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由于开创或支持很多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业,无论在印度还是在国外,都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他对不结盟的最先倡导就是这些事业中的一项,也许是最重要的一项,由于特别谦逊,他曾多次否认是他发明了这一政策。他争辩道,其他任何人在他的位置上,作为独立的印度的外交部长,都会提出并奉行相同的政策。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印度的客观情况和国际形势直接要求这种或类似的政策。他说:"把我  相似文献   

2.
大致以1926年为界,斯大林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在这之前他坚持、维护新经济政策,在此之后他修改、背离、取消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没有将新经济政策看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长远政策,只是从进攻、退却、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意义上理解新经济政策。“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和政策酝酿、形成的过程就是斯大林逐步结束新经济政策、建立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模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斯卡拉宾诺教授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72年12月。他是作为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董事会成员而应邀来访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是他在1966年出面筹组,并曾亲自担任该委员会首届主席。后来在谈到这个机构的建立时,他说:当时筹建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目标是,“支持美国与中国进行对话的政策,支持对中国采取理性的态度,促使美国走出麦卡锡时代的阴影”。1971年的“乒乓外交”,应该看成是打通中美  相似文献   

4.
美国《外交》季刊1947年夏季号登载了署名"X"的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其作者乔治·凯南在该文中阐述了"遏制"苏联的政策主张,从此杜鲁门政府的对苏政策被冠以"遏制战略"或"遏制政策",凯南也因此享有"遏制之父"的称号。凯南作为美国最著名、资格最老的"苏联通",战后四十多年来在美国的政界和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大量著述、对苏战略思想一直在为人们所研究着。  相似文献   

5.
他是在岛内所谓文人领军政策下,去掉一级上将军衔,走马上任“国防部长”的,他也是目前陈水扁掌控军权的首要帮手。这位传闻中性格倔强,且经常被记者激怒的职业军人,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仍然难改军人作风。一路走来,故事不少。  相似文献   

6.
“我不赞同李昌平的做法。他既然是乡党委书记,为什么要中途逃跑?他为什么不向农民宣讲党中央的农村政策、发动农民起来依法保护自己的利益?” “共产党是最关心我们农民的柴米油盐的!中央有了好政策,我们一定要珍惜。”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22)
正现在全球经济面临的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有好的想法(idea)和政策,但光有好的想法和政策还不够,执行怎么办?需要把想法转化为行动。"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是受邀与会的著名学者之一。在对话会的不同场合,郑永年教授和与会者分享了自己对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见解。在他看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背后是治理主体(包括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6,(25)
作为一个艺术输出大国,法国的文化政策对我们有相当的参考意义,其中他们对先锋艺术的重视,与民族精神以及历史和当下的改革需要不谋而合。这一点在蓬皮杜中心的历史角色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借蓬皮杜中心现代艺术馆前馆长阿尔弗雷德·帕克芒到访广州的机会,我们的特约记者与他就蓬皮杜中心和法国的文化政策以及文化交流模式展开了对话。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后结构主义是对语言比较关注的一个流派。和语言建构主义相比,语言在后结构主义理论中具有完全的本体意义,语言被认为具有建构性、结构性,主要通过语言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体现出来。语言的表述形成话语,话语建构知识和常识,是一种建构社会现实的意义结构。就国际关系而言,后结构主义主要从表象政治入手,关注话语、身份和对外政策。身份和政策在话语中相互建构,相互调整。体现在对外政策上,尤其是国家安全方面,"我"的身份通常被表象为受到"他"的身份的威胁。从后结构主义角度来研究身份的表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国家的对外政策。后结构主义关于话语的理解,也为我们加强国际政治话语建设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彼得·蒙蒂尔(Peter J.Montiel)是美国威廉姆斯学院经济系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曾历任世界银行政策研究部宏观经济与增长司司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展中国家研究司司长兼高级政策顾问。他的专著《新兴市场的宏观经济》(Macroeconomics in Emerging Markets)以及与皮埃尔·阿根诺(Pierre R.Agenor)合著的《发展宏观经济学》(Development Macro-  相似文献   

