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沃金的"法律原则论"实质上是一种法律推理理论,对该理论的理解需要把法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德沃金的法律体系是一个具有自我生成能力的"封闭/开放"二元系统。既封闭又开放的法律系统并未违反矛盾律,恰恰是保证法律自治和完全性的必要条件。"法律完全性"是德沃金法律体系的理论预设;"唯一正解"是该理论的价值归宿;"法律原则论"推理方法是沟通"法律完全性"并单调性地指向"唯一正解"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由于"法律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考察"法律文化"的实际"所指"就成为明晰"法律文化"的多个面向和多重内涵的好方法。所谓法律文化之"所指",是指探究学者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法律文化"一词,又是采取何种方法对"法律文化"该层意义进行研究。历史和社会是法律文化的两重维度,它们分别指涉从传统延续下来的价值及特定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法律文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典型范式:以"地方性知识"为基础的民间规则和自发秩序的描述、从象征符号出发的意义阐释以及进行"理想类型"划分的文化模式归纳。在中国语境下,"法律文化"与"法律"存在紧张关系,这使对于"法律文化"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并酝酿着新的方法论超越。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建设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运成 《前沿》2015,(1):65-69
建设"一带一路"是一项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宏伟工程,它需要利用法律来予以引领和保障,因为法律是"一带一路"建设顺利进行的引领力量,法律是防止或者减少"一带一路"建设干扰的重要手段,法律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争端得以公正解决的基础。规范"一带一路"建设的法律包括全球性法律、区域性法律、双边法律以及相关国家的国内法律,但是这些法律可能发生冲突,解决这些冲突,既应遵循强行法优先、利益平等原则,也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规则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企业家有两个较为突出的特质,即"冒险家"特质和"情商高"特质,针对中小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法律行为特点,法律工作应有不同的重点:企业初创期,法律工作重在"扶持保护";企业成长期,法律工作重在"预防校正";企业成熟期,法律工作应重在"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5.
区别于传统社会法律强制力,当代法治社会法律强制力的"当代"之含义,从其走向看,已从传统"压制或强迫的力量"发展到"内在或自制的力量"。究其缘由,主要是法治社会下"‘内在观点’的提出、‘社会合意’的发展、对社会功利主义的批判、‘权威’理论的阐扬"使得法律强制力呈现"被弱化"之趋势。具体表征上,法律强制力已由传统的法律"硬性"发展至当代的法律"柔性。  相似文献   

6.
由"正当法律程序"发展到"实质性正当法律程序",美国宪法的"正当法律程序"条款从单纯靠程序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发展到从内容上约束立法行为和行政行为,是法理上的进步,弥补了程序本身的不足.经过发展,"正当法律程序"条款成为同时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法律武器,对于我国法律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法律解释是法律活动的基干。司法过程中的法律解释是一种服从解释,这种服从要求一切解释活动立足于法律文本含义的确定性与客观性,同时要求实现"价值"解释向"技术"解释的转轨。法治要求法律解释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解释者应当秉持一种谨慎的司法克制主义的解释立场,反对过度、恣意解释法律。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立法文本"即"规范性法律文件"之简称。由于规范性法律文件即指法律表现的内容的形式或载体,亦指通常所谓法律、法规、规章等渊源形式的普遍、多次、反复适用的法律文件,故而"立法文本"即泛指"法律、法规、规章等渊源形式的普遍、多次、反复适用的法律文件"。而本文所指"地方立法文本",即专指"省域范畴  相似文献   

9.
法律信仰问题成为当前中国法学界的热点,学者们就"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关联及中国是否拥有法律信仰等进行争鸣。从语源学与中国古代法律传统分析,中国毫无疑问地存有法律信仰问题。随着法律信仰逐渐朝着自觉、理性的轨道发展,我们应努力推动法律信仰的理性转化,以促进法治文明。  相似文献   

10.
正生了病要去看医生,有了法律问题该去哪里"医治"?近年,北京、江苏、山东、重庆、湖南等地纷纷推出"法律门诊" "法律诊所"等法律服务形式,通过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律师、法官、公证员等专业法律人士"坐诊""出诊",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有效打通了法治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法律实施创造了最好的制度前提,使法律适用于有法有据,使法律遵守有法可依。法律体系的形成首先意味着中国立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意味着中国法制发展具有了较好的制度基础。法律体系的建立对于法制来说,侧重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在"有法可依"之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相似文献   

