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外交评论》2017,(3):50-76
冷战后日本政治的右倾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从其国会的政党结构来看,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长期以来的"保革对立"结构不复存在,保守政党之间呈"保保竞争"态势,由右派政党独占政坛的局面已然显现。另一方面,自民党本身的右倾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其党内几大派阀中,原先自由派集中的派阀(如"宏池会"、"平成研究会")逐渐式微,而右派集中的派阀(如"清和政策研究会")却日益强势,出现了右派长期执政的局面。在这样的政治大环境下,日本政界的亲台势力开始迅速抬头,实现了新一轮的扩张与整合。首先,随着"55年体制"崩溃所带来的政党分化重组,政界的亲台势力从冷战时期仅存于自民党内部,扩散到朝野大多数党派之中。其次,随着日本政治右倾  相似文献   

2.
1993年日本政局发生了一次举世震惊的大变动。众议院选举后,以细川为首的七党一派组成联合新政权于8月正式成立,取代了38年来一直掌权的自民党政权。所谓的“55年体制”崩溃了,新的政治格局正在形成。这一巨变最主要的原因,是自民党的内部腐败使其失信于民。正因为如此,联合新政权的成立为日本政局带入了清新的空气,为民众带来了新的希望。联合新政权上台后举步维艰,细川首相执政仅8个月即告辞职,但它毕竟已经初步进行各方面的政策调整。今年初通过了政治改革四法案;为振兴经济走出低谷而制定的综合经济对策也已出笼;初步进行了税制的改革与调整;同时对外关系上也已开始体现出新政权的特色。无论联合政权能否长期延续,其内外政策的方向调整对于今后日本的发展都将起到划时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虽然日本在战败投降后接受了美式改造,但仍保留了浓厚的传统文化,包括忠诚的集团文化、纵向社会结构等,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派阀政治文化。自民党能够相对稳定地长期执政,派阀起着关键的作用。派阀的消长是衡量自民党内部权力以及权力再分配的重要指标。派阀之间的纵横捭阖造成了各派"轮流坐庄"。现在自民党虽然下野,但自民党派阀不会消失,日本的派阀政治文化依然在日本政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自民党从1955年起,单独的一党执政长达38年之久。此间日本的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取得了异常迅猛的发展。从战后的满目凋敝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经济强国,自民党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透视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体制"的成因与特征,分析自民党历经议会内外的各种"反体制运动",可以发现自民党党内充分健全的民主制度是其能够长期执政的重要保障,党内各派竞争是其走向成熟民主不可替代性的过渡阶段。因此,反观自民党"一党独大体制"的解体和崩溃最终也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充分体现出日本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性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5.
陈娇云  闫静 《工会论坛》2011,(4):165-167
“派阀政治”是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显著特征,“派阀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迂回地维系了自民党38年来“一党独大”的执政地位。但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派阀政治”的弊端暴露无遗,其“密室政治”、“金权政治”和“集团利益政治”让自民党尽失民主、民意和民心。  相似文献   

6.
简论日本政局的变化及其原因吕乃澄当前日本政局呈现出瞬息万变,扑朔迷离,使人眼花缭乱的现象。这种变化说明当前日本政局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时期,无论是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内外政策都面临着新的调整与变革,各种政治势力重新分化组合,政局将持续动荡,“变革”将是...  相似文献   

7.
派阀政治是战后日本政治的主要特征之一。日本第一大政党自民党从 1955年成立以来 ,其具体的运营一直是以派阀政治为基轴的 ,派阀政治起到了“政治平衡器”的作用。虽然派阀政治对于防止政治组织过于僵化、保证庞大的自民党具有水平多元结构及帮助政党形成统一意见方面客观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也产生了影响民主实施的金权政治及暗室政治等不良后果及影响。目前日本政治正酝酿着一场新的变革 ,从长远角度看 ,派阀政治可能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甚至最终走向消亡 ,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这种政治形态仍将对日本政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日本民主党在2003 年和2004 年的众参两院选举中取得了较大的胜利,其发展势头直逼执政的自民党,日本政坛企盼已久的两大政党制似乎实现有望。但是,民主党之所以胜出,并不是由于该党的方针政策获得了民心,而是得益于自民党的失策和领导人的失态。再者,从日本各政党的发展历程以及民主党的现状来看,也有理由认为真正的两大政党制还难以在近期内实现。  相似文献   

10.
金权政治与日本自民党政权的倒台范玉传进入90年代,日本政局动荡,经济不景气陷入战后经济发展的最低谷。执政的自民党日趋衰败,其统治集团中的上层人物,贪污受贿层出不穷,政治丑闻屡屡曝光,党内以细川护熙、羽田孜为代表的一批少壮派议员对党内元老和金九信为首的...  相似文献   

