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优势;社会和谐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阶级社会的区别;社会和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民法真正发达 ,从而提出建立中国市民社会的课题。市民社会理论源于西方 ,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市民社会的生成 ,本文基于西方的市民社会理论和中国政治、经济环境 ,提出了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主题。现代中国在向现代化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出现了社会信任危机,而造成当代中国社会信任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法治建设滞后于社会客观变迁的步伐。推动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建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的30年,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进步的30年,也是中国公民社会发育和兴起的30年。改革开放是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时间起点;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深刻根源;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驱动力;对外开放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创造了优势环境。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概念的意义及其与法治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民社会是指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具有相对独立的领域 ,黑格尔第一次从理论上界定了市民社会概念 ,马克思第一次正确揭示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用“市民社会”理论分析中国社会有积极意义。中国的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应该是良性互动关系。中国的法治必然建立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良性互动关系基础上 ,并为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会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已是一个老龄化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中国老年社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中国现行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中国的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老年社会服务的各项工作,为改善中国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多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另一方面,社会道德滑坡,信仰缺失,并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严重制约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国前的传统中国社会有着自发的运行规则,并不需要上层统治者假手而治,新中国各项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从官方意识形态的神坛掀翻打碎,在形式上儒家思想不再是指导人民各种行为的规范和准则;而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又使传统中国社会的运行机制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社会物质基础。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正是由价值观念与经济发展间的失衡所致。社会价值的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出社会价值重建的具体举措会显得大而无当,而对传统社会价值作出建设性的检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重建原则才是具有建设性的。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党的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辉 《理论前沿》2004,(10):29-31
公民社会的兴起是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本文探讨了中国公民社会兴起的原因,分析了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执政党建设的影响,提出了公民社会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9.
社会问题是政府存在的价值前提,然而许多社会问题却是政府公共政策的社会后果。本文梳理了中国社会问题的类型谱系,分析了中国经济社会变迁的扞格原因,探讨了当前中国社会问题的政策生成,认为转型经济社会治理应特别关注社会建构取向的政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分布与抗风险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两个大转型,这铸就了中国经济的辉煌,也使中国进入了一个高社会风险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大转型过程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深化,中国农村居民面临的社会风险已与城市居民面临的社会风险基本趋同,而农村居民拥有的抗风险机制却远远弱于城市居民,以收入水平表征的抗风险能力也远不及城市居民。中国要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必需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政策体系以有效降低和化解社会风险。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中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建设只能有重点、分层次、逐步推进。综合来看,中国农民在抗御社会风险方面处于明显弱势,中国建构社会政策体系和实施社会政策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安乐死”的本质是为减轻患绝症的病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极端痛苦,有利于减轻其家属负担,符合优生、优死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安乐死”不存在现实的社会危害,没有损害绝症患者的生命权,是尊重个体生命权的体现。脑死亡法即将在我国出台,为安乐死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是我党执政的自觉理性发展成果,突出表现了我党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从"革命思维"向"执政思维"的转变;在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上,实现从"一元化"向"职能化"的转变;在领导方法上,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因此,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在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上顺应时代发展的正确选择,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3.
对刑法中"包庇"的整体性研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包庇"的主体、"包庇"的对象和"包庇"的行为。"包庇"的主体,从解释论的角度看,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可以包括被包庇者本人,从立法论的角度看,应当包括"单位"。"包庇"的对象,各个犯罪的要求有所不同,既可能是一般意义上"犯罪的人",也可能是特定的违法犯罪分子。"包庇"的行为,在具体罪名中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但都是以作为的方式帮助违法犯罪人逃避刑事处罚,既不同于"纵容",也有别于"知情不报"。  相似文献   

14.
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用其指导改革和发展,是高校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校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思想基础,我们只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快推进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才能把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的中国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15.
统筹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关乎国家在建设时期"中心任务"的抉择,是建国60年经验总结中不可回避的课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与之后,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的不同统筹观(即从"战争格局论"到"和平与发展论";从"要准备打仗"到"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的巨大变革),对国际政治、尤其国内的建设格局以及台湾问题的处理方针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抚今思昔,在改革大势下,我们全面肯定邓小平的全局统筹观;继往开来,在历史镜鉴中,不等于轻率地否定1978年改革以前毛泽东的大局统筹观,这是历史的否定之否定,是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中村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已成为影响我国大多数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城中村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的概念、内涵;城中村的划分方法及类型;城中村的形成原因;城中村的功能;城中村的治理改造问题等方面。对于城中村问题研究的深度、广度、方法均不足。因此,应深化专题研究、拓宽研究内容,改进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野中,"以人为本"中的"人"有三层涵义,即"人"是人类、"人"是现实的个人、"人"是指人民群众。正确地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的涵义,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东突"问题已成为中国边疆安全的重大威胁,美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发引人注目。美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自身利益至上,在"东突"问题上的战略考虑则涉及反恐、美中关系、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其不同需求之间存在冲突,由此也导致美国"东突"政策的模糊和多变,并在诸多层面上影响到"东突"问题的解决。虽然美国因素会继续在"东突"问题的发展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鉴于一些条件的制约,美国会对"东突"活动的支持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相似文献   

19.
"春泥计划"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推出的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一项育人工程,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文章就如何挖掘、利用、整合各种本土资源,有效地实施"春泥计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德性”是民警执法过程中的心理基础,具有实现主体心灵秩序和社会人伦秩序的效能,不但能使民警在执法中趋向社会价值目标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对社会大众具有感召力。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努力探讨民警“德性”养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