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东 《廉政瞭望》2010,(12):44-44
事情起因发生在1967年。2月13日和16日两个下午,周恩来在怀仁堂召集会议,研究“抓革命,促生产”。在会上,以陈毅、李富春、谭震林、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李先念等为一方,以陈伯达、康生、谢富治、张春桥、王力、姚文元等为一方,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纠正“大跃进”错误的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及“大跃进”中的瞎指挥、浮夸风,打破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使国民经济蒙受重大损失。对此,作为党的领袖的毛泽东当然要负主要责任。但是,只要我们客观、公正地回顾这段历史,就会发现,正是毛泽东较早发现“大跃进”中的问题并率先采取措施加以纠正的。1958年下半年“井产风”一出现,毛泽东就再三指示要坚决纠正。他认为,建成共产主义是需要条件的,因此他赞成斯大林有关共产主义条件的论述。他指出:“不忙于宣布消灭阶级”。①他告诫全党,要召惕“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情绪的危险性。一要把“革命热情与…  相似文献   

3.
李远方 《世纪桥》2010,(11):99-100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对当时存在的"左""右"倾错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及时的纠正。为恢复和发展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春明 《党史博采》2011,(12):49-53
“文化大革命”中,铁道部副部长刘建章受到批判、揪斗、监禁、刑讯等政治迫害,其妻子刘淑清愤然上书毛泽东,毛泽东知情后,在刘淑清信上作了重要批示,以此为契机,大批老干部得到解放。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关于纠正经济工作中错误的文献四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五九年六月—一九六一年三月)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学习①(一九五九年六月十一日)中国是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工农业水平不高,有许多人是文盲。我们现在正在积极组织自己的经济,积极做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工作,发展我们的工业,使农业用机器装备起来。现...  相似文献   

6.
十年“文革”是中国人民所遭受的一场空前的浩劫,就连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两个儿媳刘松林(刘思齐)、张少华(邵华)亦未能幸免。一1966年7月26日晚,江青率“中央文革”成员气势汹汹地前往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万名师生聚集于学校大操场“聆听”他们的演说,主旨是批判那“起坏作用、阻碍运动”的以张承先为首的北京大学工作组。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一直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但由于史料欠缺,"文革"期间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研究进展不大。近年来,随着《邓小平年谱》《毛泽东年谱》的先后出齐,研究"文革"期间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有了较为完整的一手史料基础。详细比对和梳理《毛泽东年谱》和《邓小平年谱》记载的关于毛泽东"文革"期间对邓小平的评价可知,其与以往坊间流传的说法存在较大差异。梳理分析这些评价,对于理解把握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历史人物间的关系,认识"文革"变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周世钊,从青少年的同窗好友,到伟大领袖与一介儒生之间,长达 63年的交往,坦诚相待,情意拳拳,友谊长存,始终不渝,恰如我国古代《易·乾卦》中所说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文革” 10年,是他们生命的最后 10年。两位友人的友谊经受了新的考验,发展到了新的境界。 对红卫兵的无知,周世钊只有摇头叹息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以后, 69岁的周世钊对这场运动的兴起很不理解。他致函 73岁的毛泽东主席,要求到北京见面,陈述他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复函转达毛泽东的话说:“不必来京,事情可以合理解决。” …  相似文献   

9.
许世友:不受冲击的最好办法就是得到毛泽东的一句话 和众多将领一样,许世友在“文革”开始的时候也“很不理解,很不得力”。但鉴于是毛泽东的指示,将领们大都不会反对,只是在自己方面找原因,用他们的话说是“不是不想跟,而是跟不上”。  相似文献   

10.
蔡杰 《党史博览》2001,(8):50-53
“文化大革命”前几年,文化界即开始受到毛泽东的批评。许多以历史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电影、戏剧纷纷遭到批判,帝王将相更不能在新作品中占有位置。然而,姚雪垠的《李自成》正是逆着当时的思潮创作的,书中第一卷一开始就写崇祯皇帝这个令人难忘的悲剧人物,在第一个单元中就写出后妃、宫女、太监、文武大臣等等。毛泽东所批评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书中全写了,还写了封建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牛金星等。按照常理讲,《李自成》同当时的形势相悖,应当视为“大毒草”。然而,世界上有些事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意想不到的事情总是会出现。 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批判“资产阶级文艺路线”首当其冲。恰在这时,毛泽东怀着极大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版本的毛泽东诗词集充分反映了"文革"时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文革"期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版本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金宕莳 《求贤》2010,(6):36-36
1929年至19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开始走向复兴.国内国外的斗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的变化.但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受共产国际“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中共党内的领导者没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出现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给全党的工作造成了很大损失。后来.在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主张下得到了纠正.天津党组织在斗争中经受了考验。  相似文献   

13.
正文化大革命竟然绵延十年之久,确非毛泽东始料所及。运动之初,他曾设想以较短的时间,结束"文革";后来,又提出3年结束"文革"。然而,动荡不定的局势愈演愈烈,"天下大乱"终究没能达到"天下大治"。这场历史性的浩劫,在他生前一直没有划上完整的句号,以致成为他辉煌一生的"扼腕之叹"。  相似文献   

14.
梁漱溟 《廉政瞭望》2011,(16):59-59
就我所知,周总理最是一个好善服善之人,他是天生的第二把手。建国前后几十年间的中国,靠着他和毛主席两位配合得好而著成其功。(早在解放前,我先在重庆,后在南京参加两大党和谈时,曾亲见其天天夜深人静时,向延安通电话报告及请示。)  相似文献   

15.
16.
从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99年 12月,全国共出版图书 (包括书籍、课本、图片 )2028436种,总印数 1861 39亿册 (张 ),其中 1966年至 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共出版图书 91869种,总印数 300 17亿册 (张 )。而在这 300 17亿册 (张 )的数字内,毛泽东著作和毛泽东像、毛泽东单张语录和诗词就达 108亿册 (张 )之多,这仅是出版社的正式出版物,如果加上“文革”期间许多机关、团体、学校、部队和群众组织编印的大量毛泽东著作和毛泽东像,其数量更加惊人。这是我国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现象。 “文革”前的出版…  相似文献   

17.
自小出入中南海1950年仲秋,毛泽东电邀九表兄王季范进京。在中南海的那次洗尘晚宴后,毛泽东把过去发生的一切告诉了王季范。望着年近古稀、须发花白的表兄,极富感情的毛泽东悲从心来:“九哥———”毛泽东不知从何说起。好半天,他才哽咽着说:“你把德恒(王季范长子)交给我,可我没有照看好他,自当难辞其咎啊!”说着说着,止不住两行清泪潸然而下……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乃人生三大不幸。从毛泽东嘴里吐出来的不幸消息令王季范老泪纵横、肝胆俱裂,悲痛自不待言。当初毅然送子赴延安投身革命亦有不测之思想准备,只是一朝永诀,岂能不痛…  相似文献   

18.
鲁丁 《党史博览》2003,(7):54-55
一提起"文化大革命",便不由地想起毛泽东1927年所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在这部著作的第一节--"农民问题的严重性"中写道:  相似文献   

19.
20.
从1958年冬到1959年7月,党中央和毛泽东为了纠正“大跃进”和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多次召开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全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并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对于当时“左”的理论和实践中的错误,是一次陆续发现问题、认识不断深化、逐步进行纠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起了重要作用。当时毛泽东和党中央从办人民公社的一些混乱中,发现了急于向全民所有制和向共产主义过渡,搞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