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批评一生受益1930年8月,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团从长沙撤出,退向平江长寿街,在永和市与红1军团汇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朱德任总司令,部队暂在平江、浏阳一带休整扩编。当时,在家乡测阳县永和市诚嘉乡苏维埃政府任宣传委员的唐亮(当时的名字是唐昌贤)积极响应红军的号召,主动要求参加红军。入伍后,唐亮先是被编入红军政治训练大队,边战斗、边训练、边学习。经过两个多月的严格训练,唐亮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彭雪枫同志担任政委的红3军团第8军第2师任…  相似文献   

2.
杜玉臻 《湘潮》2004,(4):40-42
1930年春,湖南平江深山里长大的方正平,瞒着家人参加了红军。部队转战湘鄂赣数月后,于8月上旬回平江长寿街一带休整。  这天,日夜思念儿子的母亲见到身穿军装、威武英俊的方正平突然出现在面前,惊喜交集,拉着儿子的手唠叨个没完,她叮嘱说:“在部队里好好干。到了哪里也不  相似文献   

3.
从一九三○年八月到一九三一年八月,中国共产党湘北特别委员会领导了湘北的平江、湘阴、岳阳、临湘四县的革命斗争。作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湘北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与扩大。  相似文献   

4.
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的珍品柜里,有一颗直径6厘米刻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沙县革命委员会”的圆形公章,这是我省12个闽赣苏区县仅存的一颗县苏维埃公章。这颗珍贵的印章怎么会完好地保存至今呢? 1933年秋,中央军委令彭德怀率领东方军东进福建,收复沦陷的闽西苏区和开辟扩大根据地。8月底,东方军解放了沙县境内的夏茂、高桥一带乡  相似文献   

5.
正红四方面军于1931年在鄂豫皖苏区组建,部队英勇善战,曾连续粉碎蒋介石的3次"围剿"。张国焘到鄂豫皖苏区后,积极执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使苏区受到很大的损失。1932年6月,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张国焘又实行逃跑主义,仓促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4个师共1万多人离开鄂豫皖苏区(徐海东率二十五军坚持斗争),于12月到达四川北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前夕的这段历史了解甚少,甚至出现过诸多的猜测和误传。值此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将历年调查采访到的有关史料整理成文,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生动的毛泽东。与张闻天联手1934年7月底,毛泽东从南线会昌返回中央苏区首府瑞金。沙洲坝又遭国民党飞机轰炸。这是因为红十六军军长兼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孔荷宠叛变投敌。孔荷宠向国民党献上了他暗中描画的沙洲坝中央机关分布图,国民党空军紧急出动,接连三天对沙洲坝狂轰滥炸。按照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安排,毛泽东随中央政府机关搬到离沙洲坝有12公里的云…  相似文献   

7.
坐落在西芹镇中评村的木芹山(亦称芹山),是南平境内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但74年前,我英勇的红军东方军五师十三团,在这里与国民党十九路军三六六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1933年7月2日,彭德怀、滕代远率东方军从江西入闽,执行收复苏区、开辟中央苏区联接闽北苏区的战斗任务。8月下旬,红三军团进驻南平县王台乡,第四、第五师沿富屯溪顺流而下,攻打南平城。9月  相似文献   

8.
在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曾有两支词不同、曲相同的歌。其一,《土地革命歌》;其二,《红军纪律歌》。而《红军纪律歌》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很类似。那么,这三支歌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1928年,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第二年,这支队伍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当时,徐向前受中共中央派遣来到了鄂豫皖苏区,担任了鄂豫皖苏区和红  相似文献   

9.
红军陕甘支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于1935年10月进入陕甘苏区,与陕甘红军会师,胜利结束了历时一年的长征.随后,与陕甘红军合编为红一方面军,共同发起了直罗镇战役,打退了敌人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初步在陕北站住了脚跟.由于陕甘苏区地域狭小,经济落后,物产不丰,四周又云集着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和晋  相似文献   

10.
正8月6日,由八师天筑建工集团市政公司承建的鲁木齐市河马泉新区长乐街综合管廊工程项目,全面开展抓重点、突难点、抢节点掀起"安康杯"大干高潮。该项目根据具体实际制定竞赛方案,成立劳动竞赛领导小组,围绕竞赛目标,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严防安全事故,严控工程质量,严保进度计划,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利用党员安全巡防、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号、青年突击队等创建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  相似文献   

