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说“韧性”     
一位到中国访问过的日本朋友曾说过,在访问过程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中国民族的韧性”。这位朋友对中国人民的认识是正确的,他看到了中国人民最本质、最可贵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2.
出访俄罗斯1992年11月,我访问了俄罗斯,同时也访问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这是苏联解体、上述国家独立后,中国外长对这些国家的首次访问。24日中午,我从阿拉木图飞抵莫斯科,两小时后,就同叶利钦总统在克里姆林宫见了面。宾主刚一落座,叶利钦总统就切入主题,说我们两国关系开始了一个“新纪元”,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阶段。他又说,对华关系,无论在亚洲还是在世界政治方面,都将在俄对外政策中占优先地位。他还赞扬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说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实际上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就是双方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级的     
《学习导报》2013,(8):23
侯宝林访问美国时,外国记者问他:美国总统里根原来也是个演员,你也是个演员,在中国可有他那样的荣誉?侯宝林说:里根先生我知道,他是二级演员,我是一级的。  相似文献   

4.
1993年4月8日至14日,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问,这是自1972年以来他的第7次中闺之旅。尼克松的此次中国之行,既是为恢复和改善美中关系而来,也是他旧地重游。  相似文献   

5.
《福建党史月刊》2004,(12):37-38
1956年4月,中国原子能代表团访问苏联,下榻在莫斯科的列宁格勒饭店里,刘少奇的儿子刘允斌兼任翻译。 五一劳动节,中国原子能代表团在莫斯科的北京饭店聚会,刘允斌和玛拉来晚了,大家起哄罚他喝酒,三下两下把他灌醉了。他躺在旁边的一条长  相似文献   

6.
案例:1979年5月,美国企业家哈默率领16名随员访问北京,成为第一个叩开中国大门的外国企业家。哈默访问北京是由邓小平亲自促成的。1979年3月,邓小平在美国南部石油城休斯顿访问,当地石油企业家为邓小平举行了一次欢迎会。会上,当翻译介绍到哈默时、邓小平打断翻译的话说:“哈默博士不需要介绍,他是帮助过列宁的美国人,在我们中国是著名的。你为什么不来中国,也帮助我们呢?”哈默回答说:“我非常愿意。可  相似文献   

7.
王建柱 《党课》2010,(9):118-119
马海德: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 马海德1910年出生于美国,1933年到中国。1936年,他与美国记者斯诺一起到陕北保安访问,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在考察中他感到,根据地代表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同年10月,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于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中国著名外交官吴建民刚到法国时。法国当时的卫生部长贝纳特·库什纳在法国是有名的“人权斗士”,他从未访问过中国,但常在人权问题、西藏问题上对中国大加指责。  相似文献   

9.
美国记者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访问延安后写的《西行漫记》,在全世界有很大的影响,而他对新四军所作的报道,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0.
作为第一个访问中国大陆、曾经经历中美关系“震撼世界的一星期”的美国高层人士.过去40多年中.基辛格出访中国50余次.有着“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之称。他关于中国的论述有很多.但他的新作《论中国》,首次尝试以专著形式系统阐述他关于中国的见解.重点分析和梳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战略.试图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翻译家、学者费德林是访问井冈山的第一个外国人。 1950年冬,中央决定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并将《毛选》译成俄文。前苏联为此特意派来几位理论专家、翻译家来中国,协助中国的同志完成这项工作。费德林就是其中的一位。 费德林在新中国成立前,曾任过苏联驻华使馆文化参赞,能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他对中国的文化特别感兴趣,曾经翻译过一些中国的文学作品。 费德林为对中国革命的历程多作些了解,以便为日后《毛选》的编译工作积累些感性认识,他提出,趁《毛选》工作尚在筹备阶段的时候,到一些著名的中国革命胜地去访问…  相似文献   

