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魏明涵 《法制与社会》2013,(6):211-212,224
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环境的飞速发展,网民素质的提高和网络文明的构建也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从网络事件中网民的行为出发,指出了网民的一些道德缺失和病态心理,并对由此引发的网络文明构建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著作权侵权证据的收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璐  南振兴 《行政与法》2007,(5):123-124
近年来,我国网络技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越亿,到2008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可望突破3亿,中国网民数量正呈“井喷”式增长,预示着我国网络知识产权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网络侵权案件数量也正逐年大幅度增加。网络著作权侵权是随着网络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知识产权侵权形式,因此,只有掌握充足的证据,才能保护好网络著作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高鸿飞 《法制与社会》2013,(10):233-235
树立对法律的信仰是实现现代法律机制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也是实现法治社会的精神条件。网络法制教育同样需要建立起网民对法律的信仰,需要网民即使在网络的屏障背后活动时也能够在潜意识中表现对法律至上地位和权威性的认可。要建立真正的法治国家,需要我们与时俱进,需要我们着重考虑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区别与结合,需要重视网络法制教育的建设。中国庞大的网民数量,开放的网络环境是网络社会最基本的社会构成,达到网络法制教育的预期目标,同样也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经济、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民主政治的进程等都是影响法制教育理论综合发展的客观条件。培养网民的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必须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多元的传播模式等各种以网络为载体的方法达到对网民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的普及和灌输,由此加速强化网民的法治意识,促使网民最终形成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大力普及,隐私权的内容也逐步更新.然而,由于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多,其个人隐私权越加得不到保障,侵犯网民隐私权的行为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广大网络用户的正常生活.因此,加强我国网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是当前我国应尽快解决的问题.另外,完善我国的立法,重视行业的自我约束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督与管理,逐渐提高网民自我的保护意识,有助于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本文简单阐述了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重要性,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青少年网民与日俱增,然而青少年网民的网络道德让人堪忧。本文在对我国青少年网民网络道德的失范现象描述的基础上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通过立法来加强青少年网民的网络道德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网络是个无边的信息源,与千千万万网民构成了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随着网络博客、搜索引擎的广泛运用,通过网络诋毁他们名誉、侵犯他人权利的事件也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7.
中国网民通过网络媒体获取资讯的现象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程度,导致网络转载纠纷案件猛增.对网络转载侵权行为的规制成为重要的法律课题.本文从分析和评述网络转载立法入手,结合实践中的诸多问题进行理论反思,最后提出完善立法的几点思考,建议立法中应增加网络转载法定许可制度,并对网络转载侵权行为的规制提出了看法,为规范我国网络转载的混乱现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郭文辉 《法制与社会》2010,(11):194-194
从网络政治暴力典型案例中可以得知,网络政治暴力是由于网民的“非理性”政治认知,网民的从众心理和网民的匿名心理等因素共同造成的。因此,为了遏制网络政治暴力的发生,有必要从网民自律,法律法规,网络建设等方面入手,以切断网络暴力发生的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民数量激增,法学理论界积极探讨网络数字财产是否可作为遗产以及如何继承等相关问题。本文在分析网络数字遗产继承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从遗产的判断标准出发,明确网络数字财产可作为遗嘱范围,并将网络数字遗产区分为三种类型,继承人应区分不同类型继承网络数字遗产。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出现给更多的人更多的表达机会,网民直接参与所带来的大量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似乎使直接民主成为可能。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促进民主的同时也催生了网络暴力等。网络中的是与非并不是技术本身的必然。在目前的条件中网络民主形式必须结合网民实际的道德修养而论。直接民主难以在目前的网络秩序中实现,网络民主并不能等同于直接民主。  相似文献   

11.
聂英斌 《法制与社会》2012,(26):140-14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数量急剧增加,网络已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运用,影响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给公安机关的群众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在继承和发扬公安群众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公安机关的群众工作能力,是公安机关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和网民数量的日益增加,涉检网络舆论将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这给检察机关带来了新一轮挑战,涉检网络舆情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影响;要想缓解网络舆论造成的负面冲击波,必须正确应对涉检网络舆情,建立快速反应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将网络舆论引向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相似文献   

13.
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我国的网民数量不断增长,公民尤其是网民利用互联网参与政治生活的机会越来越多。近年来,由网络反腐揪出的贪腐分子数见不鲜,表明网络反腐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然而,由于网络反腐自身消极性的一面和相关制度的缺失或不够完善,网络反腐仍需要规范化和制度化。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视野下规范网络反腐,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丰富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而且可以更好地与贪腐行径作斗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14.
代泽雄 《法制与社会》2010,(12):123-12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民数量得到快速提高,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3亿。而博客的兴起,更是为各种声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对一个个焦点、热点问题发表看法、表达观点,而这些表达所针对的问题又很多时候凝聚在司法领域,并最终在不同程度对司法结果发生了影响。许多引发网络轰动的个案,如“许霆案”,如果说这起案件对司法的影响还是正面的话,那么,最近在全国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杭州飙车案”,则是凸显了网络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梁玉芳 《法制与社会》2010,(31):104-104
随着网络增值服务的增长,网络虚拟货币作为新的一种网络交易媒介,日益普及,成为网民便捷的支付工具。但网络虚拟货币给网民提供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带来挑战,赌博洗钱等不法行为愈演愈烈,影响网络虚拟货币的正常交易秩序,大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本文提出加强监管网络虚拟货币的建议,以规范和引导网络虚拟货币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信息网络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网民数量持续增长,2001上半年,我国网民已达1400万,而且现仍呈火速增长的势头.自从数字化技术被开发出来以后,加上网络传递的方便、快捷,从网上下载数字化作品的储存方式受到了众多网民的青睐,然而由于通常音乐所占内存空间极大,而且网络也往往难免失其流畅,在网络上随时、随地传输音乐并非易事,因此,遂有MP3技术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视角下网络暴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网络热点事件不断增多并且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网络热点事件产生的力量和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网络热点事件所释放出来的网民监督舆论力量是值得肯定的。但另一方面,群体不正当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所产生的网络中的暴力现象更应该引起我们的质疑和思考。本文通过对网络暴力的定义、特点、产生原因的浅要分析试图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杨田甜 《知识产权》2006,16(4):47-49
网络博客的载体具有特殊性,本文将围绕网络博客是否享有著作权以及发表网络博客过程中相关环节的法律问题,如网络环境下转载、摘编的定性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又称博客服务商,BSP)责任认定等进行探讨,从而探及网民言论表达自由与著作权人利益保护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罗扬 《河北法学》2013,(1):183-189
我国当下网络舆论频频强势干预司法,影响司法独立,造成司法权威流失,网络的出现为我国司法发展带来了困扰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契机与困境并存,网络对于实现我国和谐司法、推广和普及现代司法文化、重建司法公信力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借助网络建立司法机关与网民间的长效互动机制,可以为促进司法机关与网民的良好沟通、消除猜疑与误会、增进互信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上网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网民人数急剧增加,其中未成年人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面对网络社会中秩序混乱、规范缺失、监管乏力、泥沙俱下的事实,需要加强网络道德及其教育的研究,制定网上游戏规则,教育网民遵守网络道德.同时,教育学界亟待建构中国特色的网络德育学.综观我国网络德育学产生的生态环境,网络行为是网络德育学理论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