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锦州市各级妇联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以全面发展为主旨,并根据当地条件发展特色经济,在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使农村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左)更新机械设备,为农业的更快发展提供条件(右)注重田间管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上)粮食生产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右)在贫困地区实施了发展畜牧、种植、林果三大扶贫措施,扶贫方式由“救济式”转变为“开发式”(右)抓好农村手工业的开发,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李铁成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06,(2):21-21,29
按照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扎实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省上下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五间镇,位于重庆永川市城南,距永川主城区20公里,是永川市南部中心集镇,东连重庆,西接泸州,永泸(永川——泸州)公路与永川至朱沱(深水港)的公路在境内交汇并贯通全境,是永川水陆交通互动的枢纽。现辖7个行政村,1个城镇居委会,141个农业生产社。幅员3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447亩,场镇面积1.3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2.5  相似文献   

4.
我市“十五”农业综合开发遵循“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方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百”工程,按照“项目建设规模化、运作机制市场化、项目资金管理规范化、投资来源多元化”的“四化”思路,通过突出重点求实效,规范管理促提高,搞好服务上台阶,为促进全市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开发成效。——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十五”时期,我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以来,潮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略,贯彻“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结合潮州实际,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思想和综合性措施,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宁波作为我国  相似文献   

7.
张连珍 《群众》2007,(3):4-9,45
刚刚过去的2006年,全省各地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以“十大工程”和新五件实事为抓手,全面部署、广泛动员、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农村空间广阔,人口众多,基础薄弱,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有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才不会受到影响。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十一·五"规划中,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9.
庞玲 《当代广西》2008,(20):39-3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能改善农民的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实际上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带动和塑造民族进取精神,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伟大事业。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多予”上下功夫,增加财政资金对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教育、卫生、福利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在农民自愿参与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着力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推进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杜青林 《思想工作》2006,(3):I0013-I0016
2005年的好形势,为“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过去的5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工作的理论、方针、政策不断得到创新和完善:确立城乡统筹的发展方略,提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作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制定“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方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这些理论、方针、政策的鼓舞和指导下,全社会形成了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三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1.
吴国庆 《政策瞭望》2006,(10):17-1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中国“三农”问题的现实国情出发,明确提出了要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  相似文献   

12.
陈训秋 《政策》2006,(2):10-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实这一历史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最近,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的意见》,这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一项重要决策,必将加快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新时期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的基本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农村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关系农业、农村、  相似文献   

14.
徐军 《长江论坛》2011,(5):78-8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从"生产发展"的角度,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切入点,提出个人对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看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历史性任务,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恩施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而言,无疑是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机遇。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州委、州政府认真落实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使全州农村获得了持续快速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新视野、新思路和新方法,需要集中全体国民的智慧,依靠群众的力量,倾听最爱农村、最了解农业、最懂得农民的农业最前沿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协东 《群众》2006,(2):13-13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目标、新任务,我们华西村要按此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跨越。“十一五”着重致力于以下五个方面:围绕“生产发展”,加快经济建设。在未来5年内,努力实现“五个五”的新目标:2010年实现销售500亿元;幸福、富裕5万人;花5亿元到外省、外市合作搞5个旅游景点;建一座50万平方米的物流“商贸城”;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迎接建村50周年。围绕“生活宽裕”,加速富民进程。现在,华西人民的生活已经是实实在在的“中宽裕”。今后,要进一步使扩村后的大华西携手共进,再向小康、中康、大康迈进。与此同时,努力为全国共同…  相似文献   

18.
今年,乌中旗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农区畜牧业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建设,和谐发展,全面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四措并举"强化产业支撑,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研究部署200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  相似文献   

20.
赵洪宝 《前沿》2007,(6):188-19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系统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区政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而我区农村牧区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要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组织各部门力量、动员村民自主自愿参与,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生活富裕的基础上,逐步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