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有关“精神贿赂”、“语言贿赂”的文章屡见报端,纵观这些文章的观点,都是把板子打在了“行贿者”身上,批评他们对领导是如何花言巧语,阿谀奉承,欺上瞒下。这些行贿者固然可恶,但作为精神贿赂的对象,我们的领导难道就没有责任?  相似文献   

2.
另一种贿赂     
正别以为贿赂只是物质的,既不送钱也不送物,有时同样可以达到贿赂的目的。既然叫贿赂,那总得送点什么吧,这类人送的是好听话、拜年嗑,送的是美言,就是语言贿赂。语言贿赂的危害不可小觑,绝不逊于物质贿赂。如今在有的地方和单位里,顶头上司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结果是不服不行。行与不行全凭领导对你的亲疏好恶,而靠语言行贿溜须拍马正好能博得上司的好感,是无本万利的精神贿赂,这比起请客送礼行贿色诱合适多了省事多了,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把“东施”说成是“西施”,把“武大郎”说成是“武二郎”,把“阿斗”说成了“刘备”,甚至于把“秦桧”喻成了“岳飞”的人。如此这般不分青红皂白,往往并不是因为这些人脑袋“昏昏”,而恰恰相反,他们是在很“理智”地“拍马屁”,行“精神贿赂”之能事。“精神贿赂”之所以能让人毫不避讳地“笑纳”,原因就在于它不象“物质贿赂”那样外露,却能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如果说物质贿赂是“硬刀子”,那么“精神贿赂”则为“软刀子”。其优点是行“贿”者无  相似文献   

4.
“精神贿赂”古已有之,通常的说法叫做“拍马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行贿者们已经极富创造性地将这一学问提高到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平,远不是一个“拍马屁”所能概括得了的了,所以,姑且将之称为“精神贿赂”,似乎更为准确、全面。自然,“精神贿赂”的对象,总是有权在握者。而今行贿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一是阿谀吹捧。抓住一切机  相似文献   

5.
精神贿赂     
《天津支部生活》2012,(8):45-45
所谓“精神贿赂”,鲁迅称之为“捧杀”,毛泽东谓其为“糖衣炮弹”,说穿了,便是通过“拍马屁、抬轿子、吹喇叭、戴高帽”等阿谀奉承、吹吹拍拍的不正派行为博得领导青睐或是谋取私利多数领导千部在物质贿赂前尚能收住手脚,却难以跨过“精神贿赂”的陷阱、苟子曾说:“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谀馋我者,吾贼也。”别有用心者的吹捧,看似不违法纪,  相似文献   

6.
警惕善捧者     
善捧者,古之所谓弄臣,“因其喜怒而吮舔之,以财而趋奉之,以色动之,以戏悦之”,一句话,怎么能让上司高兴,就怎么来。上说是,亦说是,不是亦是;上说不是,亦说不是,是亦不是。从领导所爱,随领导所憎;投领导所好,博领导所喜。领导嘴馋弄吃,想钱勤捞,想玩找乐子,色欲来了找美人……真是既“体贴入微”,又“办事妥当”,且嘴甜似蜜。领导脸上有麻子,他说是酒窝;领导包庇罪犯,他说保护能人。顺领导所思,真可谓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7.
南昌市中级法院开庭公审“贿胡案”,八名行贿人被押上法庭。庭审中,被审者众口一辞,贿赂胡长清的目的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那么这个“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是什么呢?请看行贿者的供述和查证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一门艺术,行贿也十分讲究语言艺术。行贿者巧舌如簧,说得口沫横飞、编得天花乱坠,总归一句话,让收钱人心安理得,根本不觉得那是在受贿;即使知道那是在受贿,也会感到很安全。行贿者的“语言艺术”,据笔者观察,不外如下几种方式。1.攀亲套近法。行贿者往往会以亲戚、同学、朋友、同事、战友等身份,以亲情、友情的交流为幌子,通过转弯抹角的推算,和受贿者拉上关系攀上亲。辈份比受贿者低,就尊称“大爷”、“二老爹”或“表舅”、“表叔”;曾在某党校一起培训过一二十天,即为“同学”;同主人或夫人同姓,就是“本家”了;都在部队待过,自然是“战友”;实在八杆子打不着,就认干亲,什么干爸、干妈、干儿子、干女儿。很多贪官直到在法庭上,还振振有词说钱是亲朋好友送的,其实这些“亲戚”多是  相似文献   

9.
“一见面,我就知道我找对人了。”一名行贿者如此形容第一次见到何清帆的场景:她话不多,一身名牌打扮,无意中说出来认识的领导名字“如雷贯耳”,再细问,就笑而不答。何清帆是四川人,自称“从农村出来的,也没有什么学历”。但在云南,何清帆却成了某高级干部的干女儿和省级干部的女儿,日常出现在“重要场所”,“在北京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骂贿的故事     
张鸣 《廉政瞭望》2012,(21):52-52
贿赂,在古代又叫苞苴,原义是包鱼肉的蒲包,较早的贿赂,无非送鱼送肉。但是,发展下来,送的可就多了。对方喜欢什么,就送什么,不限于金银财宝,比如美女若干。一般来说,贿赂这种事,有的时候是有人要办点特别的事儿,主动递上包袱,经办人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于是,事由贿成,属于行贿者主动。但更多的时候,是下面的人,或者被管的人不得不贿赂,不贿赂,人家就给你小鞋穿。这种情形。也有不同,有的是什么也不说,甚至面上冠冕堂皇,一身正气,但是,不给是肯定不行的。  相似文献   

