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中共浙江省委作出了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这是继“八八战略”、“平安浙江”和文化大省建设后,省委作出的又一重要战略决策。理念是行动的指导。建设“法治浙江”,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坚持依法治国,就是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就是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就是要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完成“三个转换”或称为三个方面的转变,即在价值观上,从“法律虚无”转换为法律至高无上,在管理中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换,在实践上健全和强化依法律程序治国的方式,摒弃无序状态。这三个转换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依法治国方略之要义,能否实现这三个转换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成功与失败的重要标志。一、树立法律至上观念是依法治国的首要内容法律是否有最高权威,这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现代法治精神及其所追求的价值是它的科学性,合理性,正义性和公正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代表着党和全体公民的意志…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具备完善的法律体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保证法律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而制定法律和监督法律的实施是人大的两项最重要的职能。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加强人大监督。  相似文献   

4.
试论法律信仰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与法制现代化是法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而我国现阶段法律信仰的缺失,极大地阻碍了法制现代化的进程。要加速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培植公民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5.
蔡华 《前进》2003,(4):29-31
一、法治的民间基础的涵义及其重建的必要性法制的民间基础是指来自民间的法制力量,具体包括百姓是否有法治的愿望和要求,是否能自觉遵守法律,是否有护法、用法的精神,对法律的看法和评价,百姓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感等,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是否有法治的文化和土壤。从中国的历史看,由于受“人治”、宗法族制、等级观念等的影响,法治的民间基础也是十分脆弱的。在当今中国,依法治国虽然已经写进宪法,但是如果认为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法治就会很快实现,那是幼稚可笑的。要真正地实现依法治国,必须有坚实的法治的民间基础。二、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6.
<正>法治思维是现代治理的首要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狠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注重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  相似文献   

7.
文化     
《民主与法制》2020,(15):9-9
从依法治国到法治必须经过依宪治国的阶段依法治国是在“文革”结束后不久,作为执政党的理念被提出的,但其作为治国策略的实践则从法律产生以来就一直为统治者所使用和珍重。法治则是一个外来词,是从英语“rule of law”翻译而来,它除了可以理解为治国策略外,还包含了人人平等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从而确立了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国方略。为进一步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思想,就必须准确把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内涵,深入研究道德与法律相结合的内在机制,正确理解和阐释“以德治国”这一古代儒家的治国方略及其与现代德治的区别和与法治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法德并治”的治国方针,收到标本兼治的治国良效。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不例外,也需要一定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法治中国梦”,必须注重立法层面的科学性、执法层面的严格性、司法层面的公正性、守法层面的普遍性、监督层面的实效性.同时,在处理“党与法”的关系方面,必须把握党领导权运用的适度性;在“德与法”关系层面,必须注重“德治”与“法治”的结合性;在“礼与法”的关系层面,必须注重“礼治”对“法治”的辅助性.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简称法治。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法治%亚里士多德说:“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们不能全部遵守,仍然不能实现法治。”因此,我们可以说实现法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良法;二是人们对良法的普遍服从。良法是实现法治的基础,是实现法治的先决条件,而人们对法律的普遍服从是良法的价值体现,是良法制定的根本目的。二者是良性互动的。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问题。在依法治国中坚待党的领导,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与法的关系。党要履行依法治国的领导职责,必须实行法治领导;必须从严治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12.
肖华 《群众》2014,(11):74-7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让法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坚定法律信仰,执政党必须依法执政。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  相似文献   

13.
“法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既指以“依法治国”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体系,也指治理国家和社会的行为方式、原则和制度,还指通过法治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西方学者认为,“法治”是指“法律的统治”,而依法治理属于法律应用、法制实践的范畴。我国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指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实际上兼具了“法治”和“依法治理”的含义。构建“法治湖北”就是全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法治的原则和方略管理全省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我认为,“法治湖北”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方略下的法律基础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目标和全民的共识与要求。高等学校肩负着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历史使命 ,在法律教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标志的时代背景下 ,法律基础课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 ,我国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存在诸多不足 ,只有进行改革 ,才能适应依法治国方略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战略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而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国家根本大法的保障。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必须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在各行各业和全社会中强化依法治理。一、加强法治教育,强化依法治理观念1、抓法治观念教育。首先是要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利用党组织生活会和干部理论学习日,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依法治国理论教育。通过教育,使党员和干部牢固树立:法律是人民的意志、执政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  相似文献   

16.
哲学视域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密不可分。一方面,服务型政府首先必须是法治政府,它必须依法产生、受法律约束、依法律办事、对法律负责。另一方面,法治政府建设是前提和手段,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保障;服务型政府建设是目标,有利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要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在滋养民族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文化方面的支撑作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辩证地联系在一起的,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法治建设驶上“快车道”。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建设法治中国”,从法治“新十六字方针”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执政党力行法治的思路清晰可见。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勾画出未来法治中国的新蓝图..在法律体系已经建成、法治设施逐渐完备的基础上,四中全会意味着中国进入一个新的“法治时刻”。如何经由形式法治实现实质法治?如何发挥法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主导作用?如何从法律大国转变为法治强国?中国又一次站在了法治转型的历史新起点。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针,明确载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党的十五大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文就我国如何实现法治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法治的含义对于法治的含义,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作过精炼的概括:法治就是“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这就…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法律思想研究是我国当前法治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邓小平法律思想是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建设法治国家。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邓小平法律思想的基本内涵,才能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伟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