11.
2001年4月至2006年9月,小泉纯一郎在日本政坛创造了又一个长期连任首相的纪录.但是在此后三年的"后小泉时代"中,自民党政权的内阁支持率持续下降,首相、自民党总裁人选频繁更迭.党内派阀组织结构分化组合,经过几次选择和内阁重组,派阀解散不但没有继续,派阀政治的影响力反而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冷战后日本政党体制转型的具体内涵,阐释其对日本对外政策的深刻影响:总保守化引发对外政策的右倾,推动了1990年代中后期日美同盟的强化,并导致对外政策偏重意识形态考量;自民党、民主党两大政党的对外政策不断趋同,二者在有关政策的实施路径与方式上存有分歧,且并不限于两党之间,还存于两党之内;自民党政权框架下对外政策决定的“政治主导”色彩整体上得到强化,但民主党政权的“政治主导”改革则对对外政策决定产生较多消极影响;内阁更迭,有利于对外政策的理性调整,虽不大可能极端改变对外政策的基本架构,但过度频繁的内阁更迭必将损害对外政策的实施,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日本政党体制转型能否顺应国际社会发展潮流,满足日本国家发展战略正确抉择的内在需求,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知识卡片     
△2月10日,美国一高等法院宣判前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迈克·泰森对—18岁少女犯有强奸罪。3月26日,泰森被判入狱6年。△2月13日开始,日本警方挖出的佐川行贿案震动日本朝野,迫使担任自民党  相似文献   

14.
归泳涛 《外交评论》2009,26(5):23-29
今年初秋日本大选,民主党大胜自民党,实现了“政权更替”的夙愿。人们期待新政府能够为疲惫的日本政治带来一股新风,甚至创造一种新的政治模式。但另一方面,质疑民主党政权的声音也从未沉寂。此次政权更替,仅仅是一时的民意转向,还是长期社会经济变迁的结果?民主党的上台,仅仅是执政党的招牌换了,  相似文献   

15.
1955年10月,日本左右两派社会党实现统一后,11月,两个保守政党自由党和民主党也实现联合,成立自由民主党。此后,日本政党政治进入了以保守的自民党长期执政、以社会党为主要在野党的政治格局,史称"55年体制"。该体制自1955年形成到1993年崩溃,持续了38年之久。分析其形成、长期存在的原因和影响,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战后日本的政党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16.
日本维新会“憾立于2012年9月。同年11月,原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任共同代表的太阳党与其合并。在2012年12月16日举行的日本第46次总选举中,日本维新会共获得54个议席,一跃成为日本政坛的第三大党。由此,日本维新会成为了有望与自民党、民主党相抗衡的日本政坛第三极。本文将从日本维新会的成立经过、主要领导人背景等方面出发,通过剖析其政策纲领——维新八策,来探析日本维新会这一日本政坛新兴势力的特点,并尝试性地对其未来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7.
2017年日本第48届众议院选举结果公布,自民-公明执政联盟在此次选举中再次掌握众议院绝对多数议席,而且由于众议院议席总数减少,执政联盟的议席率相对2014年众议院选举后有了明显增长。至此,安倍晋三领导的自民党已经获得了国政选举的五连胜。执政联盟再次胜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是民进党势力的进一步分裂和选举过程中的策略失误。而且此次选举再次证明了日本现行的小选区制与比例代表选区制有利于深化日本"一强多弱"的政党格局。此次选举后,就现行的日本政党的势力对比情况来看,日本自民党执政基础稳固,"一强多弱"格局将会进一步固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难题,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作为中国社会基础的农村社会转型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政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钓鱼岛问题已并非简单孤立的领土问题或双边关系问题,也不仅是在国际关系意义上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而是与战后日本政治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有所关联.目前该问题已被当成冲绳美军基地驻留、自卫队扩编、“凸显日美同盟关系”乃至修改《日本国宪法》的“背景”或“理由”.若任由有意利用该问题的行为发展,将不仅有损中日关系、影响日美关系及战后国际秩序,包括冲绳民众在内的广大日本国民最终将是最大的受害者.鉴于此,政府与民间有识之士可以考虑加强与有关各方(包括冲绳民众、日本民众、美国政府与民众等)的交流,共同警惕日本政界部分保守势力借钓鱼岛问题对内违背民意、对外制造事端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当前出现的中日关系的复杂局面,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一些政界人物不断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势力编撰严重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而日本文部科学省最终审定并通过;在台湾问题上,去年,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对台湾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