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公正、公平、平等的差异之辨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正、公平、平等这三个概念不仅存在着相同,而且存在着不同。公正同公平的差别在于:公正侧重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公平强调衡量标准的“同一个尺度”;现代社会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公正,传统社会具有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公平;公正的“应然”成分多一些,公平的现实成分多一些。公正与平等的差别在于:平等存在着“过度”的可能性,公正则不存在“过度”的可能性;公正涉及的范围更为宽泛,平等涉及的范围明显狭小;公正概念往往倾向于认同现实社会,平等概念往往倾向于抵触现实社会。因此,公平、平等皆应以公正为归属,依归于公正。  相似文献   

2.
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的后果是国退民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改革略径也是合理的,但兼顾公平显然没有做到,起点平等无法实现,追求以规则平等和机会平等为特征的过程平等与结果平等成为次优选择。要实现公平、公正,就必须理性对待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共生与竞争。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七大就社会公正问题提出了“初次分配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三项具体主张,形成了十七大公正思想体系。十七大公正思想体系具有内容的广泛性、体系的完整性、主体的包容性等三个特征。十七大公正思想体系不仅具有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理论意义,还具有指导我们具体实际工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公平与公正必须基于经济平等之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规定了在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相对平等原则。认识现阶段分配领域中存在的公平与公正问题,就应当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符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倡导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保证社会主义的公平与公正更加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是发展优先论———从平均主义“大锅饭”转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人类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都是以不公正为前提;一切正义斗争都是以追求公正为目标。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剥削制度,实现了政治公正,但由于搞了平均主义,牺牲了效率,实际上也难以保证持久的公正。邓小平...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是我国政府在执政过程中对长期以来履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价值观的反思与检视.和谐理念更加关注公民的民主权利、社会公平公正原则、政府对公民服务需求的回应性等问题.彰显了未来我国政府执政的民主与究政蕴涵。为了切实地贯彻这些民主究政理念,政府应健全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与程序,扩大公民参与权;落实行政问责制,实现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政府对公民服务需求的回应性;提供相关的制度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7.
效率与公正是一对既相互协调又相互矛盾的法律价值形式。诉讼公正是诉讼最根本的要求,是提高诉讼效率最重要的前提;诉讼效率本身内含着公正,只有公正的诉讼才是最有效率的。诉讼中的公正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依法裁判”的局限性虚构其公正性。而不断趋近于“纯粹程序正义”的正当程序原则则能统一人们的公正理念,从而实现效率与公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分配公平正义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财富和收入公正的分配法则是道德建设的基础,财富和收入有失公正对道德建设产生巨大的压力。其中,制度外收入将加重道德缺失感,分配的分正性也将影响道德的系统性建设,从而无法实现道德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进阶。  相似文献   

9.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近年来又成为理论界的焦点。文章从公正、公平、平等和效率的内涵出发,分析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认为公平和效率都是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公平与效率不存在对立。公平与效率都是政府工作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当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焦点。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后,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分配原则理论界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效率也需要公平。效率和公平是市场和政府两个不同主体实施的不同职能,社会公平问题比较突出是因为政府职能做得不够,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来弥补其不足,在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改变当前“兼顾公平”政策和手段的滞后现象。要采取措施,切实保证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