上主权理论的内部和外部含义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标志的国际社会构成体对各国内部主权的相互承认是主权原则的核心因素,而该原则的确立则为维持一种和平有序的国际格局提供了重要保证。文章最后分析了当前国际关系中存在的诸如人权、民族主义、区域化等具体问题,认为在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时,对各国主权的尊重仍然是维护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发展的一项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婚姻自由既是婚姻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核心内容是指婚姻当事人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自主自愿地决定自己的婚姻问题,不受任何人的干涉和限制。由于婚姻是以男女双方的感情为基础,而感情只能产生于婚  相似文献   

19.
严格责任作为英美刑法所特有的一项制度,在我国是否有适用的余地,各学者意见不一,主客观统一原则是我国刑法中的基本原则,控诉方对任何犯罪的证明都必须根据这一原则,依据犯罪构成要件的要求证明被告人有罪。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由控诉一方承担,被告不承担证明自己有罪的责任,也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而严格责任作为一种归责原则,似乎与我国刑法中的一些基本原则相悖,而许多学者也认为我国刑法中并无严格责任的规定。本文通过对严格责任内涵的分析,对严格责任制度在我国刑法上的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沈旭晖 《南风窗》2011,(22):38-39
美国一般不谈超越《基本法》的香港自治范围,不谈香港民主和内地民主互动,只会淘空一切内涵支持民主。但是就香港近年出现的两次政改方案,美国却摆出大为不同的姿态,显示了一定影响力。就维基解密网站前不久披露美驻港总领馆电文一事,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发言人9月2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警告美勿干预香港内部事务,为近年来罕见表态。根据维基解密内容,美领馆在香港十分活跃,不少香港政情都是其内部通讯内容,香港各界人士也是领馆定期访谈对象。究竟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