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1982年元月,广西浦北县的猪只发生疫病,但因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不典型未能确诊。2~6月,浦北小江猪场流行以无名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疫病,经系统检查,并与当地过去流行的猪瘟比较,确诊为爆发性非典型猪瘟。(一)流行情况浦北县多年来坚持一年两季猪瘟疫苗免疫注射,但1980、1981年猪只流动较频繁,外来猪源较多,且市场检疫不严,致使猪的疫病流行较多。1982年元月,小江猪场买进盘克杂交仔猪6头,当天即发病,体温40~41°C,经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3月8日后陆续全部死亡。3月9日,后备母猪死亡2头,急宰1头。3月14日育肥猪栏的80头猪…  相似文献   

2.
马传染性支气管炎又称马传染性咳嗽 ,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的传染病。 1998年 6月和 2 0 0 3年 6月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某马群 2次发生该病 ,笔者 2次深入现场进行疫情调查及防制。1 发病概况与临床症状该马群常年生活在海拔 30 0 0m以上地区 ,数量一直保持在 12 5匹左右 ,主要品种为山丹马 ,每年淘汰补充各 30匹左右。 6月下旬到 10月下旬放牧于草原 ,11月份到翌年的 6月中旬为舍饲期。 1998年 6月 10日 ,该马群有 5匹马发病 ,表现精神沉郁 ,体温轻度升高 ,流鼻液 ,个别马有咳嗽症状 ,经 6d对症治疗痊愈。 6月 18日晨又有 6 …  相似文献   

3.
犬顽固性阴道脱出病例在临床上较少见 ,一旦发病按常规治疗很难奏效。 1998年 6月和 11月 ,我们先后对 2例发生顽固性阴道脱出的花丹犬进行了内固定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发病情况和治疗效果1.1 病例 1 保定市李某的 2岁花丹母犬 ,体重约 17kg ,曾产仔 1胎。 1998年 6月 13日早晨发现该犬外阴部有囊状物突出于阴门之外 ,颜色粉红 ,病犬常舔之并有努责现象。随即 ,犬主将突出物送回阴道内 ,但不久又脱出 ,重复几次无效后于 6月14日上午来我院求治。1.1.1 临床检查 体温 3 8.4℃ ,呼吸 42次 /min ,脉搏 85次 /min ,体质稍差…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某鸵鸟养殖场 ,在孵化育雏中有 2批不同日龄的雏鸵鸟陆续出现软腿、胫骨弯曲、关节肿大、跛行等症状 ,病情严重。经病史调 ,饲料中钙、磷检测 ,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观察 ,认为本病是由饲料中钙过量和钙磷比例不当引起的。1 发病情况该鸵鸟场 1997年 5月 12日孵出雏鸵鸟 19只 ,5月 2 6日孵出雏鸵鸟 2 6只 ,2批雏鸵鸟饲喂本场配制的雏鸵鸟饲料。前者5月 2 7日开始发病 ,此后发病数量逐渐增加 ,至 6月 19日死亡8只 ,8只病情严重、症状明显 ,3只病情轻微 ,死亡率 42 %;后者6月 7日开始发病 ,至 6月 2 5日 12只死亡 ,10只症状明显 ,4只症状…  相似文献   

5.
1999年 5— 6月 ,当地养鸡户鸡群暴发了一种以呼吸困难、咳血、产蛋率下降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1 发病情况1999年 5— 6月 ,当地养鸡户饲养的褐壳蛋鸡十多万只发病 ,发病鸡多为 2— 6月龄 ,其中 3— 4月龄青年鸡占 41% ,育成鸡占 16 % ,最小发病鸡为 2 0日龄 ,最大发病鸡为 15月龄 ;鸡群感染率在 90 %以上 ,死亡率为 10 %— 2 0 % ,蛋鸡产蛋率可下降10— 2 0个百分点。据调查 ,当地养鸡户均按以下免疫程序进行过免疫接种 :7日龄时用新城疫LoSata滴鼻 ;14日…  相似文献   

6.
临床症状 一雄性恒河猴,于1988年5月28日离群不食,下腹部增大,叩诊腹部呈鼓音,疑为肠臌气及消化不良,用土霉素、酵母片和复合维生素B溶液治疗2天后放回原栏,于6月21日发现该猴精神沉郁,下腹部膨大明显(约比正常大两倍),波及阴囊部,体温40.5℃,呈胸式呼吸,卧下缓慢,卧下不久又艰难站立,触压腹壁紧张,病猴挣扎明显,腹腔穿刺流出多量黄白色脓液。  相似文献   