12.
1970年10月,北京最美丽的金秋季节,西山丹枫如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中国访问。他从中国的南方走到北方,受到国宾般的礼遇。抚今思昔,这位美国老人又一次谈到了那位第一个将他引入中  相似文献   

13.
肖舟 《党史纵横》2007,(7):24-27
1970年1O月,北京最美丽的金秋季节,西山丹枫如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中国访问。他从中国的南方走到北方,受到国宾般的礼遇。抚今思昔,这位美国老人又一次谈到了那位第一个将他引入中国“红区”的“神秘的王牧师”,并向有关方面提出要见一见当年的王牧师。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志愿者尼尔·阿姆.斯特郎,2004年9月来中国支教。在期满送别的宴会上,他以恭维的口吻对中国官员说,在我访问的16个国家中,中国学校的课堂纪律是最好的。中国孩子也是最懂礼貌、最好教育的。坐在他身旁的教育官员听了,感到非常骄傲。问他此话从何说起。尼尔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论证了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于2008年11月底先后访问了秘鲁、巴西、委内瑞拉和古巴等拉美四国。五天拉美之行是他出任总统后线路最远、时间最长的访问,而且,他也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位访问秘鲁和委内瑞拉的最高领导人。他在记者招待会上高调宣布,"我们已经重返拉美",俄罗斯同拉美国家的伙伴关系"涉及经济、人文和军事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6.
路遥 《湘潮》2005,(3):45-45
新中国成立之前,曾多次明确表示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既不曾访问过苏联也没有访问过东欧及东南欧各国。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也只访问过苏联一个国家,东欧及东南欧各国依旧不曾访问过。作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首脑人物,毛泽东真的疏于出访?其实不然。建国前精力十分充沛的毛泽东是非常愿意出访外国的。他尤其重视通过出访人民民主国家去借鉴他们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以利于推动新中国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早在1947年初,毛泽东就一再要求访问苏联和东欧、东南欧一系列国家,但是都被斯大林一…  相似文献   

17.
马保奉 《党史纵横》2006,(10):26-27
新中国国家元首的第一次出国访问新中国成立两个月,毛泽东就前往苏联访问。这是新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出国访问。照一般常理,这样的访问,会兴师动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次访问名义上是为祝贺斯大林70寿辰,实际成果是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使新生的共和国获得了苏联的巨大支持。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国家元首,于1949年12月6日乘火车离开北京赴莫斯科。他的随行人员只有四人:陈伯达(秘书)、汪东兴(警卫)、叶子龙(机要)、师哲(翻译)。这可能是现代国家元首正式出访时,随行人员少得不能再少的一次了。即使把一个半月后加入主席这次出访…  相似文献   

18.
一作为20世纪印度最伟大的文学家、音乐家、美术家、教育家,泰戈尔学识渊博,对中国的历史有深入的了解,他很希望到中国访问。当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包括中国的知识界。从不轻易赞扬他人的鲁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中国在整个世界似乎已经变成无声无息,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整个东方,整个亚洲都如此,唯一的例外是泰戈尔的声音,他的名字在西方世界任何文化中心都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9.
徐文涛  谢明 《党史纵横》2014,(11):54-56
正1977年8月下旬,铁托以85岁的高龄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访问。访问中,当他与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将军老友相逢时,将临行前刻意准备的一把精美别致的猎枪赠与伍修权这位中国首任驻南大使。接过这珍贵的礼物,伍修权将军不能不由猎枪感念起伏跌宕的中南友谊路程,追思起自己与铁托在五十年代中期的那段往事。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总书记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是国  相似文献   

20.
梁月兰 《世纪桥》2014,(11):14-16
有这样一位美国军人,他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曾两次来到中国北方,在延安和华北敌后同毛泽东、朱德及其他八路军将领多次交谈,在八路军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地区纵横走访了好几个月,足迹遍及五个省,行程不下三四千公里,成为访问中国共产党军队的第一个外国军官,他就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时任美国海军陆队战上尉、美国驻华使馆海军参赞的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