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腐败现象?从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当代的塞缪尔·亨廷顿、阿诺德·J·海登海默,从中国的古代典籍到现代的众多著作,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的学术领域对腐败现象作了自己的界定和诠释。在认真学习、汲取古今中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从政治学的角度讲,腐败现象主要是指社会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采取不正当手段来牟取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私利。人类社会为什么会产生腐败现象呢?就一般意义来讲,腐败现象之所以存在,至少有如下几个条件:(一)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思想的存在是其存在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
十年改革开放,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繁荣了经济和文化,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但是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令人不安的腐败现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就是这种腐败现象的典型表现。贪污、贿赂罪数量之大,增长速度之快,危害之严重,是新中国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贪污、贿赂罪的泛滥,又对腐败现象起了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3.
论腐败现象的法制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腐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实行依法治腐败必须营造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的良性法制生态,逐步消除现行法律中导致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恶性生态因子。在当代中国法制中,自由裁量权设置过多且缺乏必要的监控程序,利益冲突在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权力行使中大量存在而未能得到有效的排除,在权力结构上过于集中而缺乏分权和监督制约,权力运行中透明度较低,对腐败现象的法律容忍度不降反升,构成了五大恶性生态因子。本文在分析其与腐败现象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 党政机关出现的某些腐败现象,严重玷污了我们党和国家在人民中的形象。它和物价上涨、社会分配不公一起,成为当今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三大障碍。如何解决腐败现象,保持党政机关的廉洁,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国家的兴亡。作为调整社会关系和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5.
受贿犯罪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严重腐败现象,而行贿作为受贿犯罪的一大诱因,在一定程度上助长或推动了这一腐败现象的发生和蔓延。因此,很有必要用法  相似文献   

6.
执法队伍内部消极腐败现象探析吴光侠执法机关,既是运用法律武器惩治腐败的主力军,又是反腐败的重点部门之一,克服自身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具有特殊意义。本文意欲对执法队伍中消极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产生根源和防治对策进行初步探讨,以作引玉之砖。一、执法队伍内部...  相似文献   

7.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讲,它是私有制度和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而作为与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开始就是与腐败不相容的。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并不意味着腐败现象所赖以生存的条件和土壤就自然地消失了,恰恰相反,由于历史的继承性和社会主义的阶段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尚未彻底铲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根源,改革开放以后,腐败现象开始在我国不断滋生蔓延。面对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邓小平同志及时准确地揭示了腐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为全党敲响了警钟。邓小平同志讲,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腐败现象的暴露无论在范围还是在深度上都有较大增加。对此社会上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悲观论,认为腐败越反越多,与反腐败的初衷相背离,如此下去,反腐败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二是乐观论,认为腐败现象的暴露增加说明了反腐败的成效。其实,仅凭“腐败现象增加”就得出悲观或乐观的结论,并不合乎逻辑。  相似文献   

9.
正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像是对全球腐败现象的一个隐喻。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彻底摆脱腐败的困扰。然而,基于政治经济体制、社会发展阶段、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的腐败程度和形式又有所区别。正是这种一致性和差异性的存在,为我们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有助于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腐败现象,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实现廉洁政治的目标。西方发达国家:体制性腐败现象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0.
腐败现象可以作为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和犯罪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内容。十分明显,从犯罪学角度深入研究腐败现象,这是一个颇有意义的新课题。本文就有关腐败的犯罪学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足球黑哨己经严重制约着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综观国外关于足球黑哨等腐败现象的处置规定及实践,并提出通过完善足协内部管理机制,完善相关对其监督的机制以及加强对腐败现象的惩治和舆论监督等途径综合遏制足坛黑哨等腐败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好的体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反之,不好的体制,则会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总体角度看,廉政立法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均衡、全面系统的整体。尽管党中央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但腐败现象依然存在,且花样翻新,有些方面还在不断滋长、蔓延。拒腐防变,教育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监督是保证。"反腐败"是治标,"防腐败"是治本。针对当前腐败现象的发展态势,一定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持久战思想。同时,要统筹考虑,多策并举,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等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做到德治、法治双管齐下,标本兼治,刨根堵源,构筑起一道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使腐败现象无抬头之日,这样,才能将廉政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要论专递     
依靠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来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江泽民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依靠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来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使人民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反腐倡廉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现象是人类社会的痼疾,中国现在仍然存在滋生和蔓延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仍处于腐败案件的高发频发时期,腐败现象确有其普遍性、严重性、顽固性和极大危害性。中国共产党是反腐败的社会中坚力量,反腐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反腐败的力度尚未遏制住腐败现象增长的速度,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现在的关键是要逐步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机制,包括法制、监督、教育、物质保障等方面,使反腐倡廉沿着“依法治国”的轨道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如何惩治腐败?这已不乏学术探讨和政策、法律措施了。笔者以为,为了对症下药,首先就必须对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行探究。由于近年来突出的腐败问题是以产品计划经济向计划商品经济的转变为背景的,于是就出现一种误解:腐败现象是商品经济的副产品。其实并不尽然。  相似文献   

17.
当前腐败现象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腐败现象的最主要表现就是职务犯罪。要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应从源头上遏制犯罪的发生,打击是治标之举,预防才是治本之策。本文论述了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性,阐明了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在实践中的现状,提出了对职务犯罪的预防权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习邓小平反腐倡廉的思想,不仅要了解邓小平关于腐败与反腐败的理论论述和具体结论,而且要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当前反腐倡廉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一、关于如何探寻腐败现象的根源问题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在共产党内也有腐败现象?为什么在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同时,腐败现象仍然滋生蔓延?这是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探究这个问题的方向及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邓小平为我们探讨这个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1985年9月,邓小平…  相似文献   

19.
推行经营性土地出让招标拍卖挂牌,培育和规范土地要素市场,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土地批租领域腐败现象的一项重要措施。这项制度自1999年全面推行以来,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但给很多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条件,而且造成大量土  相似文献   

20.
雷艳丽 《中国监察》2009,(13):27-27
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不仅危害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而且危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预防和治理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既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一环,也事关国有企业的前途与命运。当前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