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志军 《南风窗》2012,(22):67-67
撰写"开心投资主义理财专栏"已经快3年了。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开心投资的秘诀。也许有些人会喜欢,很多人则不会。你可能觉得它讲的东西太基本了,太不现实了,或太平庸了——甚至还会有一些更糟糕的评语。你想说什么都行,看不看都可以,把文章保存下来或把它扔到一边也都由你。我无所谓。无所谓,这就是投资者的第一个开心秘诀:不要理会别人怎么想。不  相似文献   

2.
阳光青年的梦想新起点 "感谢工会、也感谢小吕,帮我解决了就业难题."家住石景山区古城街道的刘师傅一边走出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的大门,一边向送他出门的服务中心职工吕昭君乐呵呵地说道.通过吕昭君的协调,他终于找到了一份便利店的销售工作. 对于今年2月刚刚开始接触工会工作的吕昭君来说,工作中的每一天都是新鲜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会工作很庞杂,但乐观开朗的吕昭君总能用自己积极的态度,驱散前来求助的人心中的阴霾.她总说,职介这行就是得微笑多一点,你怎样看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看待你.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5,(24)
<正>作为一直在国有单位工作的劳动者,我对"集体"的温暖印象深刻。比如,如果有职工遭受重病或家里有什么意外,工会就会站出来,发动大家捐款助其渡过难关。有"集体"罩着就是好。要是没有"集体"的温暖呢?也会有社会上的温暖。像这类事就有很多:张三的小孩得了可怕的病,没钱动手术,实在没办法了就通过媒体求助,然后,大家看到报道后,也会帮忙;而李四如果因生活陷入绝境上街"募捐",同情心也会驱使有的人掏钱,而并不总是把脸别向一边。这些,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啊!"集体"也好,  相似文献   

4.
还是喇叭     
人类分三种,一种很骚,一种不骚,还有一种,就是闷骚。 自从闷骚一词出现在中国人的日常语中,便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自身的褒贬转换,不久前别人说你闷骚会让你郁闷很久,而现在,说你闷骚那是夸你,不好意思喜形于色就一边暗爽去吧。  相似文献   

5.
余光益 《南风窗》2010,(8):88-89
如果你对所谓的"右翼美国"一无所知,你就算不上真正了解美国,你对美国的很多社会现象亦无法理解。比如,为什么那么多美国人拼命捍卫持枪权、反对堕胎和同性婚姻合法化?为什么美国的大部分州都保留了死刑?为什么超过半数的美国人不相信进化论是真理?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感觉对“那方面”兴趣不大了,可就是找不到“病因”,这时,你是否想到这可能与你或你的另一半每晚奏出的“呼噜协奏曲”有关。打呼噜会影响性生活,这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有些难以理解。其实,这  相似文献   

7.
吵架的日子     
王涛 《工会博览》2006,(2):44-44
一个初夏的深夜,夜雨滂沱,回到家,已是凌晨1点多钟了。妻子雪厉声问我:“你到哪儿应酬去了?”她的话里带刺,有明显的火药味。那晚我喝了很多酒,已是酩酊大醉,一言不合便伸出手去,第一次给了雪一个耳光。第二天早晨,我发现雪哭得两眼通红。后来我才知道,雪为了等我,在楼下等了差不多5个小  相似文献   

8.
正小时候,我很少生病,但不知怎么,身上和头上老是喜欢生恶疮,弄得我痛苦不堪。医生说,吃苦瓜能解身体毒素,多吃苦瓜,恶疮就会好。所以每到夏天,母亲总是种上好几架苦瓜,威逼利诱让我吃。可是我不喜欢苦瓜的味道,一放进嘴里马上吐掉,看都不想看那盘苦瓜一眼。母亲夹一筷子放进嘴里,"一点也不苦呀!你再试一下。"可我拒绝再试,把头扭一边。这时,母亲便会一个劲地唠叨:"苦瓜苦,苦瓜吃了能解毒。你吃了苦瓜,疮自然会少,没有疮了,人也自然变漂亮了呢。哪个丫头像你一样,满身都是疮呢?"听母亲唠叨多了,我也渐渐懂得苦瓜能治我身上的疮,知道再怎么  相似文献   

9.
看了这题目,您也许会奇怪:“路”怎么能“走”人呢?有有搞错?那么就请您先听听我的故事吧! 有了人就有了路。人和路都集中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城市了。当初我还不会骑车时,天天走路。走路,这最平常的事,还能分对错?为了争分夺秒抢时间,我是“哪儿有空就往哪儿钻”。人行道若是被“走鬼”和乱停乱放的车辆占了,我就会一边骂一边走到自行车道里去。有时不小心被自行车撞了,我又会很自然地骂他们是“睁眼瞎”,“有眼无珠”。要是碰上绿灯过马路给那些右转弯的车碰着了,那我就更火:我走路又没挨着你,你惹我招我干嘛?  相似文献   

10.
石勇 《南风窗》2013,(15):12-12
抬出"自由"来为富人辩护的文人们,似乎从来不知道,富人的自由的行使,很多时候是以别人埋单为代价的。一说到"自由",中国人,尤其是浅薄文人非常容易激动,口头禅是"这是我的自由",如何如何的。比如最近发生的"富人吃人奶"事件,"自由"这块金字招牌立马就被抬出来为富人的行为辩护。  相似文献   