11.
列宁在政治视野下看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苏俄的历史进程,得出结论:1921年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的事业处于十月革命以来历史进程的"极高的高度",从近现代世界革命史上看它也处于"极高的高度".他以政治行动为手段解决经济困难问题,如要求发扬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正确地认识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来国内的形势,增强克服"危险"的勇气;正...  相似文献   

12.
山东在全省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以“就业政策进万家,真情援助你和他”为主题的就业政策宣传月活动,并为下岗失业人员送就业岗位、送技能培训、送优惠政策、送就业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一个批判性的视角,探讨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转变是从林登.约翰逊时期开始的,而决定性的转变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面对该地区不稳定性的增长和美国控制能力的下降,尼克松政府认为,遏制西半球激进主义的最好办法就是培植当地的右翼势力,包括军人政权。这一政策取向既根源于尼克松个人对第三世界能否实行民主的怀疑,也在于他热切希望减轻美国在世界上的军事负担,维持这一地区的基本稳定,不给美国的大战略造成干扰。但这种做法忽视了人权,必然遭到拉丁美洲人民和美国民众的反对而无法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4.
和解第一步     
“你不能说大陆方面的这一个和那一个政策在台湾的政局变化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而应该说大陆今年以来的所有政策作为一个整体在台湾的这一个变化中起到了前提性的作用。人心思定, 人心思归啊。”12月3日,在紧张关注了台湾三合一选举的结果以后,媒体出身的上海台资企业长谷建材副总经理吴琼孚先生这样告诉记者。他笑着说,为了台湾人的这个选择,他要去喝一杯。  相似文献   

15.
普京想要什么,这个问题与俄国想要什么是否是一个问题?我认为答案是: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相当接近。毕竟,普京毫不讳言地告诉我们他代表俄国想要什么。他利用最近两次欧洲高层会议明确阐述了他关注的问题。第一次是2007年10月2日在第43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他当着德国总理安格拉  相似文献   

16.
基辛格有关缓和的概念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争论设定了基调。他希望通过和苏联改善关系、促进稳定和合作,来实现美国的领导地位。尽管基辛格从不否认美国民主和自由的优越性,但他并不把它们当成外交政策的指导原则。基辛格的缓和战略思想有助于维护和加强美国的国际力量,也激发了对美国对外政策道德性的思考。这促使里根政府更重视对美国式理想的诉求,同时并未放弃基辛格有关运用美国实力的信念。当今美国的领导人应该更好地把"缓和"和理想主义结合起来,把基辛格和里根的战略思想结合起来。而这就是他们给21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留下的遗产。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在其晚年书信中围绕党内民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思想主张。他高度重视党的代表大会在实现党内民主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党的代表大会要定期召开;他强调党内要开展充分的自由讨论,认为党内争论和党内批评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关键;他提出要使党的刊物能够自由、公开地讨论甚至批评党的理论和政策;他主张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党内不允许搞...  相似文献   

18.
本人曾在广西媒体供职几年,应该算是成克杰的部下,尽管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对自治区主席有闻也有见,老百姓说他真有胆。啥胆?敢于踏破国家的政策。党纪国法在他看来不算什么(与我所见过的省部级干部大不相同),下面几例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自民进党在台岛攫取领导权以来,两岸局势不断因陈水扁的各种"台独"和"独台"动作而恶化,如此一方面使得祖国大陆的和平统一方针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也使正步入新一轮繁荣和增长期的亚太和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这种双重的威胁都是陈水扁所推行的一系列"台独"政策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在这一系列政策背后的战略思维模式和观念。不可否认,对于岛内一些陈水扁政策的追随者来说,他所奉行的那些政策几年以来确实取得了不少在他们看来  相似文献   

20.
问题表征指特定情景或问题被理解和表达的方式。隐喻既是认知工具,也是问题表征的手段,不仅影响认知过程,也影响政策结果。通过对《毛泽东外交文选》文本的分析,可以了解毛泽东在认知过程使用隐喻的特点。毛泽东的认知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认知一致性和认知框框的特点。他使用的隐喻在政策制定的初期影响其对问题的表征和对形势框定;在确立政策阶段具有指导行动或问题解决功能;在政策制定后期具有说明政策的公共性功能。隐喻运用方式的消极影响表明,在对认知过程进行研究的时应将社会和文化因素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