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3月通过的《物权法》适应了担保物权制度的新发展,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袄,对传统担保物权理论予以修正,扩大了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设立了应收账款质押与动产浮动抵押制度,规范了登记行为,在担保物权实现规则方面做出调整等。凡此种种变化必将给银行信贷担保业务的发展带来崭新契机,但同时也将带来一些不利因素,我们需要运用辨证的眼光,在研究并探讨其利弊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才能切实防范法律风险,从而进一步促进金融业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物权法在动产担保融资方面的重大突破,并论述在新物权法框架下以应收账款和存货质押存在的法律问题及风险防范。法律上的保护对于推动动产担保的发展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银行信贷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信贷风险的探讨也很多。预期违约是一般商事合同违约的一种情况,由于银行信贷的特殊性,预期违约的现象又诸多存在于银行信贷中,这就使得预期违约在银行信贷中的探讨分析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将从预期违约的定义出发,侧重分析在银行信贷中的特殊之处,着重探讨预期违约的可能形式和风险影响。  相似文献   

3.
银行信贷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信贷风险的探讨也很多.预期违约是一般商事合同违约的一种情况,由于银行信贷的特殊性,预期违约的现象又诸多存在于银行信贷中,这就使得预期违约在银行信贷中的探讨分析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将从预期违约的定义出发,侧重分析在银行信贷中的特殊之处,着重探讨预期违约的可能形式和风险影响.  相似文献   

4.
祁群 《法学》1998,(12)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机制转轨以后,企业都在市场公平与不公平竞争环境中生存,银行贷款的风险逐步加大,而且银行商业化以后,银行也是自负盈亏,所以银行实行严格的贷款担保制度是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必要保障。银行贷款担保通常采用的担保方式是保证、抵押或质押。所谓保...  相似文献   

5.
张声成 《中国法律》2008,(4):37-37,105-106
经常听到境外的银行和律师,投诉有关中国法律对于动产抵押登记手续方面的规定含糊不清及进行登记时每每遇到很多障碍。但借着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后,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工商局”)于同年10月17日发布新的《动产抵押登记办法》(以下简称新《登记办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2007,(4):29-29
1、“物”在民法上包括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是不可移动的物,比如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是不动产以外的可移动的物,比如汽车、电视机等。2、“物权”是一种财产权,指权利人依法对一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3、“所有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自己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全面支配的权利。4、“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5、“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务履行而设立的物权…  相似文献   

7.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799票赞成、52票反对、37票弃权、1人未按表决器的表决结果,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物权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现将该法有关问题简介如下:一、《物权法》的制定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  相似文献   

8.
我国《物权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法律史上的一件大事,为将来的民法典奠定了基础。但是,就《物权法》本身来说,有许多规范制度是值得探讨和反思的。在第一编中,第一章的标题为基本原则,但其内容却不是基本原则,甚至没有包括所有的真正的基本原则,如客体特定原则等;第二章中没有贯彻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而是采取登记生效与登记对抗双重模式,造成规范之间的不协调;第三章中,没有区分物权性救济措施与债权性救济措施,例如,《物权法》上的救济措施与《合同法》及《侵权责任法》上的损害赔偿如何区别适用?等等。这些都需要进行反思,以便在将来的民法典中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物权法》通过对物权的确认和保护,鼓励、刺激人们努力创造财富和进行证券投资,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所有权制度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石,其权能的分离是证券市场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物权法》确立的现代产权制度是信用制度的基础,为证券市场的高效、健康发展提供了信用保障。  相似文献   

10.
王赫 《中国公证》2016,(4):12-13
《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经公布就在法律人的朋友圈形成刷屏之势。这也难怪,物权法司法解释无疑将是今年最重要的司法解释,很可能没有之一。究其缘由,一方面是因为《物权法》自身的重要性,2005年前后围绕物权法立法所生争议的受关注程度也是此前和之后其他立法过程所鲜见的。另一方面,物权法司法解释确实也酝酿了太久,以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历经九次修改,终于在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此次颁布的物权法,可以说是我国法律史上一个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一部法律。物权法修改了之前民法通则中许多不尽合理的法律条文,且许多条文都更加突出了对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从某个角度可以说这部法律是关于财产权利的法律。  相似文献   

12.
一、<物权法>实施后对公证行业不利方面的影响 (一)没有法定公证事项.通观整个<物权法>,没有直接规定必须公证的事项.只有某些章节提到"提存",而按照<公证法>第12条的规定,"提存"只是公证机构"可以"办理的事务.在<物权法>的立法过程中,虽然司法行政机关、公证实务界以及诸多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论证了法定公证事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研究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成功经验,但这种观点还是没有得到立法机关的普遍认可.所以,<物权法>施行后,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在没有相关法定必须公证事项的强力支持下,如何发展壮大公证事业?这是我们公证行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作为调整财产支配关系的法律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挥之不去的。本文在简括物权法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对了立法的意义,认为物权法的立法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它尊重人,为了人,塑造人,这种以人为本的方式正是协调当前社会利益关系的一剂良药,它强调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了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相继出台,运用法律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减少信贷纠纷已成为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迫切任务。笔者认为,各级银行强化信贷资金  相似文献   

15.
论银行信贷行为的法律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银行信贷行为的法律约束机制袁治,李铀我国贷款规模年年控制年年突破,信贷资产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令人担忧。透过种种外在表象,我们会发现银行系统内部本身存在机制性缺陷,弥补这种缺陷是金融立法的重要课题。《商业银行法》的颁布为建立银行信贷行为的法律约束机...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作为调整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对证券市场的繁荣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物权法》的实施确立了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框架,适用于证券法律关系的多个层面,同时也为证券业的金融创新提供了充分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物权法》作为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民事法律,它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的民事法律关系及其相关活动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取得和开发、房屋的建设、房屋销售、物业公司的管理几个方面影响尤甚,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设立抵押权的目的在于以抵押物的价值担保主债权的履行,在主债权不能得到保护时,债权人可以通过优先受偿方式实现抵押权,并最终实现债权。对抵押权的实现,2007年10月1日施行的《物权法》第195条在《担保法》的基础上作出了具体规定,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如果双方没有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成协议,则抵押权人可以直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相似文献   

19.
高彬彬 《行政与法》2007,(10):121-123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这部法律历经八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物权法》在确认、保护财产归属、保障交易安全和提高财产利用效益四个方面价值的分析进而揭示《物权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律师》2007,(1):20-23
从2002年底至2006年12月。《物权法》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七次审议。召开了100多次座谈会。这是中国人大立法史上第一部进入七审的法律草案,也是审议次数最多的一部法律草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