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厂衰谁耻?     
曾几何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作为一个口号,在大大小小的企业中随处可见。一些不以“厂”为名的企业,也都以此来激励职工。在当初看来,这些企业的职工,当然也包括用这一口号激励职工的企业任导人;确有一股把企业搞好的志气,大有不把企业搞好就将愧对世人的决心。无疑,这个口号对鼓舞企业职工的士气产生过巨大的力量。然而,盛衰谁人定?时下一些企业真的走到了麦政的境地。这些企业或破产,或被拍卖、兼并,成员工下岗分流。。人负在饱尝囊败之苦之后,或重新上岗,找到了自己的归自,£偿处女大正在具找自己的归宿。唯独一个“…  相似文献   

2.
心想事定成吗?人们常喜欢用“心想事成”这一舶来品来祝福.我不曾反对过。但是,我自己从来不这么说。我总觉得这话太离谱。有人听了“心想事成”心花怒放,我听了“心想事成”心弦震颤。曾记否?“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报纸登过大标题,墙壁刷过大标语,可是到头来,劳民伤财,俄阵载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说到底,只不过是胆与产的关系。“心想事成”,其涵盖面之大,远非这“五八式”口号所能比拟。心想登上木星顶住星的撞击,就能骑自行车上木星,拉木星一把,成吗?心想到地心里斯洒走一回,就能一锹挖出口深井,赤…  相似文献   

3.
瞭望哨     
《瞭望》1999,(26)
素质教育不仅是一面旗帜陈宝泉北京素质教育的口号已提出多时,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一切围着应试转,从而逐渐为教育界和社会所接受。然而,素质教育所代表的教育改革方向还有待明确,否则,人们对这一口号的理解就难免出现种种差异,在实践中也避免不了种种迷茫,比如琴棋书画是不是素质教育2通过艺术、体育考级达标的“特长生”是不是素质就高?课余学一点敲钉子、缝纽扣之类的劳动、生活技能是不是素质教育?甚至还有人洁问,应试能力不也是素质吗?我们的尖子生去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赛,数理化奖牌一抓一把.难道不…  相似文献   

4.
“导向”问题关云生导向,是个新词。提及它,人们每每都要想到新闻传媒,似乎导向只是新闻传媒的责任,别的都无关紧要。其实这是不全面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有一个导向问题。“秦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通鉴语),这难道不是导向?唐玄宗执政的晚年...  相似文献   

5.
汪代华 《民主》2009,(8):51-51
“明明是该办的事不办,把群众的意见当作耳旁风;等到问题反映上来,领导发火了、批示了便立马解决。这不行,要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当作最好的‘批示’。否则,我就会对这样的干部作出批示:目无群众,必须下课!”这是一位领导干部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的一次怒斥,掷地有声,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李良旭 《党政论坛》2009,(12):45-45
“最近在忙什么?”一句再平常不过的问候语,似乎不忙就有罪。通常的回答是:瞎忙,瞎忙。无头绪的忙,不自觉的忙,没必要的忙,不得不忙的忙。忙啊,有一天我呆立桥头,看桥上那些匆匆走路的人,那些骑自行车的,骑三轮车的,那些开着轿车呼啸而过的,那些四处觅食的人们的那个忙啊。一种新的生活哲学。穷人忙,富人也在忙,“不忙不行啊”,没有一个人敢停下来,结束生活的鞭打。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济南市槐雨区人民法院党组作出了一个决定,今后不再接受当事入为表示感谢而赠送的锦旗,今后总结工作、进行评比时也不再搞此项统计,“应该做的,感谢啥!”倪荫区人民法院做得对,说得好!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人,办了规定办的、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是应该的,感谢个啥?相反,不办或办不好,就是不负责,就是失职,甚至是读耶。人民是“衣食父母”,为“父母”办了该办的事,还要“父母”感谢吗?的确,有些地方、有些部门、有些人,把办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也说成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是“奉献”。因此,为了该…  相似文献   

8.
“爱厂如家”,是50年代十分流行的口号,如今已经不大有人提起了。不知是哪根神经起作用,使我忽然间想起了这个口号。是什么呢?想来想去,大概是“家”的内涵吧。 家,是温馨的处所,是平静的港湾。尽管有“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的说法,然而,人们一提起家,感受最多的还是它的温暖、它的快乐、它的幸福。游子盼归的  相似文献   

9.
日前到一家新改制的企业参观,只见迎门墙壁上原写的“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大字标语,被涂掉了两个字,变成“今天工作努力,明天努力工作”。这引起了大伙的兴趣,新厂长谈及改动缘由,更令人感慨良多。 应该说,“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话儿对某些人确实敲响了一记振聋发的警钟。但把它当成口号到处写,恐怕就值得商榷了。就比如这家企业,看原先标语,似乎那些工人下岗都是因“工作不努力”造成的,这实在冤枉也哉!事实上,这个厂之所以由盛到衰、亏损拍卖,主要还是原有领导工作不尽职,产品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0.
春天的启示     
《团结》2009,(1):1-1
过了元宵节,春天就一路过来了。人们喜爱春天,歌唱春天的美好,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诗文名篇和名句。从古诗的“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到现代作家朱自清的优美散文《春》,不要一一列举了,列举也列举不完。人们为什么歌唱赞美春天?这问题似乎不必问,也似乎确实没有人问过、谈论过,春天如此美好,不就够了吗?其实不然。“透过现象看本质”,春天的美好,是有原因的,  相似文献   

