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庆辉 《学理论》2011,(26):33-34
近年来,在以广州为代表的许多大城市出现了一批80后、90后为代表的青少年公民发起的公民行动,这些行动涉及的主题涵盖了文化保育、公益环保、个人权利和公共事务等各个方面。这批青少年公民意识的觉醒表现出一些新的时代特征,在肯定和支持城市青少年社会参与意识发展的同时,考虑到青少年自身的不足和局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做好引导工作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公民是西方文明的产物,由于我国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公民意识一直很淡薄.公民作为社会基本成员,其公民意识更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精神基础,公民意识的确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者在对公民和公民意识的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公民意识尤其是青年一代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青年一代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李春雷  王雪艳 《学理论》2010,(15):93-94
通过文献综述、开放式调查和样本测试结果提出青少年价值观的理论构想,以此为基础编制青少年价值观问卷,并对正式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和多维度的体系,包括两个二阶因素和十个一阶因素。初步研究显示青少年价值观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量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公民、公民意识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熊淑媛 《理论探索》2005,1(5):122-124
公民是民主宪政的产物,公民意识是民主政治国家的心理基础,二者对政治文明建设不可或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政治文明,不仅要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制度建设,更要以具有民主精神的公民和公民意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民意识的生成是一个在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的客观条件下,在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实践中官吏和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应全方位构建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为此,必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民主政治,培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开展公民教育,发展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6.
"公民"一词是个舶来品,它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概念出现在启蒙思想运动中.公民是由宪法赋予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概念,它既不同于"人民",也不同于"群众"和"老百姓".公民意识主要体现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等.公民意识的提高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础性因素.服务型政府理论的提出是一个创新,为我国行政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的行政改革.作为一种理论它还有必要进一步地探究和完善,作为行政改革的一个目标它应是一种合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7.
于小艳  鄢圣利  宁镭 《学理论》2010,(10):246-247
大学生公民意识表现为独立自主意识、民主平等意识、主动参与意识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存在人格依附强烈、民主平等意识肤浅、法律意识淡薄、参与意识缺乏等特点,这与现代性、传统文化及高校教育特点相关,需加大高校改革、重视德育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提高现代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8.
网络-中国公民意识崛起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互联网的发展为公民意识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网络虚拟公共领域的构建与网络民主的参与形式对公民意识的培育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由于网络自身的特性所致,网络对公民意识培育也存在数字化鸿沟、信息管理和文化上的困境.只有完善各种法规制度,发动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加强网络伦理的研究,才能趋利避害,发挥网络在公民意识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中国梦的提出,赋予了公民意识以新的时代内涵,也对公民意识教育提出了紧迫的现实要求。现代公民意识的培育和提升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围绕实现中国梦,准确把握公民意识教育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优化方法路径,大力提升公民意识教育实效,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秀丽 《学理论》2010,(4):51-5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民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农民公民意识。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前提。因此,笔者就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特点和基本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我国农民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2)
塑造公民生态意识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公民生态意识薄弱,无法满足生态治理需求。应转变公民原有的生态观念,从多元层面探索我国公民生态意识培育途径。塑造公民生态意识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民意识的发展,既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其发展的必然。由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治文化建设,客观评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兼收并蓄地利用好、发展好、实现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由此独辟公民意识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发展中的蹊径。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论坛》2015,(6):19-23
发展中国式公民文化建设,需要"五位"一体的、多元的治理意识,在行动中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制度、民主文化、公民社会和生态意识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必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公民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公民文化的建设提供制度的保障;大力开展各项公民教育活动,为公民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育发展"第三部门",为公民文化的开展奠定和谐社会环境;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自觉地参与到生态保护中去从而提升公民生态意识。以此,充分利用各个方面的有利条件,从而提升中国公民文化素质和促进人格现代化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郭美美事件能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国网友功不可没。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他们的持续关注和发现,才使得这起事件没有无声无息地消逝,而是步步紧逼,追问真相。笔者以为,就这些网民的行动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公民意识的苏醒与担当。  相似文献   

15.
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与公民意识的概念界定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亦称参与政治,是当代重要的政治现象,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获得新知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通道和参政议政的平台。如何发挥出网络对公民的正面影响,利用网络舆论的正能量对网民进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熏陶和培养,对于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的政治、民主、文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兰 《学理论》2012,(22):134-135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表现形式的不断更新,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文化现象正在升温,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对人们公民意识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究微博对公民意识形成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对于我们充分运用微博来培养人们的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民意识教育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法治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德法兼治”,而公民意识是德治与法治的平台。因专制主义、法制文化的积淀,形成公民意识被漠视。本文从纵向、横向分析其缺乏原因、培育的紧迫性、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亟需构建公权引导、公民参与和媒体传导有效互动的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模式。强有力的公权引导要求立法机关参与普法、执法机关重视执法教育、司法机关拓展司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有序的公民参与要求全面落实民主立法、深入推进执法、切实开展公民法治监督;媒体传导要求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体进行公民意识的普及以及鼓励和扶持公民教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爱爱 《学理论》2012,(4):31-32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公民文化的发育非常不足。着重对我国农村经济落后的影响,第三空间发展缓慢,政府职能划分不清,公民意识严重不足这几方面引起的农村公民文化发育不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应从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发展村民自治组织,引导农民有序参与,提高农民素质四个方面来培育农民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