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有时候,人的记忆会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多年前那个炎炎夏日的午后。86岁的治沙专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铭庭坐在家里阳台的摇椅上,回忆起60年前他与红柳结缘的那一天,仍清楚地记得每个细节。1959年,刘铭庭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寻找优良固沙植物品种。"我们在沙漠里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一个沙丘上长满了红柳,也  相似文献   

2.
我们到沙漠村的时候,正值盛夏六月。布沙迪汗穿着美丽的红裙子,裹着艳丽的红纱巾,像一朵盎然的红玫瑰,盛开在沙漠村里。见到我们的时候,她露出了乡村女孩羞怯的笑。她可能还没意识到,她是个多么漂亮可爱的姑娘。那是新疆南部和田地区的一个沙漠村庄——和田县罕艾日克乡台特村。这里紧  相似文献   

3.
《小康》2007,(8)
沙产业属于“第六次产业革命”“用100年时间来完成这个革命,现在只是开始,沙漠地区可以创造上千亿元的产值。”钱学森说。  相似文献   

4.
阿遥 《北京观察》1999,(3):30-33
沙海居士与沙漠考古古人慨叹沧海桑田的变化,往往带着些许赞赏的情绪,殊不知,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一旦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地方,原先生长着绿色的植被,后来却被流沙掩埋,变成了不毛之地。这个变化过程叫做沙漠化。以往的沙漠研究者认为,沙漠化是由于干旱、多风等自然条件造成的,尽管他们也发现一些人为影响的因素,但是无法计算出量化的概念。这时,一位考古学家不经意间一脚踏进沙漠,从事起一项跨学科的研究项目——沙漠考古,并提出一个重要论断:“沙漠化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  相似文献   

5.
卞文 《黄埔》2011,(4):8-11
84年前,以毛泽东、朱德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之际,勇闯新路,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6.
光辉40年     
世界第一条最长上等级沙漠公路贯通9月4日,世界第一条最长上等级沙漠公路——轮台至民丰段519公里的塔中公路全线贯通。9月20日将举行隆重的竣工剪彩仪式。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在流动沙漠里修筑这样长且上等级的公路,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条公路把宽广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分为二,使和田市至乌鲁木齐的路程由原来的2000公里缩短到1500公里。和田人民亲切地称之为"和田幸福路"。这条公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和专门的芦苇网格防沙措施,适应流动沙漠的特点,显得平整、稳固而美观大方。  相似文献   

7.
塔克拉玛干(当地语言是“进去出不来”)沙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这里“夏季地表面温度高达摄氏70多度,而冬季气温低至摄氏零下30度。这块辽阔无垠的不毛之地,曾被一些外国探险家称之为“死亡之海”。应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之邀,全球最大的石油勘探公司——瑞士苏黎世AG联合公司,经过七年实地勘探后传出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在这块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的沙漠下面,  相似文献   

8.
《时代潮》2004,(11)
“盼望由一而百,由百而千唤醒大家,以治理阿拉善沙漠为起点,注重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生物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世界环保日前夕,大约有100名企业家,打算每人每年拿10万元出来,以10年为期,组成一个公益基金会,用于中国北方沙尘暴治理。“阿拉善沙漠,不仅是沙尘暴源头,而且每年高速度向东南方向扩张。长此以往,数十年后的北京,将沙尘蔽天,周边城市与地区如中国华北、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亦将遭受波及,严重危害亚洲地区生态、环保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阿拉善沙漠化的危害,有关专家不无忧虑  相似文献   

9.
十年前,我第一次见到沙漠。两个月的时间甲,我去了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甘肃省临泽县、腾格里沙漠东南部的宁夏中卫县和内蒙古奈曼旗。漫漫大漠一望无垠的黄沙带给我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然而,当我走进一户被沙漠逼得离开原住地的人家;当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向我介绍人类正面临着怎样的沙漠化威胁时,我对沙漠奇景的惊叹遂变成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中国荒漠化面积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远高于世界平均四分之一的水平。据统计,中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区域仍以每年Z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近…  相似文献   

10.
危险地活着     
啊!多少次黎明即起,面向霞光万道、比光轮还明灿的东方——多少次走到绿洲的边缘,那里的最后几棵棕榈枯萎了,生命再也战胜不了沙漠——多少次啊,我把自己的欲望伸向你,沫浴在阳光中的酷热的大漠,正如俯向这无比强烈的耀眼的光源……何等激动的瞻仰、何等强烈的爱恋,才能战胜这沙漠的灼热呢?  相似文献   