7.
最近 ,作者在整理以前的血涂片标本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血液原虫。根据原始记录、虫体形态等特征 ,综合判定为卵形巴贝虫 (Babesiaovata) ,该原虫在本地区为首次发现。1 发病情况1997年 5月 2 0日 ,延边地区从吉林省四平地区分 2批运来中国黑白花牛 2 0头 ,一直在珲春市北郊村后的山上放牧。 6月 4日发现部分牛体表寄生大量的蜱 ,个别乳牛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不愿意活动等症状。于是 ,将该群牛由山上转移到村外附近放牧 ,并采用黄色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但治疗效果不明显。 6月 10日死亡母牛 1头 ,6月 12日又死亡母牛 …  相似文献   

8.
某鹿场饲养梅花鹿 6 0 0余只 ,其中母鹿约 40 0只 ,1999年对仔鹿因打耳号后引起大批死亡 ,初步诊断后通过治疗性试验 ,确诊为仔鹿硒缺乏症 ,打耳号时因追赶剧烈运动和损伤则是发病死亡的诱因。发病情况和症状  1999年 4— 6月 ,该场共产仔鹿 2 47只 ,于出生后 3d打耳号以标记 ,第 1批 78只仔鹿打耳号 3— 5d后相继发病 ,共死亡 37只 ,死亡率为 48.85 %。发病仔鹿活动减少 ,精神状态差 ,常卧于墙角或护仔栏内 ,驱赶时站立困难 ,部分需挣扎数次方可站立。站立时四肢叉开 ,头颈前伸或下垂 ,脊背弯曲 ,全身肌肉紧张而不灵活 ,步态蹒跚 ,跛行…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 6月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某鹿场饲养的梅花鹿发生一种以排血样稀粪并伴有神经症状的疾病 ,共发病 5头 ,全部死亡。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病。1 发病情况及症状该养鹿场自 2 0 0 1年 4月起 ,先后从东北引进良种梅花鹿 12 5头 ,以后又繁殖 70多头 ,分群分圈舍饲 ,鹿群生长发育良好。该场远离村庄 ,有较为合理健全的兽医卫生管理制度 ,对鹿群定期注射羊痘、羊三联四防苗等疫苗。从 2 0 0 2年 6月初开始 ,主要饲喂青苜蓿。 6月 18日早晨 1头公鹿发病 ,虽采取多种措施治疗 ,但未奏…  相似文献   

10.
1987年10月,本县中山公园饲养的8只长尾黄猴中有7只发生链球菌病,死亡4只,其余3只治疗后痊愈。 (一)发病经过 该公园的猴子是在同一厩舍用铁丝网分栏饲养,每栏1~3只。猴群年龄8月~15岁。1987年10月7日有7只发病,10月10~13日先后死去4只,发病率为87.5%,致死率为57.1%。死亡猴年龄,8个月1只,2岁1只,12~15岁母猴2只。对1只死亡猴解剖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溶血性链球菌病。并对其余3只病猴和1只未病猴用青霉素、链霉素进行防治,使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朱鹮为濒危鸟类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 0 0 1年 5月 ,朱鹮救护饲养中心的 5只 3— 5日龄雏朱鹮发生以排粪困难、拒食、呕吐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其中 2只死亡 ,3只经及时抢救而痊愈。发病情况和主要症状  2 0 0 1年 5月 2 8日 ,该中心人工繁育的 3只 ( 35、36、38号 )雏朱鹮发病 ,翌日又有 2只 ( 39、41号 )发病。病鸟主要表现为排粪困难 ,尽力努责仅能排出点滴白色水样稀粪 (正常粪便为白色水样稀粪中夹杂黑色软粪 ) ,腹部臌胀 ,触诊腹部发现肌胃异常臌胀、充盈 ,拒食 ,呕吐 ,继而呼吸促迫 ,爪、喙干瘪。初期以消化不良治疗 ,第 2d死亡 …  相似文献   

12.
李氏杆菌病是一种散发性人畜共患病,鸡李氏杆菌病极少发生,广西尚未见报道。2000年8月2日,南宁市某养鸡场1群雏鸡发生以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疫病,经诊断为鸡李氏杆菌病。1 发病情况该鸡场于2000年6月6日购进2200只1日龄雏鸡,1日龄时免疫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2日龄时进行新城疫免疫。该群雏鸡于4日龄开始发病,8月2日止共发病500多只,发病率为22.7%;死亡310只,病死率为62.0%,病程为1—3d。该场曾用恩诺沙星治疗无效。2 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闭眼、缩颈、震颤、行走不便,有的病鸡双腿呈前后叉开姿势。3 剖检变化剖检4只病鸡,其病变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从1986年6月,半年多来,笔者对从同一个种鸡场购进鸡苗的4个肉鸡场饲养的鸡群进行了观察,初步摸索了仔鸡传染性腺胃炎的发病规律及防止措施。 (一)发病情况 笔者通过对15批发病鸡群的观察,发病日龄(螺旋桨状羽毛出现)在12日龄到30日龄之间,多数在2~3周龄内发病。如A鸡场发病13批,其中12、13、14、2124、30日龄各发病1批,17、18日龄各发病2批,25日龄发病1批;B鸡场和C鸡场各发病1批,日龄分别为15与20天。  相似文献   

