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彦  龙明卿 《学理论》2012,(20):61-62
目前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有三种典型模式,各有利弊,总体来讲,农民工医保的水平及层次普遍不高。该现状背后的原因,既有宏观层面的,即城乡二元结构及户籍制度的阻碍,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位以及医保模式条块化且缺乏针对性;也有微观层面的,即政府、用工单位及农民工等因素影响。推进农民工医疗保险进程的建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推进医改,降低医疗费用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中体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规模大,这与庞大的中国农业人口基数相关;二是转移过程割裂。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被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农村的农民到城市的农民工的转变过程,实现地域和职业转变;第二阶段是从城市农民工到城市市民的转变过程,实现身份和认同的转变。那么,农民工问题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如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要在实践中探索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所在,这些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域来看,农民工享受医疗保险理所当然,但是他们因长年游离于社会保险体系外,享受不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才能加快实现农民工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统筹下的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4.
一、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农民工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低,各地制度不统一。近年来,各地探索建立关于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制度,一些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状况、人口结构等的不同,出现了参保方式、账户管理、缴费比例等的不  相似文献   

5.
贾卓冉 《学理论》2015,(7):124-125
农民工,这一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庞大群体,对其权益保障已经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伴随着一个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和城乡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由于劳动力的市场化调节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逐步向城镇转移。而且,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的原因不仅在于制度供给的不足,而更在于法律和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由于农民工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就造成了其维权方式较为粗暴,往往出现不正确的维权方式。因此,完善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郭娜娜  袁越 《学理论》2013,(13):127-128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维权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新一代的农民工他们的文化水平较高,他们有自己的维权意识和维权思维,而正是这样的思维指引使得他们的法律维权行为有其特有的标志,面对非法侵害,他们不再妥协沉默,而是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武器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也表现出了法律维权韧性不够,运用法律维权的能力有限等消极特点。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维权特点的研究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维护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构建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政府管理目标的偏离以及劳资双方作为两个利益集团组织的发育不良,引发了私营企业劳资矛盾频发,劳工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日益增多。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失衡,关系到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协调统一,也是制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调整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关键是劳资关系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缩小城乡分配差距的必要性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推进现代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必须从赋予农民真正的国民待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何宏莲 《理论探讨》2008,2(1):162-164
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农民工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司法救助等方面的权益在社会中均处于弱势地位,很难得到保障,从法律视角来看,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关键应当落在法律法规的完善、法律救助体系的建立以及负责任的执法者身上,只有完善的立法体系,强有力的执法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会进程中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司法制度和执法不严等诸多原因,农民工权益还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核心,国家应通过立法、司法和执法等方面协同努力,使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体系逐步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它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利益协调机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旨在形成一个兼备社会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的社会状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论建立健全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玲利 《理论导刊》2005,(11):47-49
社会和谐,核心在于人们利益关系的和谐。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机制之一,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艳  王占云 《学理论》2012,(7):125-126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产业大军的主力,在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同时,他们的职业权益保障问题也日益突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有效的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教育非常必要。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内涵、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活动中权益受损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活动中法律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代泥泥 《学理论》2012,(2):63-6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批的农民脱离土地加入到城市建设的队伍中,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他们往往从事最危险、最脏、最累的工作,如:建筑行业、采矿业、高危作业。他们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的安全保障堪忧,出现工伤的概率大且接受救济困难重重,关注这一问题将有利于保障人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而有利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乡协调理论出发,运用中国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对城乡协调的影响出现扭曲效应。城乡固定资产投资不协调和城乡就业增长差距受第三产业比重与就业比重影响显著,指标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但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长期系统影响,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既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两大主题,也是驱动中国城乡统筹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两个巨轮。愿意返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实现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在县域城镇的市民化梦想则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标尺。政府创造条件响应其诉求,是城乡统筹的实践突破和人文回归。  相似文献   

18.
范婉玲 《学理论》2009,(31):36-37
文章主要运用社会学和社会保障的相关理论从参加医疗保障和实际享受医疗保障两方面考察了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实际享受医疗保障的主要因素,并从推进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对农民工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静 《理论探讨》2012,(1):159-161
加速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于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破解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难题、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主要面临着户籍制度、就业体制、住房以及自身素质等几大因素的制约.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就业用工制度及住房制度的改革,并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的分化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引起我国利益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分化呈加速扩展的态势,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协调利益关系,保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