11.
沙漠革命     
李秀江  陶卫华 《小康》2007,(8):34-49
贫瘠、荒凉的沙漠,多少年来一直被视为人类的灾难。曾几何时,一切发生了变化。沙漠不再是灾难而是财富。沙漠掘金、沙漠成金。大力发展沙产业,启动中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使沙漠变成人类的福祉。这绝非神话!  相似文献   

12.
自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党就有权力重心下放的意愿,这表现在建党之初强调的建设"大的群众党"到建国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城市管理和建设,再到今天提出的创新社会管理等。但是,由于党成立初期处于特定的历史阶段,国家和民族的危机使得革命成为压倒一切的选择,进而社会与国家、社会管理与革命走向一体,一切完全处于社会革命的发展路径之下——即革命式的社会管理;长期"革命式的社会管理"所形成的路径,在建国后得以进一步延续——表现为"运动式的社会管理",而在政治化的运动背后,社会本身则被完全被遮蔽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领域开始从政治化的国家中分离出来,突破了建党以来的社会管理路径,进而实现了社会管理的革命——现代社会管理理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13.
中蒙交界,沙漠深处。沿着弯曲的盘山路,翻过延绵的阴山,行程700多公里,到达一个偏僻的边陲小镇派出所——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派出所。  相似文献   

14.
《新青年》杂志中的“革命话语”承续近代中国知识界关于“革命”的理解与认知,随后则聚焦于“文学”,掀起“文学革命”,揭开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之序幕。然而,在面临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时“文学革命”的力量显得过于苍白。《新青年》“革命”话语遂从“文学革命”渐转向“社会革命”,即“十月革命”“阶级革命”以及“劳工革命”等话语形式。1923年后,在国共合作的大局中,《新青年》之“社会革命”话语具体表现为“国民革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科学途径——阶级斗争——亦随之成为《新青年》革命论述的核心话语。中国共产党革命意识亦随之得以生成并融入革命实践,并且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内容与结构。  相似文献   

15.
饶美泉 《传承》2010,(3):90-91
马尔库塞在生物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革命理论——"本能革命理论",马尔库塞在寻求革命主体的过程中经历了无产阶级—新左派—艺术家这一过程,但都以失败告终。本文就在阐述马尔库塞的革命主体概念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找出其存在的局限性以及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沙漠的气候非常特殊。白天,火红的太阳经过沙石的反射和热量的累积,能把人活活烤死;夜晚,荒寒在一无遮掩的旷野中泛滥,又能把人冻僵。尽管沙漠的气候如此可怕,可印第安人却能颇觉安适地生活在那里,这是什么原因?在沙漠里,印第安人的墙是经过特别设计的,它的厚度恰到好处——白天,炽热的艳阳晒不透那向阳的墙壁,因为正将热透时,夜晚就已经降,j岳了。寒冷难耐的夜晚里,那被晒热了的土墙,正慢慢地散发出它白天储存的热量,使室内变得温暖。  相似文献   

17.
刘广益 《传承》2009,(20):18-19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乡苏维埃。其目的在于动员和组织民众,便于发动民众进行革命。它的创建和实际运行,对摧毁国民党专制统治,支援红军作战,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保卫红色政权等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76年1月8日新华社讯:我国第一座机械化湖盐场——吉兰泰盐场建成—……1994年1月2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电视专题片——《大漠盐城——吉兰泰卜……吉兰泰——蒙语意为“六十”。传说当时有六十条河流汇集于此,经过百万年的沉淀形成了盐湖。这里南距阿拉善盟行署所在地巴音浩特10o多公里,北距中蒙边境200多公里。连绵起伏的乌兰布和大沙漠似乎为了显示它对这块宝地的厚爱,紧紧地盘卧在盐湖的东侧,造就了“沙漠明珠”的自然风光。沙漠,历来就是荒芜、贫瘠的代名词,灾害与苦难的象征。在这曾经几乎是与世隔绝的茫茫翰海…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9,(32)
正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投入持续增加,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取得突破,新动能快速成长。我们完全能够抓住全球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为经济增长赋予全新的动能。新技术革命激发新动能。我国在生命科学、绿色能源开发、农业生产、信息技术等许多领域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有的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比如,我国成功研制出"海水稻"和"沙漠水稻"。全球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培育成功。我国风电装  相似文献   

20.
冯梅 《传承》2007,(10):35-37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因其建军、建政和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