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国家统一和台湾问题 ,提升到事关民族腾飞的战略高度 ,报告对台湾问题的论述篇幅长、分量重 ,富含新意。报告阐明了祖国统一和台湾问题的精髓 ,明确了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 ,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并对“一个中国”的内涵有新概括 ,新表述和新发展 ,报告首次提出两岸谈判的三个“可以谈”的新建议 ,报告对台湾问题的论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路和风格。  相似文献   

2.
反对侵略捍卫主权——周总理在台湾问题上与美国的斗争余科杰一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美国对台湾的武装侵占。早在1947年9月28日,周恩来在关于时局问题的报告中,针对美国援蒋内战的侵略政策,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人来中国,干预中国内战,“是想进一步地控制蒋介石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台湾问题再次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完成祖国统一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全中国人民渴望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越早越好越有利。但由于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台湾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曲折性。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台湾问题的解决。一、要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高度来考虑台湾问题的解决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根据他多年来对国际形势的仔细观察和冷静分析,改变了过去关于战争不可避免的观点,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结论。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邓…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在法律上,事实上都已正式归还中国。本文将客观地考察战后初期台湾归还祖国的过程,并论证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台湾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据历史文献记载,自三国时代起,中国大陆军民就不断东渡台湾海峡,垦拓经营台湾岛。元朝即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岛民政。明朝则在澎湖设“游击”、“春秋汛守”,并在基隆和淡水驻屯军队。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1683年台湾归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1885年清政府将台湾改建成一个行省。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日本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侵占了中国的台湾。台湾人民和全国人民都坚决  相似文献   

5.
近一两年来,台湾政局陆续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以"太阳花学运""反课纲运动"为典型,台湾青年群体对台湾社会的政治影响日益增大.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台湾青年工作,成为一个重大课题.目前,对台青年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台湾认同"成为台湾青年群体的主流政治认同,非理性参与成为台湾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的显著形式,新媒体成为台湾青年群体政治运作的重要手段.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的对台青年工作,要开展有两岸青年学者共同参与的共同史观研究与撰写,创造两岸青年共同发展与生活的环境,善于运用新媒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十七大报告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同时,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的同时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这些方针方法的提出使得十七大与解决台湾问题之间构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也将党的对台工作推向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30年前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宗旨是互动和解;基础是互信合作;动力是互利发展。《告台湾同胞书》不再使用解放台湾的提法,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的方针。早在1955年初,中国政府针对美国策动联合国将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图谋,多次表示“除了用战争方式解放台湾以外,还存在着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可能性。”时隔24年后,《告台湾同胞书》最终确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叶剑英1981年9月30日的谈话九条,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具体化,实际上已经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其实毛泽东在1956年10月以后,已经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后“一切可以照旧”。“允许台湾维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1]30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克服了不少的政治纷扰和人为阻滞后,随着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两岸关系互动和解的前景将更美好。  相似文献   

8.
过去30年期间发生于台湾的工业化历程,伴随着规模和速度都非同寻常的无产阶级化历程。本文分析了台湾的无产阶级化模式,检视了台湾新兴的工人阶级的人口学与社会特征。台湾工业化过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工业发展在地理上的分散,且以小企业为主导。这有助于台湾的第一代产业工人顺利适应工业性质的工作;但是,这也延缓了强烈的工人认同的发育和工人阶级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是祖国大陆和台湾发展自身科技、提高竞争实力的客观需要。科技产业合作的进一步加强,有赖于两岸共同做出努力,而分析台湾发展科技产业的政策与策略,将有助于研究密切两岸合作的对策。事实上,台湾经济经过近20年来的转型升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科技产业的发展尤为显著。台湾的科技实力,在全球的排名已由1993年的第20位上升到1998年的第7位。目前,正朝着将全岛建设成为科技岛的方向发展。台湾科技  相似文献   

10.
四十年来,台湾不仅经济结构由农业转为工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经济发展速度也很快。台湾经济的发展被看成是现代经济和法律协调配合的产物,经济学家、法学家都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总结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谈到了台湾问题,提出了"新三句话"和"三个可以谈"的思想,表现出中共和祖国大陆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极大包容性,也表明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要靠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但是近40年来,这部分领土一直与大陆处于隔离状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大陆与台湾必须统一,但如何统一,用什么方式统一,有关政策几经演变。 一、准备以武力解放台湾,坚决反对美军进驻台湾海峡 从国民党退守台湾前夕至1955年初这5年多的时间内,党中央决心以武力解放台湾,并坚决反对美国军队进驻台湾海峡。1949年上半年,随着大陆即将全部解放,解放台湾的  相似文献   

13.
台湾的"李登辉时代"因国民党的败选和李登辉的下台而宣告结束.对李登辉这个人和他主政台湾12年的表现,究竟如何评价?台湾的"后李登辉时代"又会是怎样?我愿就此谈一点个人看法,察往知来,以为后来者戒.  相似文献   

14.
60年来,“台湾问题”是伴随着我国宪法成长的重大内容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1978年宪法都体现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1982年宪法体现了“和平统一”的方针。为解决“台湾问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反分裂国家法》,将长期以来的大陆对台政策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制度化,成为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台湾问题”的法律实践在我国形成了宝贵的理论和经验。如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历史阶段的划分.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思路的变迁以及在具体手段上,从单一的方法转变为具有丰富性。长效性的综合举措。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第八部分《“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中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些论述,既保持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6.
台湾行政院法务部拟定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暂行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于1989年1月15日公布在台湾《新生报》上。数月来,历经讨沦、审议、修订,至今尚未最后生效。就其初稿来看,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法规,除规定了民事、刑事、商事、文化交流等外,其中还涉及投资立法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据有关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文献,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所制定、出台的方针政策,充分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和两岸形势的客观现实,简要系统的阐述新中国60年来台湾政治领导人物对海峡两岸关系的作用影响,旨在希望当前台湾政治领导人应从长计议,在尊重和照顾两岸同胞的感情和根本利益基础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齐心协力,共创美好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战后美国为了保持其在台湾及整个亚洲的利益,适应冷战的需要,阴谋策划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炮制出一个又一个分离台湾的阴谋:鼓吹台湾自治、策划联合国托管、制造两个中国等。蒋介石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与美国分离台湾的政策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和抗争,他反对“联合国托管”台湾,反对“划峡而治”,对“台独”势力无情打击,这些举措都值得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19.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之奋斗的目标。改革开放后,在考虑祖国统一问题中,邓小平集中了全党的智慧,逐步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 江泽民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说:“‘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  相似文献   

20.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一个独立法域。在一个主权国家里,各法域之间应相互认可和适用彼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已是事实上的多法域国家。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军事上的对峙,大陆与台湾都回避法律认可问题。1992年,两岸关系趋于缓和,台湾于同年7月31日颁布"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关系条例,"认可大陆法律在台湾的效力,在涉外民事关系中适用大陆法。对此,大陆没有作出积极回应,在立法上,回避台湾法律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排除台湾法律的适用。近年来,海峡两岸经贸交流迅猛发展、人员往来急剧增加,台湾民商事法律在大陆得到认可和适用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最高人民法院与时俱进,2010年12月27日公告《关于审理涉台民商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大陆认可台湾民商事法律在大陆的效力,在涉外民事关系中适用台湾法律。海峡两岸相互认可民商事法律制度,彼此适用对方法域法律,有助于法律交流和司法互助,有利于为两岸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