11.
你要会见最重要的活人!在本书的某个地方你将要突然而惊愕地会见这位活人,并且震惊地认识到这位活人能改变你的整个生活。当你真正地会见了他时,你就会发现他的奥秘。你将发现他随身带着一个看不见的法宝,这个法宝的一边装饰着四个字:积极心态,另一边也装饰着四个字:消极心态。这个看不见的法宝有两种令人吃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5,(1)
<正>到了岁末年初,几乎每个媒体都在忙着盘点过去一年里符合自身价值观的人和事,很多真绿和"漂绿"的榜单也随之出炉。"漂绿"这个词最初出现在1990年代初期的美国,用来讽刺那些大肆宣扬自身对环境保护的付出,实际上却是反其道而行的公司、政府或是组织。只要你持续地对中国企业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企业社会责任)关注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同样是做公益和环保,不同企业的做法实在是有天壤之别:比如,同样是投入100万的扶贫项目,A公司把80万用来扶贫,20万用  相似文献   

13.
朱仲南 《南风窗》2014,(3):95-95
<正>不少潜规则成为风俗、习惯、人情世故,成为心理需求、情感需求的延伸,不必过于神秘,过于夸大。什么是潜规则?人们大概知道指的是什么,但又说不清楚是什么。如同问别人,什么是"白富美",什么是"富二代"?谁也不知标准是什么。这就像许多年前被批的"走资派",满街都是大字报、标语。到了今天,很多人也说不清楚。反正说你是不是也是,说你不是是也不是。在学校,一个级组长也被说成是当权派,  相似文献   

14.
郑渊洁 《法制博览》2009,(24):48-48
去别人家做客,当主人的话可多可少,甚至经常劝你喝茶或提议看电视时,你就该告辞了。人总是在感到无话可说时,才提醒别人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再待下去,你可能就不受欢迎了。  相似文献   

15.
双周·反馈     
《南风窗》2002,(3)
给他们多一点爱近日,我读了贵刊上朱维民先生撰写的怀念上访老人的文章后,想起了一个流浪的小男孩。那天晚上,飘着小雨,阵阵寒风不时袭来,我正从市中心赶回学校。走在半路上,我看见一个小男孩正在沿街乞讨,就把身上的硬币都掏给了他,然后接着走我的路。因为在我们这个城市经常会出现一群孩子沿街乞讨,而他们多由别人控制,所以给再多的钱也会让别人拿走,稍微给点让他们能完差就行了。但走  相似文献   

16.
正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关于薪水的热门问题:你的一小时值多少钱?说实话,能把时间的感知细化到这个程度,不是件容易事。像我这类的公司人,很多人就没有这个概念,每天上下班打打卡,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还有些人会觉得:时薪?那不是兼职的小时工才要关注的吗,要不然就是那些高薪的自由职业者,比如家教、职场顾问等,通过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按小时收费。  相似文献   

17.
不少外地来京的人士以为"大碗茶"是北京的文化符号.显然这是受了一首流行歌曲的影响.因为老北京人是不喝或很少去喝大碗茶的. 北京人饮茶习惯与南方人有所不同,最喜欢喝茉莉花茶,而红茶、绿茶、普洱等很少有北京人问津.生活不太富裕的家庭喜欢喝物美价廉的茶叶末.茶叶末又称高末,沏出茶末的味道并不亚于茉莉花茶.当年,老北京人起床第一件事是沏上一壶茶,并一边喝茶一边吃早点,百十年来很少有改变,而提笼架岛的"八旗"子弟和"谋事由"(找工作的人)喜欢到茶馆里喝茶,或聊天或谈事,但绝对没人去喝大碗茶,要喝就沏上一壶或是来个盖碗茶.  相似文献   

18.
正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从共享雨伞到共享充电宝,普通大众突然就熟悉并运用了一个前沿的新名词:共享经济。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共享经济的出现,让人能很经济地获得实惠和便利,这应该是最重要的。而人可以共享吗?员工可以共享吗?在2020年前,大部分人会不会觉得这个问题有点不可思议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受疫情影响,众多服务企业停工停产,大批服务业人员等待复工。一边是餐饮、旅游等行业大量劳动力无事可做,另  相似文献   

19.
养老靠谁?     
邢少文 《南风窗》2012,(19):9-9
每到年度社保缴费基数调整时,对于许多人来说,感觉不像多收了三五斗,倒像是又被割了几斤肉,煞是不爽。基数调高,说明年度平均工资上涨了,工资提高当然是好事,缴费增加却不见得是。感觉上的不爽不光是因为所缴费用不是现钱,看得见用不着,还在于,一想起自己缴纳的费用不是留给自己享受,而是给别人享受的,将来可能还会贬值,心理自然不平衡。享受的人是谁?是现在社会上正在退休或已经退休的老人。如果是供养自己的父母,多数人会心甘情愿,供养别人那可就不一定了。  相似文献   

20.
李志军 《南风窗》2012,(23):69-69
一天,猎人捉到了一只鸟,鸟儿说:"放了我,我会给你三个忠告,"猎人说:"你先告诉我,就放了你。"鸟儿说:"第一个忠告:做事不要后悔,第二个忠告:别人告诉你的一件事,你认为不可能的就不要相信。第三个忠告:当你爬不上去的时候,就不要费力去爬。"猎人实现了承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