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历史和政策性社会产品的中国检察制度,究竟源于何时何地?可概分为"五说":即(就)是说认为,我国历史上的御史制度即(就)是中国古代的检察制度;前身御史说认为,御史制度不是我国古代检察制度,而是中国检察制度的前身;引进说认为,中国检察制度是由西方引进的,起源应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检察制度研究,在持客观态度的同时,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同样重要。因此,笔者从历史角度对目前中国检察制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中国检察制度历史渊源主要有古代御史制度、苏联检察制度和西方检察制度,对历史渊源追行客观评价对检察制度改革至关重要。在改革中,司法理念与制度建设具有互动性,二者既可能相互取利又可能产生冲突,只有以史为鉴,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检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回顾中国近代以来检察制度的发展历程,提出当代中国检察制度发展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4.
段晓彦 《北方法学》2013,(3):146-153
"检察文化"是一个全新领域,中国古代并没有孕育出现代意义的检察制度,先秦儒家也没有将"检察"二字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但是,通过对先秦儒家典籍中"检察"之"察"字的考析发现,其并非仅是字面意义的简单呈现,其内在已经形成了一种体系化的理论轨迹。"察"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或行为,更是一种文化。其所包含的原则、方法、精神等构成了现代检察文化建设的"资源生长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检察制度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检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列宁的法律监督理论和前苏联的检察制度是引导中国检察机关被定位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决定性因素;西方检察制度,特别是大陆法系的检察制度,是确定中国检察制度司法功能的基本参考依据;中国传统法制文化以及历史上的司法制度是影响中国当代检察机关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独立监督权的传统,近现代检察单立是主流;从组成一项法律制度元素的结构、实体、文化观察,现行检察制度已具有了一项法律制度所必备的特点和组成要素。在功能主义看来,现行检察制度的功能亦无法为其它制度所替代。在方法论上,检察学研究应整合多学科的资源,并从不同的视角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来概括中国检察制度的现象及特色,进而构筑统一的检察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田夫 《政法论坛》2012,(3):42-52
法律监督机关这一概念的理论渊源可追溯至列宁,列宁为苏联检察制度实行垂直领导制和一般监督奠定了基础。中国检察制度创建时在全面继受苏联检察制度的基础上,产生了法律监督机关概念。但是,在中国检察制度放弃垂直领导制和一般监督之后,法律监督机关概念却经历了异化与重构的复杂过程。该概念在产生之初指实行垂直领导制和一般监督的苏式检察机关,但在其法定化之后却在否定垂直领导制和一般监督的基础上指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机关。法律监督机关上述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检察制度摆脱苏联影响、走上独立发展之路的同时,也为此后中国的立法与法学进一步丰富法律监督机关概念的意义预留了空间。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古代因何无版权”研究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因何无版权是一个伪问题,版权属于近代范畴。这个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把版权制度的功能误解为鼓励创造。理论上,鼓励创造可以属于任何历史范畴。事实上,版权制度的真正功能是维系作品与资本的结合,后者属于近代的产业结构。古代无版权不是中国问题,版权不属于古代的范畴。许多研究成果在解答这个伪问题时夸大了文化解释的作用,而且在文化解释的过程中以经典引述代替社会现实分析的现象比较突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亦存在诸多误区。中国古代因何无版权之问与答均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行政诉讼法制中的“民告官”传统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欢 《北方法学》2014,(2):152-160
在中国古代"为民父母行政"的传统行政法律文化中存在一个延宕千年的"民告官"传统。这一传统体现在"以上制下"的逐级申控制度、"从严治吏"的御史监察制度、"为民申冤"的直诉京控制度和"便民告官"的越诉特许制度等方面,其精神旨趣是廉政监督而非民权保障。"民告官"传统在清末民初近代行政诉讼法制滥觞和确立阶段仍然有不同程度的遗存。这种遗存可以从彼时行政诉讼审判机构的设立存废之争、具体制度设计和实际运行效果三个方面考察。未来中国行政诉讼法制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近代百年行政诉讼法制变迁充分省察的基础之上,必须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民告官"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华法系是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上的原生法系。农本主义的经济形态、稳固的血缘地缘关系、令制主义的政治制度、独尊儒术的意识形态以及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构成.对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形成、发展乃至司法实践具有深刻的影响.近代以来.我国法律的发展.基本上是与传统中华法系渐行渐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检察官任免制度是中国检察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随着中国检察制度的确立而确立.并随着检察制度的完善而完善。本文拟在回顾、分析我国检察官任免制度的建立及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该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略述己见。  相似文献   

12.
从立足于探讨检察制度产生的文化渊源出发,中国当代检察制度与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存在着不可割裂的历史承继关系。他们之间既有相互联系的地方,同时也存在着原则上的区别。其相同之处是:都具有弹劾玩忽职守官吏的权力,都享有查处贪赃枉法等犯罪行为的职能以及都具有诉讼监督的功能等。而二者在监督权行使的范围、监督的主体、监督的对象以及监督的程序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在长期法律监督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相关的思想观念、职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方式以及相关载体和物质表现的总和。检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检察制度是国家实施法律检控犯罪的一种司法制度,但与国家实施法律的其他司法制度如审判制度和监狱制度相比,检察制度并没有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作为人类社会进化到法治时代的产物,检察制度的出现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我国于清末变法修律时,始引进继受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15.
检察文化在现代法治语境下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文化就是指检察制度的法律文化性格,而正义本位必须凸现为检察文化的性格。这一法律价值立场,是检察文化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法律文化的根本所在,是多元法律文化的选择,符合检察权的历史使命和我国刑事诉讼的构造。在现代法治的语境下,先进的检察文化可以为检察制度的完善和变革提供自然的、根本的动力,并担负起完成检察制度的价值构造、丰富检察基础理论、提高检察队伍素质、改塑检察行政管理模式、推动检察改革等重任,最终推动检察制度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律师文化历史沿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社会没有律师职业,不能孕育律师文化,伴随着西方律师制度的引进和移植,近代中国社会出现了律师文化,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我国律师文化得到了整体上扬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一、法律监督原则 法律监督,是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最大特色,是同古代的中国、现在的西方各种检察制度的根本区别,是检察机关各项业务的核心。因此,必须要以法律监督原则来确定检察机关的性质,明确检察机关的作用,规范检察机关的任务和责任,理顺检察机关同各  相似文献   

18.
检察制度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在中国古代既没有以“检察”命名的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检察官员,仅有与之相类似的司法弹劾制度,那就是御史监察制度。但是,御史监察制度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检察制度。清朝末年,清政府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一方面对革命运动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残酷镇压,一方面打起“仿宪”的欺骗旗号,把日本的司法制度搬到中国来,使清朝的司法制度有了新的变化。1906年9月20日,将原掌审制的刑部改为法部、专管司法行政;将原掌管案件复核的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管审判,并负有解释法律、监督各级审判的职责。同年  相似文献   

19.
审判制度是国家的重要司法制度之一。在古代,司法制度主要指审判制度。在近代,由于国家职能分工的发展,司法制度逐渐分为审判、检察、侦查等制度。20世纪以来,司法制度更发展为功能多样、结构复杂的大系统。在我围,司法制度包括审判、检察、侦查、劳改、律师、调解、仲裁、公证等项制度,而其中,审判制度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审判是国家的一项特殊职能,它不同于行  相似文献   

20.
近代检察制度的产生,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特点有直接关系,并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检察制度。一是以控权为核心,通过对警察和法官的双重控制,建立了一种控权型的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