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周清卿 《学理论》2009,(27):114-116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是极其丰富和深厚的,建国以来我国的新闻自由可以说一直都是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指导下发展和完善起来的,60年来其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在新闻出版界结出的丰硕果实。文章将在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内涵及其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传播媒介所出现的新情况、新特征,探讨新闻自由的存在空间,为其能够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指导下更加合理、健康地发展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对其作出了试探性的评论。然后在批判言语行为理论不足的同时举例详细地探讨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关联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3.
荣之君  曹富雄 《学理论》2011,(12):43-44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邓小平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邓小平对于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作了回答,可大致概括为"理论精髓论"和"基本原则论",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同时也折射出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一项集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于一体的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环境也产生了一系_列的新变化,直接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的现状,进而提出一些改善和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的建议,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内在地包含民族团结的逻辑起点、逻辑目标以及实现路径。基于群体共同利益而不断扩大的民族交往是民族团结的出发点,以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的民族交流是民族团结的价值追求,共生和谐的民族交融是民族团结的实践路径。新时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价值旨趣和实践指向,厘清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理论关联,不仅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认识民族及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而且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6.
王娜 《学理论》2012,(7):13-15
近年来,我国理论学术界对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有必要对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作一简要的梳理与概括。  相似文献   

7.
李瑛  芮燕萍 《学理论》2011,(2):333-334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说话往往并非直截了当,而是间接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让听话者领会言外之意,语用学家称之为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影响着人们交际的成功与否。掌握有关间接言语行为的知识能使人们理解话语更透彻,表达更得体。综合阐述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分类,旨在说明间接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并就如何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帮助学习者提高交际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徐世杰 《理论探讨》2006,3(6):118-121
毛泽东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身体力行马克思主义学风,高度重视学风问题。他第一次科学而严密地揭示了学风的本质和内涵,第一次把学风问题纳入党的建设的理论框架,把学风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他注重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学风观;他高高举起“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旗帜,作为第一代的领导核心,他在领导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9.
李茜 《学理论》2012,(14):181-182
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影片《鸿门宴传奇》中刘邦的三种典型微观言语行为—威胁、许诺和道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说明言语行为在人物描写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而言语行为理论则可为文学剧本解读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2)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研究的理论,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语用能力、推导能力、文化判断能力。言语行为理论在交际法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体现在语境的利用,语用推理能力的提高及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三方面。言语行为理论对交际法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璐 《学理论》2013,(19):25-26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出发,探讨了实践观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社会中的具体运用。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与发展。在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要继续弘扬科学发展观与实践观,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同时折射出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他既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强调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强调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既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强调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形成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的辩证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13.
温汉华 《学理论》2010,(4):26-28
《共产党宣言》(下称《宣言》)丰富的哲学内涵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对我国的革命、改革和建设影响深远。文章从《宣言》所包含的唯物论思想层面出发,对《宣言》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我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生活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引导人确立良好生活方式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形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状,剖析进行生活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进而从生活化视角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思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十分重要的理论,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对指导综合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英语教学中,注重在情景中学习英语,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交际语境,提高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力及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5)
当今中国的生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为指导,与此同时,也应该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成果,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之上,分析当今中国生态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探索我国生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殷倩  于安龙 《党政论坛》2012,(21):11-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方面是中国人民根据历史实践主题的变迁,历史地选择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是一个将人民群众实践经验提升为具有鲜明主题特征及指导意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8.
张世金  温汉华 《学理论》2010,(7):15-15,59
《共产党宣言》(下称《宣言》)丰富的哲学内涵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对我国的革命、改革和建设影响深远。文章从《宣言》所包含的辩证思想层面出发,对《宣言》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尤其是我国共产党人照辩证法办事的思想作风)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实现重大飞跃的时期。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任务,领导全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认真探讨延安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对国内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双创"人才培养相关理论进行概括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尝试分析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人学观新特征,得出了持续性、全面性、实践性的新特征;其次,针对三个新特征,尝试从"双创"主体、"双创"环境以及"双创"专业人士三个角度去提出我国双创人才培养的基本维度;最后,通过系统分析马克思主义人学观与我国"双创"人才培养的辩证关系,提出对我国"双创"人才培养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