11.
李黎 《党政论坛》2011,(8):31-31
每逢节日,人们总会互祝佳节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可能每个人的定义不尽相同。被问到“你快乐吗?”可能要迟疑片刻思索答案,但“不快乐”却很容易看出迹象——周遭和这个社会上的人,语言和行为暴力的,极端自私的,扰攘不安的,永不餍足的,为得到某些事物不择手段的……都是不快乐的人。“可恶之人必有其可怜之处”,为什么可怜?因为此人必然极不快乐,才会作出可恶的事。  相似文献   

12.
最近,秦皇岛出了件新鲜事,市政府办公室把那些不涉及国家安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机密的文件,以“秦皇岛政务”名义正式公开发行,老百姓可以在全市各县区设立的公开发行点订阅。 这件事委实令人赞叹。 “红头文件”多是“官方文书”,过去只在相关单位的小圈子里传来阅去?虽然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一般说,老百姓也是很不容易看到的。这次,秦市政府公开印行“秦皇岛政务”,使老百姓可以公开订阅不属机密的“红头文件”,其意义已超出了这件事的本身,确实值得为之击节。 老百姓看上“红头文”,体现了人民群众对领导层政…  相似文献   

13.
口号是一种好懂易记、鼓舞人心的宣传好形式。我国是一个“口号大国”。从陈胜、吴广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一直到现在“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口号,确实在不同历史时期起到了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的作用。 但是,现在有的口号提得越来越离谱、不切实际了。特别是有的地方政府和行业提的口号,其荒唐程度不亚于“大跃进”年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那样的口号。例如,有的地方政府提出“超常发展,提前实现小康”,有的行业提出“打破常规,赶超世界一流企业”等口号,就经不起推敲。试问:什么是“超常发展”、“打破常规”?它的内涵是什么?无人作出具体、准确的解释,但给基层带来的害处却很大,甚至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些地方在工作中屡屡出现的“做戏”现象,最近,石家庄市政府向全市政府干部提出一个要求“做事不‘做戏’,做‘实干家’,不做‘表演家’。”并因此取消一批“表演项目”,旨在开创一种新的工作作风。这一招,算是抓到了点子上。这些年,基层十部“做戏”的事确实出了不少。有的是在会台上“做戏”。喊大口号、说大计划、提大措施、讲大蓝图,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但到年终如果有谁细心逐条核对一下,就会发现,十之八九都是空对空,“落实率’连20%也达不到。也有的是在汇报材料上“做戏”。拣好的说,拣大的说,拣已经做了的说。…  相似文献   

15.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民经济的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同志艰苦奋斗的观念淡漠了,不少人甚至对“艰苦奋斗”的口号产生了误解,认为这个口号打着“左”,的印记,提倡它,与当今的时代精神不合拍等等。为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定信念,我们必须澄清在此问题上反映出来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6.
“对事不对人”是现今比较流行的批评方式。此话乍一听,觉得领导有较强的领导艺术,工作讲究方法和策略,好象该说的问题也都说了,该批评的也已经批评了,又没有给当事人造成过多的难堪和心理上的压力,让人易于接受。但细细想来,又觉得问题不完全是这样。众所周知,任何事情都是由具体人去做的,如果把对人与对事截然分开,势必淡化一些本该严肃处理、严厉批评的问题,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所以,这样的工作方法不会给我们的事业和工作带来益处。对事也要对人,就是要通过“对人”,对那些犯有错误的同志进行必要的不留情面的批评教育,真正触及其灵…  相似文献   

17.
荆延春 《学理论》2009,(9):196-196
人们都喜欢把成功与机遇联系在一起。笔者认为新闻采写也有个机遇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记者在找新闻,而新闻却不找记者,这是一对矛盾。有人在东奔西走寻找新闻何其苦,而有的新闻却不找自来,就发生在身边,这就是机遇。那么,如何把机遇变成新闻呢?有道是机遇来临,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获得了成功。反之,机遇出现,视而不见,必将一事无成。况且还有“机遇往往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一说。  相似文献   

18.
近 日 ,笔者到基层了解以“三个代表”为主题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情况时发现 ,许多党员在查摆问题时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 ,说思想认识时道“不够” ,话自己的工作时言做得“不够” ,履行“三个代表”时称还有“不足”云云。这不够 ,那不足 ,看似非常全面 ,态度非常诚恳 ,然而这却是一个空架子。这不足 ,那不足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针对这些原因想到了什么样的对策?得到了什么启示?通通不提 ,而这正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根本。否则 ,讲了“不够”不改正 ,道了“不足”不能引起重视 ,只讲“不够”有何益?有一说一 ,有二说…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病从口入”。然而对于企业的领导干部来说,还应该预防“病”从口出,即预防口出官话、空话及不负责任的话,以免在群众中造成消极影响。比如说,职工群众来反映问题,领导者不是耐心解释,而是一言以推之:“这事谁同意的,你去找谁!”或者不置可否,‘批找我,哈哈,我去找谁呀?”职工中有怨言,领导者不是积极疏导、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而是阴阳怪气:“不愿干可以走嘛,人多着呢!”“反正离开谁地球都照样转。”下级承办的事出了统偏,领导者不是诚恳指出问题所在,而是一锤定音:“你们这些人,什么事也办不成!”甚至…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之声不绝于耳。的确,思想大解放,带来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思想不解放,就谈不上改革发展。但是,笔者发现,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有的领导把“解放思想”当成口头禅,随大流,跟着喊;有的把“解放思想”看成一种口号或政治表态,认为不提这个口号或不表这个态,就是保守、落后;有的也讲“解放思想”,其实只是照抄照搬上级文件,根本没有什么解放了的“思想”。如此等等,只要稍作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同志本来就没有“思想”——上级怎么说,他就忘么讲,文件上怎么写,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