12.
"三权分置"政策在根本原则和权利逻辑方面与现行法律制度具有相容性,这是政策转化为法律的前提。政策转化为法律无需寻求政策语言与法律规范术语的一一对应,而应侧重法律与政策本意的契合。"三权分置"与现行法律制度衔接时,应保留现行法律制度确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权"只是一种理论框架下的权能描述,无独立成权的必要,"经营权"作为区别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应当被法律所肯定。  相似文献   

13.
近代意义的中国法律史学科萌生以来,"法制史"、"法律发达史"、"法律史"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今天重新审视其历史的轨迹,体会其内在的关联,对促进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石文龙 《思想战线》2008,34(3):100-104
中国文化语境下的良法观,我们可概括为法律的真、善、美三个字,这是良法的基本内涵.法律之"真"包括立法之真、守法之真、法律实现之真.我们认为还权于民,充分赋予公民权利,此为现代法律的"基本之善";真正地还权于民,落实权利实现的制度、程序并排除权利实现的种种障碍,此为现代法律的"善之善者也";法律之实质之美是法律的内在之美,这是法律之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依法行政"的"法"一般不是指宪法而是指法律,行政机关应当是根据法律的具体规则而不是直接根据宪法的原则来行政,这是民主、分权、法治体制的要求.同时"依法行政"的"法"也包括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但行政法规应当是在其行政管理范围内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是对法律规则的细化,而不是创设规则(授权立法是例外);部门规章应当是对上位法中相关技术术语的解释或为维护其内部工作秩序所作的规定,而不是细化法律规则,更不是创设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6.
通常在颁布的法律、法规的题目和正文之间都有带括号的一段非正式条款文字,内容包括法规的通过、修正、公布和施行时间等。目前我国对这段文字还没有统一的名称。虽然有人在有关文章中提到过,但不是很规范。如周旺生的《立法学》一书中用过"法律中的括号"的提法。同时指出:"这里所说的法律中的括号,是指法律名称下方设置的括号。在括号中表明法律通过时间和通过机关、公布时间和公布机关、施行时间等内容"。"括号"是一种标点符号。把这个标点符号同"各部分标题、目录和序言"等名词并例起来进行解释,显然是不合适的。有人说称"法律声明"为好,但也不太准确。我认为用"法律说明"或"法规说明"较为贴切。"法律说明"或"法规说明"都不是法律或法规的正式内容,但它是公布后的法律或法规的一段说明性文字。既然"法律说明"是法律或法规的组成部  相似文献   

17.
陈雪云 《传承》2011,(25):9-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以共和国期间的法律为研究对象,探寻其中的法律精神,在此基础上辨明苏维埃法律精神到底是"舶来品"还是"本土资源"的问题,如果苏维埃法律精神是具有中国民族性的,那么传承苏维埃精神就有了更高价值,而如何在建设法治中国的今天,将苏维埃法律精神继续延续下去,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湖南宁乡县法院院长表示,建设良序社会要靠良心保障,提议把良知写入法律总则。众所周知,法律拥有强制力确保权威,故而通常意义上,"纳入法律"意味着必须遵守。另一方面,法律也有"倡导"的一面,许多抽象的理念式规定,不时出现在法律文本内。"良知"是否能以倡导性条文的方式入法,与倡导性条文本身该否存在,并不是什么重合的命题。但现实中,很多人恰以反对"倡导性法条"的逻辑,来批驳"良知入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的实现是我国构建民主法治社会的重要目标,法律监督运行机制是科学构建法律体系的根本。要发挥立法机关和监察机关的监督主体作用,先行先试、科学实践法律监督机制,为"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华民族复兴提供法律保障。不断创新法律监督原则,为我国法律监督运行机制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何明凤 《传承》2014,(7):124-125
法律的制定存在固有的缺陷,甚至有些法律可称之为"恶法",这样的法律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也不符合普通大众对"正义"的追求理念。人们往往会反抗这样的法律,但这样的反抗却违背了法律正义。正义与法律正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较大的区别,法律正义只有在正义的指引下才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