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不明确,如果承认他是当事人,民事诉讼法却并未赋予其充分的诉讼权利;不承认他是当事人,法院判决其承担民事责任就没有道理。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参诉方式有申请参加和法院通知参加两种,而后者违反了民事诉讼中的不告不理原则。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参加之诉是否存在也有争议。借鉴外国的立法,笔者建议将我国的第三人制度分为独立参加诉讼的第三人、被诉参加诉讼的第三人和辅助知。诉讼的第三人三种。  相似文献   

2.
完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是民事诉讼重要制度之一 ,但现行立法和理论有粗疏、不完善之处。本文将对该制度运行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加以探讨 ,提出完善该制度的一些设想。一、参诉方式之完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之规定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以下简称“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由“第三人”自行申请参诉 ,二是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对于“申请参诉”的方式 ,学界多持肯定态度。案外人基于其与本诉一方当事人的牵连关系 ,为了帮助自己所支持的一方在诉讼中取胜 ,从而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 ,他会主动申请参诉。对于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规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以下简称为无独请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申请参加,二是人民法院通知参加。但无论是现行立法本身,还是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运作,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重新定位无独请第三人的参诉方式,以使其既能够充分发挥该制度的功能,又符合民事诉讼的原理,是一个牵涉到无独请第三人制度,乃至整个第三人制度、当事人制度重构的复杂问题。对此,许多学者均提出了重构方案。但对于司法实践而言,当前更紧迫的任务则在于对通行做法进行反思,转变观念,在立法许可的范围内对无独请第三人的参诉方式进行整合,以使我国无独请第三人制度的实际运作更接近科学。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目前,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情况已越来越普遍,而且在列无独立请求权第三入上发生的错误也比较突出。澄清在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上的一些认识,对于律师在民事经济案中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对律师在这方面有所帮助。所谓无独三请来仅第三人,根据民诉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是指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委然没有独立请求权,僵案件处理结果园地育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可以申请参诉助或青田人民法院通知地参加诉讼的人。从民诉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留,其一,刘兰事入双方的诉记…  相似文献   

5.
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几个问题──兼与王青方同志商榷王新红,尹青松,王申义《法学评论》1995年第4期发表了王青方同志《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诉方式之我见》(以下简称"王文")一文,读后受益匪浅,但对王文中的某些观点,笔者却不敢苟同。为此本文特就无独...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是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可见,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申请参...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参诉根据、参诉方式的规定较为模糊。本文在分析比较外国法律的基础上,对重建我国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诉讼当事人。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立法规定存在着内在冲突,在理论和实务上产生了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立法应明确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当事人地位。当事人申请参加是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适当方式,法院依职权追加和通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是超越司法被动性原则的体现,立法上应取消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9.
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存在着立法上的缺陷,致使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不明确,其民事权益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本文从诉的合并理论入手,对在不同情形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讼的案件中法院的审理范围加以分析,并建议通过革新参讼方式来界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相似文献   

10.
吴兆祥  沈莉 《人民司法》2012,(23):16-26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2012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  相似文献   

11.
一、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特征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诉讼中两种第三人之一。民诉法第48条第二款规定:“对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是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从这一规定可以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中,追加当事人的情形有三种:(-)应当追加的原告未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二)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被告没有参加诉讼的;(三)依据《民诉法)第56条2款规定,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应当参加诉讼,经法院用传票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在这三种情形中,(关于适用冲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6条规定,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一审中无权对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对于被追加的原告和被告,是否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民诉法)和《意见)则没有明确规定,也未…  相似文献   

13.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靳建丽 《河北法学》2001,19(3):152-154
我国民诉法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 ,以致理论和实务中分歧众多 ,影响了法律实施的统一 ,更损害了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诉讼地位、参诉方式、民事责任承担三个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以期对民事诉讼立法和民事审判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问题吴靖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涉诉问题作了规定,这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一大发展,它不仅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行使诉权提供了法律空间,而且为人民法院正确地处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涉诉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由于民...  相似文献   

15.
刘晔 《法制与社会》2010,(34):39-40
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不断丰富以及诉讼经济价值取向的要求,第三人应运而生。其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颇受人关注,由于现今我国立法在此存在缺陷,使得理论界对此众说纷纭,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也造成了滥用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现象。本文就其立法缺陷,结合其参诉依据,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内部冲突与制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在我国的民事诉讼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 ,表现在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诉讼地位与实体责任之间的冲突 ;第三人参诉方式与司法的被动性的冲突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诉理由的模糊等。文章在比较大陆法系辅助参加人制度与普通法系追加第三人制度的基础上 ,认为我国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的改革 ,应选择大陆法系辅助参加人的制度模式。在第三人辅助参加的理由方面 ,我们认为应限定为 :基于同一标的物、同一事件或同一事项对当事人一方有义务性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和运用第三人制度,确立好经济纠纷案件中的第三人,对于正确处理经济纠纷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人分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经济审判实践中,对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确定往往比较困难。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对案件原、被告之间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而案件的处理结果又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诉讼参加人。其参加诉讼必须具备以下  相似文献   

18.
王亚新 《当代法学》2015,(2):146-160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了第三人参与诉讼的两种类型,即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提起诉讼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本文从诠释第56条之"诉讼标的"和"独立请求权"的含义入手,分别对两种第三人的性质、分类、其参与诉讼的方式等加以分析描述。在延伸讨论部分,则把第三人参与诉讼与共同诉讼都作为对现实中民事纠纷复杂形态之反映,就其相互转化的可能性略加考察。  相似文献   

19.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指对他人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可能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参加到当事人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中来进行诉讼的人。为了在经济审判活动中正确适用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本文试就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含义、成立的基本条件、参加诉讼的方式、承担责任的范围等,提出一些意见,与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其他当事人在诉讼地位上应当是相同的;其参加诉讼的根据主要是担心本诉案件的处理结果会影响到自己在私法上的地位和利益;应当把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类型划分上定位于辅助性第三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的完善措施:笔者认为应当从参加方式、参加时间、诉讼权利义务赋予的时间、一次性纠纷解决机制的选择诸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