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现行的“市管县”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省管县”体制改革越来越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热门话题。由“省管县”取代“市管县”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符合目前中国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是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在“省管县”体制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为此,要逐步下放权力,理清省市县各方权益,协调好省市县各方的关系,进一步推进“省管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可行性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推行“省管县”体制的理论基础、现实可行性及可能衍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通过改革省级行政区划,依法明确省、市、县的职责权限,继续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适当维护地级市的利益等对策完善“省管县”体制管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省管县"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起来。福建省当前"省管县、市管县"模式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城乡二元差距拉大等不利影响,严重束缚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全省经济实力的提升。当前许多学者关于"省管县"改革的观点有待商榷。"省管县"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实行财政省管县、扩权强县、市县平行三步走,才能同时根除"市管县"体制下的弊端和"省管县"改革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的发展引发和促生了大量区域公共问题,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冲突既是导致区域公共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又是影响区域公共问题解决的体制障碍。要想实现良好的区域治理,必须调整行政区的张力,从立法、行政、司法和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多个角度加强行政区的功能整合,才能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发展中行政区的治理职能,同时保证行政区边界的相对稳定和经济区边界的自由生长。  相似文献   

5.
市管县体制下市县之间形成了科层主导的竞合关系,省管县体制下市县之间将形成斜向分治的竞合关系,在市管县向省管县的改革过渡时期,市县之间则形成了科层主导、斜向分治交错混合的竞合关系。这三种竞合关系,在市县的自主性、竞合的结构特征、竞合的机制手段、竞合的绩效表现等四个维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需要省管县的地方,应缩短改革过渡期,并尽快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6.
“市管县”制度是我国行政区划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制度中,“市”突破狭义的城市概念而增加了行政区域概念,与国外“县”为行政区域概念、“市”为单纯城市概念不同。“市管县”与“县管市”分别体现了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趋势,和城市化过程与后城市化过程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7.
2002年以来浙江、湖北、河南、山东、福建等省份先后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将一部分归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直接赋予经济强县,并在财政体制上实行“县财省管”的试验性探索,县域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从当前情况来看,“省管县”体制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省级以下行政区划的权力结构模式和行政、财政基础,并将深刻影响我国政府间纵向关系模式,可以被视为自20世纪80年代“市管县”体制实施以来又一次对政府间关系所做出的根本性调整。  相似文献   

8.
层级设置是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地方行政层级设置普遍实行四级制,而国外地方治理普遍实行两级或三级制。地方行政层级设置过多有损于行政回应性,不利于降低行政成本,现行“市领导县”体制还存在着“市压县”现象。借鉴国外地方治理的有益经验,我国有必要减少地方行政层级设置。可供参考的改革思路是,改革“市管县”体制,实行市县分设分治,将地方行政层级从四级制缩减为三级制。  相似文献   

9.
2004年广东采取经济激励与行政激励的政策工具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但在现有市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束缚下,政策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广东县域经济竞争力仍然不断下降,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要发挥政策效力,必须改变目前市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实行省管县、县市分治。  相似文献   

10.
现行"市管县"体制存在诸多弊端,由"市管县"改革为"省管县"是大势所趋.改革后的市级政府如何自我发展值得关注,一是积极寻求自我发展的举措,二是国家、省级政府要给予市级政府必要的扶持,三是改革后的地级市政府的职能要作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