14.
七台河特种动物养殖场饲养雉2000余只。1993年11月初大批发病,经临床和剖检观察、实验室检虫(菌)及药物治疗确诊为组织滴虫(Histomon──asmeleogridis)和鸡疏螺旋体(Borrgaleindr──nm)共袭造成发病。(一)发病情况该场有网式露天饲养棚栏三排六栋,育雏暖舍两栋。每栋养雉300~500只,公母分群饲养。11月6日,首先在靠近山顶的两栋5月龄公雉群发病。5天后3月龄母雉群发病,以后在各群都有发病。11月15日前每日死亡3~5只,15~25日每日死亡8~20只。到11月28日共发病335只,死亡281只,发病率为16.7%,病死率为84%。(二)临…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情况 1986年5月10日,我国引进4头长臂猿(编号及体重分别为:521号,雌性,2.7kg;231号,雄性,1.85kg;232号,雄性,1.07kg;233号,雌性,0.75kg),都放进同一个笼舍。5月份本市阴雨连绵,平均气温25℃,该笼舍内地面潮湿,通风不良,空气不洁。长臂猿刚引进,营养不良,怕人易惊,对人工调制的饲料尚未适应,饲喂的牛奶常打翻在地面后,又争相饮吮。饲料还有香蕉,苹果,树叶。于5月16日,521号雌猿首先发病,随后在2~3天后,其余3头也出现症状,发病率达100%。实验室检验,本次发病为“白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经过治疗,521号猿无效死亡,其余3头痊愈。  相似文献   

16.
水牛结肠秘结较少发生,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也少。1978年6月3日,泸县雨坛公社曾弯大队四队六岁牯牛发病。6月4日至8日,公社兽医连续治疗,先后输10%葡萄糖5500毫升,并注射青霉素、四环素,内服中药等,病情未见好转。8日傍晚,我们以促进肠胃蠕动通泻为原则,采取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诊疗情况介绍如后。  相似文献   

17.
笔者用烟气穴位注射,治疗家畜腰肢病(风湿、闪伤)31例(马15例、骡7例、驴9例),均经1~2次治疗而愈。 选穴 前肢选抢风、膊尖、膊栏、膊中、弓子,后肢选大胯、小胯、汗沟、仰瓦、巴山、肾棚、百会。 治疗方法 取香烟5支,长输液胶管2个、烟嘴及12号长针头、100ml注射器各一个。将病畜保定在  相似文献   

18.
奶牛皱胃右方变位在国内报道较少。1984年7月~1085年10月,我们在门诊上先后遇到5例(以下编为1、2、3、4、5号),通过手术方法治愈4例。现将诊治方法简报如后。 (一)发病情况 5例患牛均是在产后2周内(1~14天)发病,其中2、3号呈急性经过,突然发病,严重臌气,病程2~4天。2号牛因继发皱胃破裂而死亡,1、4、5号患牛呈慢性经过,长期食欲不振,曾按前胃弛缓治疗,未见好转,来本站治疗前已病1~1.5月。5头患牛年龄分布2.5~4岁;胎次1胎者4头,2胎者1头。 (二)临床症状 1.呈急性经过的患牛,发病突然,食欲废绝,急性臌气,泌乳停止,体温正常或偏低;大便稀少,呈酱油样,小便有酮体气味;眼球下陷,脱水严重,右侧腹壁明显臌胀,冲击触诊可感觉到有液体震荡,将  相似文献   

19.
1991年6月初,天水市北道区的某鸡场的雏鸡群中,60日龄的星杂288和16日龄的星杂579蛋鸡共发病3782只,在7天内共死亡812只。邻近专业户的鸡群也相继发病,至7月底共有11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的93个村有疫病爆发流行。据不完全统计,其发病率为79.4%(51523/64874),死亡率为17.7%(11514/64874)。曾对病雏用抗生素、磺胺以及呋喃类药物治疗均无效果。从发病后的第3天鸡只开始死亡,4~5天达最高峰,后渐减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2月初 ,武威市某种猪场的初产母猪产仔后发生以发热、停乳、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同时 ,新产仔猪也出现发热 ,严重腹泻 ,停止吮乳等症状。发病母猪占生产母猪的 33.0 % ,占初产母猪的75 .0 % ,仔猪发病率达 2 8.2 %。发病仔猪在 1~ 2d后死亡 ,病死率达 71.3%。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猪瘟病毒和猪细小病毒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该种猪场共存栏母猪 36 0头 ,公猪 18头。 2 0 0 1年 6月从金昌调入后备母猪 4头 (分别编号为金1~ 4号 ) ,从青海调入 6头后备母猪 (分别编号为青1~ 6号 ) ,饲养 30d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