11.
护送高福源     
直罗镇战役后,毛主席已到陕北苏区后方去了,陕甘支队司令部还驻在甘泉县的麻子街。彭总、叶剑英参谋长、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中央保卫局长罗瑞卿等中央领导,仍在前方领导工作。那时我在总司令部任特派员,我的直接领导是罗瑞卿。我每天都跟随在彭总等领导周围工作。我一方面要负责中央领导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会师后,湘赣边界的武装力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令国民党当局坐立不安。1928年6月中旬,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奉蒋介石之命,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剿":湖南国民党第八军吴尚部,由平江调防攸县,  相似文献   

13.
中共连城县委于8月14日召开纪念朋口战役70周年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当年参加朋口战役战斗的老红军、龙岩市党史界的专家学者等近百人。朋口战役是1933年8月间红军东方军由赣入闽作战,重挫国民党十九路军的一次战役。此役之后,不仅收复了新泉、连城、清流、古田、小陶等苏区,而且迫使十九路认识到只有联共反蒋抗日才有出路,加速了福建事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巩固和扩大闽北苏区,使之与赣东北苏区连成一片,进而打通与中央苏区的联系,夺取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2年9月,方志敏第二次率红十军进闽北。9月13日,红十军在江西铅山县紫溪与中共闽北分区区委书记黄道、闽北独立团团长黄立贵、团参谋长兼副团长李金泉、团政治委员薛子正等会合,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确立了作战计划。9月15日战斗打响了。红十军83团和闽北独立团由军长周建屏指挥攻打崇安县星村街。81团和82团由政委方志敏指挥攻打赤石街。军部下了最坚决的命令:为保卫崇安苏区,全体指战员,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消灭星村、赤石之敌.凌晨,两支部队同时向星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新的论题,就笔者浅见所及,在已出版的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各类史书中尚无闽粤赣苏区的记载,更无它与中央苏区关系之论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粤赣苏区建立了统一的党、政、军、工、团的省级领导机关,并领导苏区军民取得了土地革命、反“围剿”战争的伟大胜利,后来又发展成为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烈士们用鲜血谱写的不可磨灭的光辉历史,亟须进行深入研究。一、闽粤赣苏区的建立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为了巩固发展全国苏区,于1930年11月17日制定《中央政治局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确定闽粤赣为全国6个苏区之一。“苏区工作计划”对  相似文献   

16.
正成钧,原名成本兴。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先后参加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斗争和长征,率部参加巩固和发展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以及莱芜、孟良崮、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土防空作战中,成钧多次指挥击落国民党空军U-2型高空侦察机。1955年成钧被授予中将军街,后荣  相似文献   

17.
闽浙赣苏区曾使用过的货币,在今天虽然没有流通价值,但从探讨和研究苏区经济、金融、文化的需要来说,却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一、闽浙赣苏区货币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苏区共发行纸币100万元左右,但流传至今的已寥寥无几,而且都是苏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保存下来的。闽浙赣苏区沦陷后,国民党军和由地主武装组成的“清乡队”对苏区进行了无数次“清洗”、“清剿”,其中包括收缴、销毁苏区文件、票证、报刊等。面对敌人疯狂的浩劫,苏区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将手中的文件、报刊、票证秘密隐藏起来。闽北苏区有一个名叫茶花的老人,方志敏曾在  相似文献   

18.
昔到平江路不平 ,乾坤奠定是人民。坚持马列春常在 ,遍地黄金遍地银。80年代中期 ,江渭清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了 ,他访苏区 ,游平江 ,兴致甚浓。他仰望起伏连绵的群山 ,思念曾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红军战友 ;俯瞰西流洞庭的汨罗江 ,缅怀行吟《离骚》、千古传颂的大诗人屈原 ;八一风暴、秋收起义、平江枪声、井冈星火 ,更激起他滚滚诗潮 ,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平江诗》。地处湖南东北部的平江县 ,是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军事要冲 ,历史十分悠久。江渭清以自己有这样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故乡而自豪。1910年11月 ,他出生在平江一个普通农家…  相似文献   

19.
邓建龙 《湘潮》2015,(7):145-147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当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部队中,有一支由湘鄂赣子弟兵组成的英雄部队——红十八军,万里转战,胜利到达陕北。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将红十八军的演变沿革作一梳理。一、诞生在湘鄂赣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领导湘军独立第五师在平江举行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开创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此后,在这块红色的根据地上先后诞生了红八军、红十二军、红十五军、红三军团、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上的平江,既是平江起义的爆发地,又是创建发展湘鄂赣苏区的中心和大本营,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1928年7月22日在平江县城爆发的平江起义,犹如一声平地惊雷,在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紧要关头,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平江起义前后,平江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