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混淆不清,这不利于我国法制建设的进行,有碍于法治国家的形成。因此,辩清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对加强我国的法制建设,实现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主要矛盾是依法治国的迫切要求同各级领导干部总体上法律素质不高,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的矛盾。这一矛盾是我国走向法治国家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枢纽和交汇点,已成为制约我国法制建设的“瓶颈”。能否正确解决这一矛盾,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推动和影响了中国法治的进程,对中国法治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从封闭保守到开放改革的变迁推动了法律领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政治文化从革命到建设的变迁推动了中国革命型法制到建设型法制的发展,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完善;政治文化从“人治”到“法治”的变迁推动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和目标的确立;“和谐”政治文化的构建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法治理念的更新,正在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边区民主政治建设与净化执法环境杨永华*木可在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开始实施“九五”计划,向2010年宏伟目标迈进的时候,党中央明确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在经过将近半个世纪人治伤痕之后,进入了更加文明的法治阶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税收法治意识淡薄的历史原因包含历史传统、体制、法制、社会意识等多个层面。在税收法制建设中 ,应从治国方略、立法程序、队伍建设、教育宣传、监督机制等方面加强税收法治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一国的海洋文化对海洋法制建设的内容、进程、范式存在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我国海洋法制建设的进程来看,起步虽晚,但总体上保持曲折中前进.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洋法制建设在各个阶段根据所处时代的客观形势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发展和完善,而发展速度最为迅猛的当属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由于海洋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海洋法制稳中求进.从当前的趋势可以推想,在未来,我国的海洋法制建设必将围绕依法治国的原则,衍生依法治海的具体制度,从“法制”有序地朝着“法治”演进.  相似文献   

7.
诉讼法制的完善与确立,是现代法治得以确立的基本标志之一。清末修律所进行的法律移植,构成中国诉讼法制现代化之滥觞。中国诉讼法制现代化的百余年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其间,乱国无实质的诉讼法制;诉讼法制路径深受意识形态影响;植体与受体排异反应强烈。回顾这一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推进、完善我国的诉讼法制建设,更好地实现“保障人权”的宪法目标。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军政治工作主体的现代法治意识不断强化,为政治工作法制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以《政治工作条例》为核心的一部部政治工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诞生,标志着政治工作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各级领导和机关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以及依法施政机制的逐步完善,大大提高了政治工作法制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回顾总结30年来我军政治工作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要求我们一以贯之落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重要方针,进一步筑牢我军"生命线"的法律基石,推动政治工作法制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而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实践基础。在我国社会各层面发生大变革、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生命线”意识。一、历史的经验证明“生命线”关乎我党的成长壮大,发展成熟,从胜利走向胜利。长期以来,我党一直用“生命线”来概括和表述思想政治工作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1934年周恩来同志首次提出“政…  相似文献   

10.
许丽英 《理论前沿》2003,(13):44-44
我们知道,任何改革都是以更新观念为前提的。既然党的十六大提出改革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那么实现这场改革,就必须更新观念,努力提高各级领导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的本领,这是新时期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1.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从市场经济比较完善国家的发展过程看,以加强立法的形式来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已成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法制不完备,人们的行为就没有遵循。传统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长官意志就会起决定作用。法制不完备,必然也会导致人们对法律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在总结20年改革开放实践发展和理论的基础上所确定的治国方略,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完成党的十五大提的战略任务,大力推进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就要进一步提高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一、全面依法治国对各级领导干部是严峻而现实的挑战 习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这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变“人治”的心理和路径依赖为法治的习惯和工作方式.这也是“新常态”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社会对依法行政的要求和考验越来越多,我们常常深切地感受到:群众依法维权能力,社会(特别是网络)监督的力度,经济发展对法治环境的要求已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农村法治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多年来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和影响着中国法制建设的二元状态。鉴于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农村人口众多和农村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法治在社会整体转型的特殊时期面临着法治困境,需要我们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现代农村法制建设方略,以期加快我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4.
法治的力量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的意识形式和人们的思维方式已出现巨大的变化,党和政府确立“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这是时代的进步,是中国历史和文化演进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 翻开中国社会发展史,且不提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史,就是过去不久的一部近代社会发展史,都无不打上深刻、沉重的“人治”烙印,现代中国的相对落后正是与社会治理的“法治”缺失密切有关。现代发达国家的经济强盛和社会进步,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法治”意识的…  相似文献   

15.
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是九九年宪法修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我国为迈向法治国家而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WTO后 ,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给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加入WTO后刑事犯罪和社会治安的发展走势 ,各级公安机关在贯彻“打防结合 ,预防为主”方针的同时 ,要把打击和防范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切实加强法制建设 ,提高公安执法水平我国加入WTO后 ,公安机关面临的执法环境更为复杂 ,我国公民和外籍公民对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公安打击和防范工作 ,公安机关要增强法制观念 ,强化法制意识 ,按照WTO的规则和要求积极促进与…  相似文献   

17.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方案。专题研究“依法治国”,这在我们党执政65年来还是首次。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跨越,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应当跨前一步,培养法治思维,带头学法、用法、守法,以身作则,争当表率。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比较淡薄,有的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徇私枉法等问题,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威信,损害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的正常秩序。所有领导干部都要警醒起来、  相似文献   

19.
理论前沿     
法制下法治与法治下法制 王青林在《求是学刊》2004年 第1期撰文认为,法制下法治和法 治下法制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存 在。法制下法治之治理主体单一, 法治下法制治理主体多元;法制下 法治依赖国家法正义观支持,法治 下法制依靠多维正义观支持;法制 下法治以人为治理客体,法治下法 制则以人和法律同为治理客体。在 特定历史阶段,法制下法治曾经起 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 展,民主勃兴和经济体制转型的逐 步推进,法制下法治已经成为中国 法制建设的瓶颈,应为法治下法制 的理论和实践所突破。法治下法制 是多元法律规则并存于社会与依 法办事之法治原则的结晶。通过各 种法规的互动和整合,法治自然会 从理想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早在1986年邓小平同志就强调“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1996年2月,在中共中央领导举办的法制讲座上,江泽民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方针”。同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列入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1997年9月举行的中共“十五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