11.
激言 《廉政瞭望》2006,(2):12-13
贿赂就像毒药,吞下的人已经身败名裂,下毒的人也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 至少不能让其继续为恶,这样才能给人以足够的警示,彰显社会公平与正义。其实,对行贿重处,古已有之。如明代律法规定:“凡馈人与受馈,并罪;馈而不受,未馈而单款有名者,止罪行贿之人。”香港《防止贿赂条例》也规定对行贿受贿授受同科。这些都对打击贿赂犯罪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斩断行贿者的黑手, 司法利剑,无疑是其中最锋利的一柄。  相似文献   

12.
近一个时期以来,在查处的贿赂案件中,一个新的角色渐渐浮出水面,他们在行贿者与受贿者之问牵线搭桥,充当“红娘”。毫无疑问,他们在贿赂案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贿赂是一种腐蚀剂,它能使一些抵抗力差的人腐败变质。贿赂除了金钱器物,再一种便是“精神贿赂”。常见的精神贿赂大致有拍马屁、抬轿子、吹喇。、戴高帽等几种形式。它常常能起到物质贿赂所不能起到的特殊作用。《史记》载:北海太守为政有方.带来百业兴旺,汉武帝闻知,传旨问政。行前文书问大宁如何策应,太守把想好的”知人善任”、“赏罚严明”讲了一遍。文书摇头说:“使不得,你只能说北海的一切成就统归于皇上的英明就行了。”太守照此行事,武帝很高兴,便加官进爵。明代朱元津钓鱼,半晌不见血儿上钩,十分烦恼,文人解培连忙躬…  相似文献   

14.
受贿与行贿,是贿赂犯罪链条上的两端。斩断“围猎”与“被围猎”的利益链,必须对受贿和行贿同时严厉打击。在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中,这些善于“围猎”的行贿者被绳之以法。以小贿谋大利,买通关键人物行贿者之所以敢于链而走险“围猎”目标。  相似文献   

15.
物质贿赂比较常见,早巳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时下另一种贿赂也应引起领导干部的重视,这种贿赂就是“精神贿赂”。所谓“精神贿赂”就是以别有心的手段或方式打动或打通别人,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比起物质贿赂,“精神贿赂”更恶劣,危害更大。因为物质贿赂是有形的,或钱或物,有数目,有价值,一旦行贿败露,证据确凿,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而精神贿赂则范围广阔,防不胜防,而且不必遮遮掩掩。不少领导干部喜欢古玩字画,一些行贿者看准了这一点,不惜巨资,购买古玩字画,以馈赠交友为名,送给当权者。当“共同的爱好和志趣”把两人的关系拉得十分“…  相似文献   

16.
在反腐倡廉的今天,在处理行贿和受贿关系时,我们主张惩“贿”还须清“源”。现实告诉人们,行贿者和受贿者之间进行的是肮脏的钱权交易,即“以我的钱换你的权,再以你的权为我赚更多的钱”,好比行贿者付出一只鸡,换回的却是一头牛。行贿者和受贿者在钱权交易中,各自得到“好处”,可谓“皆大欢喜”,而受损失的却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贿者无视党纪国法,以权谋私,损国害民,受到惩罚是罪有应得。但使社会受到损害的始作俑者却是行贿人,他们是贿赂行为的源头,是推人下水者,如果不对其处罚或制裁过轻,那好比是开着水龙头拖地板,…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反腐败斗争力度的不断加大,少数贪官污吏不敢再明目张胆地收受贿赂,一些行贿者也不敢赤裸裸地贿赂他人。他们都在“研究探索”贿赂的新形式,企图在黑色的贿赂身上披上一层灰色甚至红色的面纱,使贿赂更加隐晦曲折。  相似文献   

18.
有统计显示,在检察机关查处的贿赂案件中,80%的行贿者是用公款行贿。公款行贿往往发生在以下几个重要时机。领导班子变动之时每当新旧领导班子更替之际,一些善于拍领导马屁者出于为自己将来的前途考虑,有的给离任领导大送礼品,名曰留作纪念;有的为新任领导大摆酒宴,名曰接风洗尘;还有的超规定为领导购置住房,更换办公场所、交通  相似文献   

19.
贿赂是一种腐蚀剂,它能使一些抵抗力差的人腐败变质。贿赂除了金钱器物,还有“精神贿赂”。常见的精神贿赂有拍马尼、抬轿子、吹喇叭、戴高帽等形式。它常常能起到物质贿赂所不能起到的特殊作用。《史记》载:北海太守为政有方,带来百业兴旺,汉武帝闻知,传旨问政。行前文书问太守如何策应,太守把想好的“知人善任”、“赏罚严明”等讲了一遍。文书摇头说:“使不得,你只能说北海的一切成就统归于皇上的英明就行了。”太守照此行事,武帝很高兴,便加官进爵。明代朱元璋钓鱼,半响不见鱼儿上钩,十分烦恼,文人解缙连忙躬身上前赋诗一…  相似文献   

20.
薛福连 《实践》2009,(1):55-56
善于“捧”人者,古之所谓弄臣,就是官员身边的“趋附小人”,他们“因其喜怒而吮舔之,以财而趋奉之,以色动之,以戏悦之”,一句话,怎么让上司高兴,就怎么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